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而正宗的民間自然療法3
藥膳:通過飲食來防治疾病的方法
藥膳:良藥也可口
很多年以前,人們就逐漸摸索出,可以通過飲食預防或者治療疾病。經曆了幾千年的滄桑歲月,中華藥膳逐漸發展成一門具有完整的理論體係和製作方法的精深學問。
“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就由此受到啟發,春秋戰國是藥膳的萌芽時期,《內經》中記載了“半夏粳米湯”,《金匱》中記載了“當歸羊肉湯”,藥膳經曆代醫家的整理、收集,逐漸發展成今天這樣內容豐富、療效顯著、影響深遠的保健方法。現代營養學的研究大大推進了藥膳的發展,藥膳正走上中西醫結合的良好發展之路,必將對百姓的健康和生活起到重要的作用。
藥膳食品,不是一般的營養食品,而是現代所稱的功能性食品。中藥與食物相配,從而做到藥借食味,食助藥性,變“良藥苦口”為“良藥可口”。所以說藥膳是充分發揮中藥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別能滿足人們“厭於藥,喜於食”的天性,且易於普及,取材廣泛,可在家庭自製,是中藥的一種特殊的、深受百姓喜愛的劑型。藥膳是藥物與食物巧妙結合而配製的食品。通過烹調加工,製作出既具有食品作用,也具有藥品作用的美味佳肴,是中醫飲食保健的一大特色。藥膳食療從營養學角度來講比普通食品更優越,並具有鮮明的特點。
1藥膳以中醫學理論為基礎,注重辨證用料,凡是氣虛的,當用補氣藥膳;凡是血虛的,當使用補血的藥膳。作為輔助治療,使藥物與藥膳相互補充、相互輔佐,有異曲同工之妙。
2食物的選擇突出本草學理論的特點。根據疾病的特點選擇食品,熱性病選擇寒涼性質的食品,如防治中暑用冬瓜、苦瓜、綠豆等;而寒性疾病選擇具有溫熱性質的食品,如腹中冷痛使用肉桂、茴香等。
3藥膳以傳統的烹調藝術為手段,通過蒸、煮、燉、浸泡等方法,盡可能地保證食物成分不被破壞,充分發揮食品、藥物的醫療保健作用。
4藥膳以輔助治病、保健和強身為目的。藥膳與治病服藥不同,它是在治療疾病期間通過適當進食,對疾病加以調養,增強體質,輔助藥物發揮療效。對於無病之人,藥膳還可以起到防病強身的作用。
中醫傳統藥膳的功效
中醫藥膳的功效主要分為兩個方麵,一是治療疾病,一是養生保健:
1治療疾病
(1)以藥膳為主治療疾病
某些疾病或疾病中的某個階段可以以藥膳或食物為主加以治療。例如桂枝湯就是食療方,是治療外感風寒、營衛不和的主方;《金匱要略》中的甘麥大棗湯以治婦人髒燥等,都是以食療方為主治療疾病的實例。
(2)藥食結合輔助治療疾病
食物療法是綜合療法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古代醫家主張在病邪熾盛階段依靠藥物,一旦病邪已衰,在用藥治療的同時,就可以配合飲食療法,以恢複正氣,增強其抗病能力。金元四大家張從正也主張攻邪居先,食養善後,這是典型的藥食結合。
(3)辨證施膳治療疾病
辨證施膳是從辨證論治發展而來的。它是根據食性理論,以食物的四氣、五味、歸經、陰陽屬性等與人體生理密切相關的理論和經驗作為指導,根據“五味相調,性味相連”的原則,以及“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的法則,應用相關的食物和藥膳治療調養病人,以達到治病康複的目的。病人的膳食基本上分成溫補、清補、平補、專病食譜四大類。
2養生保健
用於養生保健方麵的藥膳數量多、範圍廣,近代也出現了很多以增進健康為目的的健康食品和保健食品,大體分為下列幾種:
(1)滋補膳食
