達民:我已被你迫死的,哪個人肯相信呢?你不想想我和你分離後,每月又津貼你一百元嗎?你真無良心,現在我死了,你大概心滿意足啊!人們一定以為我畏罪?其實我何罪可畏,我不過很悔悟不應該做你們兩人的爭奪品,但是太遲了!不必哭啊!我不會活了!也不用悔改,因為事情已到了這種地步。
季珊:沒有你迷戀“×××”,沒有你那晚打我,今晚又打我,我大約不會這樣做吧!我死之後,將來一定會有人說你是玩弄女性的惡魔,更加要說我是沒有靈魂的女性,但那時,我不在人世了,你自己去受吧!過去的織雲,今日的我,明日是誰,我想你自己知道了就是。我死了,我並不敢恨你,希望你好好待媽媽和小囡囡。還有聯華欠我的人工二千零五十元,請作撫養她們的費用,還請你細心看顧她們,因為她們唯有你可以靠了!
沒有我,你可以做你喜歡的事了,我很快樂。
玲玉絕筆這兩封遺書隻是分別譴責了張達民和唐季珊,並未涉及到旁人。信中的阮玲玉,像是個複仇天使,以自己的死來掙得解脫。或許,在她彌留之際,她終於酣暢淋漓地出了一口惡氣,讓兩個玩弄她的男人終於也遭受了一次被玩弄的報應。
在阮玲玉去世之前,她的出身一直是個謎。在燈紅酒綠、舞袖曳裾的十裏洋場,她沒有胡蝶那樣的好出身,亦沒有其他女星的科班背景。她一炮而紅,紅得有些突兀,也有些心驚。因此,她一直掩口不提自己的家庭。
從讀書的第一天開始,母親就告訴她,不要向外人提起自己的家庭,這會讓她被人瞧不起。如果她是猶唱後庭花的無情歌女,也不至於如此痛苦地活著。如果她敢多一點點膽量,做個反抗的新女性,也不會淪落至此。阮玲玉最大的悲劇在於:看得太透徹,卻活得不明白。她在戲中經曆過太多悲歡離合,早就把人生看透了。然而,在她的一生中,自卑感一直像個影子一樣跟在她的身後。她讀書的時候,因為自己是姆媽的女兒而自卑;她演戲的時候,因為沒有背景,缺少經驗而自卑;她與張達民、與唐季珊同居的時候,因為沒有名分而自卑……當她看透了一切,終於可以拋棄對自己的成見之時,她卻又開始為自己的“不堅強”而自卑。
遇到蔡楚生的時候,阮玲玉以為自己終於碰到了知己。他是個新式的人,有著與自己相同的背景,又誌同道合……好像是千帆過盡,她終於看到了燈塔。隻可惜,這盞明燈不肯為她點亮。
阮玲玉逝世,蔡楚生寫下對她的懷念,順帶著,也將她隱瞞了一生的身世公諸於眾。不管他此舉是有意還是無意,都顯示出來一點:他沒有那麼愛她。
據說,阮玲玉有個藤箱,裏麵裝滿了影迷寫的情信。她死後,十萬人前來送葬,比瑪麗蓮·夢露的葬禮還要聲勢浩大。毫無疑問,阮玲玉是一個時代的傳奇,她擁有無數影迷,擁有很多很多愛……可是,終其一生,她都未曾獲得過一份體麵的愛情。
如林夕給阮玲玉填的詞《戲迷情人》:
聲過留影,遺陷地無悔地以心演出永恒,以死寫傳奇假戲亂真,輪回地難過地卻笑我深不了情,葬心心不死如戲中主角,演我自己他找錯的情人,竟著美她是活在銀幕上的人,所以人們以為她總是在表演。太過精湛的演技讓自己迷失了方向,亦教情人忘了究竟哪個才是真正的她。
阮玲玉演過很多複雜的人物,可是她的價值觀一直很簡單,無非就是好和壞。她曾經問費穆:“我是不是一個好人?”費穆回答:“你是一個太好的好人。”
她也曾和熱戀中的唐季珊說:
“我太弱,我這個人經不起別人對我好。要是有人對我好,我也真會像瘋了似的愛他!”她要是隻是如此簡單的愛,隻是想做一個純粹的好人,可上天偏偏讓她看到那麼多,看到自己的悲哀,看到自己的不堅強……阮玲玉的死,是“葬心”。哀莫大於心死,在自我的困惑與拷問中,她的心早就死了。她不能接受。骨子裏流淌著悲劇性的人,大多有些異想天開的浪漫主義。對他們來說,死亡是另一種形式的救贖。阮玲玉曾經有意無意地對人說:“女人不該活過 30歲。”所以她效仿林黛玉葬花,演了一出阮玲玉葬心。
鏡花水月,戲夢人生。太過入戲的人生,終究會釀成一場悲劇,如《霸王別姬》中的程蝶衣,亦如昔日的阮玲玉。
參考書目:
黃維均 .阮玲玉畫傳 .貴州人民出版社,2004.
戴彥 .美麗與哀愁·一個真實的阮玲玉 .東方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