在中藥藥材中,可供做滋補品和食療藥膳的達500種之多,約為全部中藥藥材的1/10,而我國政府衛生主管部門頒布的中藥有70多種。這些特製食療藥膳食品,多出自古代書籍記載或民間經驗流傳以及近代加工改進的製品。其中最常用的藥、食物有:人參、冬蟲夏草、黃芪、山藥、白術、天麻、茯苓、甘草、當歸、首烏、黃精、核桃、芝麻、大棗、熊掌、燕窩、甲魚、薏苡仁、蓮子、蜂蜜、枸杞子、銀耳、龍眼肉、蜂皇漿等。古代諸如《十藥神書》中的大棗人參湯具有益氣補血,助陽潤腸等作用;《食鑒本草》中的豬腎酒,可治腎虛腰痛;《遵生八箋》中的黃精餅,具有補肺清肺作用,等等。
(2)具有多種保健作用的藥膳佳肴
食藥結合製成的具有多種保健作用的佳肴很多,如具有食療保健作用的藥膳菜肴、點心、小吃、糖果、蜜餞等等,不勝枚舉,如元代《山家清供》中的蜜漬梅花、梅花脯等。藥膳保健飲料有湯、飲、酒、漿、乳、茶、露、汁等。茶類多為單獨的茶葉或與某些藥物混合製成,如枸杞茶、玉磨茶、參杞酒,等等。
中國藥膳飲食獨具特色,深受群眾歡迎,是民間常用的養生療養方法,還常用於宴飲、娛樂交際、接待賓客、旅遊等活動,對發展民族飲食文化、豐富人民生活、弘揚中國傳統文明等都有非常良好的影響。
藥膳的應用原則
藥膳雖然類似於日常飲食,性質比較溫和,也多養生保健之功效,但藥膳的應用也要遵循一定原則,不可隨意亂吃濫用。
首先要對藥膳有正確看法,藥膳不比藥物,藥物是應急的,重在治病,見效快;而藥膳重在養身防病,是通過強身健體起到防病效果,不會吃上一兩次就有明顯效果,要長期堅持。所以,藥膳不能代替藥物。但藥膳在保健、養生、康複中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慢性病、老年病,還有部分婦、兒疾病等,能使患者在享受美味的同時,得到調理與治療。值得注意的是,應用藥膳時要有針對性,針對不同人、不同疾病、疾病的不同階段,而采用不同的藥膳。
1因證用膳
中醫講辨證施治,藥膳的應用也應在辨證的基礎上選料配伍,如血虛的病人多選用補血的食物大棗、花生,陰虛的病人多使用枸杞子、百合、麥冬等。隻有因證用料,才能發揮藥膳的保健作用。
2因時而異
中醫認為,人與日月相應,人的髒腑氣血的運行,和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用寒遠寒,用熱遠熱”,意思是說在采用性質寒涼的藥物時應避開寒冷的冬天,而采用性質溫熱的藥物時應避開炎熱的夏天。這一觀點同樣適用於藥膳。
3因人用膳
人的體質年齡不同,用藥膳時也應有所差異,小兒體質嬌嫩,選擇原料不宜大寒大熱;中年人髒腑功能漸弱,應選用具有補腎、健脾、舒肝等功效的食物;老人多肝腎不足,用藥不宜溫燥;孕婦恐動胎氣,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這都是在藥膳中應注意的。
4因地而異
不同的地區,氣候條件、生活習慣有一定差異,人體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亦有不同,有的地處潮濕,飲食多溫燥辛辣,有的地處寒冷,飲食多熱而滋膩,在應用藥膳選料時也應注意因地而異。
總之,隻有因證、因時、因人、因地而異選擇最適合個人情況的原料,藥膳才能發揮最大功效,起到良好的滋補作用。
食用藥膳時的注意事項
服用藥膳時的注意事項主要分為兩個方麵,一是在選材上要注意中藥與食物配伍的禁忌、食物與食物配伍的禁忌以及藥物與藥物配伍的禁忌;二是要注意病人的忌口,包括某種病忌某種食物、某類病忌某種食物以及服藥後應忌食某種食物等。
1服藥食忌
(1)藥物與食物的配伍禁忌。這是古人總結出來的經驗,其中有些雖無科學證明,但在沒有得出可靠的結論以前還應慎重為宜,遵從傳統說法。主要包括:豬肉反烏梅、桔梗、黃連、胡黃連、百合、蒼術;豬血忌地黃、何首烏、蜜;羊肉反半夏、菖蒲,忌銅、丹砂;狗肉反商陸,忌杏仁;鯽魚反厚樸,忌麥冬;蒜忌地黃、何首烏;蘿卜忌地黃、何首烏;醋忌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