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摩法: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體的適當部位,給以柔軟的撫摩,叫做摩法。摩法多配合按法和推法,有常用於上肢和肩端的單手摩法,以及常用於胸部的雙手摩法。
3推法:向前用力推動叫推法。臨床常用的,有單手或雙手兩種推摩方法。因為推與摩不能分開,推中已包括摩,所以推摩常配合用,如兩臂兩腿肌肉豐厚處,多用推摩法。中醫流傳下來的推拿小兒方法,實際上就是用的推摩法。推摩的手法是多樣的,把兩手集中在一起,使拇指對拇指、食指對食指,兩手集中一起往前推動,叫做雙手集中推摩法,這是推摩法中最常用的一種手法。
4拿法:用手把適當部位的皮膚,稍微用力拿起來,叫做拿法。臨床常用的有在腿部或肌肉豐厚處的單手拿法。如果患者因情緒緊張、惱怒,突然發生氣悶,胸中堵塞,出現類似昏厥的情況,可在鎖骨上方肩背相連的地方,用單手拿法,把肌肉抓起來放下,放下再抓起,以每秒鍾拿兩下的速度,連拿20次,稍為休息,再連拿20次,則胸中通暢,氣息自漸調和了。
5揉法: 醫生用手貼著患者皮膚,作輕微旋轉活動的揉拿,叫做揉法。揉法分單手揉和雙手揉。如太陽穴等麵積小的地方可用手指揉法,對於背部麵積大的部位可用手掌揉法。還有單手加壓揉法,比如揉小腿,左手按在患者腿肚處,右手則加壓在左手背上,進行單手加壓揉法。揉法具有消淤去積,調和血行的作用,對於局部痛點,使用揉法十分合適。
6捏法:在適當部位,利用手指把皮膚和肌肉從骨麵上捏起來,叫做捏法。捏法和拿法有某些類似之處,但是拿法要用手的全力,捏法則著重在手指上。拿法用力要重些,捏法用力要輕些。捏法是按摩中常用的基本手法,常常與揉法配合進行。捏法實際包括了指尖的擠壓作用,能使皮膚、肌腱活動能力加強,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
7顫法:是一種震顫而抖動的按摩手法。動作要迅速、短促而均勻,以每秒鍾顫動10次左右為宜,也就是一分鍾達到600次左右為宜。顫法與“動”分不開,所以又叫它顫動手法。將大拇指垂直地點在患者痛點,全腕用力顫動,帶動拇指產生震顫性的抖動,叫單指顫動法。用拇指與食指或食指與中指,放在患者疼處或眉頭等處,利用腕力進行顫動叫雙指顫動法。
8打法:打法又叫叩擊法。打法手勁要輕重有準,柔軟而靈活,主要用的是雙手。常用手法有側掌切擊法、平掌拍擊法、橫拳叩擊法和豎拳叩擊法等。
側掌切擊法:把兩手掌側立,大拇指朝上,小指朝下,指與指間要分開1厘米許,手掌落下時,手指合攏,抬手時又略有分開,一起一落,兩手交替進行。
平掌拍擊法:兩手掌平放在肌肉上,一先一後有節奏地拍打。
橫拳叩擊法:兩手握拳,手背朝上,拇指與拇指相對,握拳時要輕鬆活潑,指與掌間略留空隙。兩拳交替橫叩。此法常用於肌肉豐厚處,如腰腿部及肩部。
豎拳叩擊法:兩手握拳,取豎立姿態,大拇指在上,小拇指在下,兩拳相對。握拳同樣要輕鬆活潑,指與掌間要留出空隙。本法常用於背腰部。
以上四種打法,主要用於肌肉較豐厚的地方,如項、肩、背、腰、大腿、小腿等處。叩打的力量,應該先輕後重,再由重而輕,總之,以使患者有舒服感為宜。在打法的速度上,一般是先慢後快,慢時一秒鍾兩下,快時逐漸加到六下或八下。
但是無論使用哪一種打法,開頭第一下都不能使太用力,應軟中有硬,剛柔相濟,而後逐漸轉強。兩手掌落下時,既要有力,又要有彈性,使患者感覺舒服。叩打時間一般是1~2分鍾,個別情況下,可根據病情延長或縮短一些時間。這種手法,可在按摩後配合進行,也可與按摩手法夾雜進行。
但無論使用哪種手法,都有一些事項需要注意:
1按摩前要修整指甲,用熱水洗手,同時,將戒指等有礙操作的物品,預先摘掉。
2態度要和藹,嚴肅細心,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釋病情,消除患者精神壓力,爭取患者合作。
3患者與醫生的位置要安排合適;特別是患者坐、臥等姿勢,要舒適而又便於操作。
4按摩手法要輕重合適,並隨時觀察病人表情,使患者有舒服感。
5按摩時間,每次以20~30分鍾為宜,按摩次數以十二次為一療程。
6在患者大怒、大喜、大恐、大悲等情緒激動的情況下,不要立即按摩。
7飽食之後,不要急於按摩,一般應在飯後兩小時左右為宜。
8按摩時,有些患者容易入睡,應取毛巾蓋好,以防著涼,注意室溫。當風之處,不要按摩。
除上述注意事項外,還要掌握推拿保健的時間,每次以20分鍾為宜。最好早晚各一次,如清晨起床前和臨睡前。為了加強療效,防止皮膚破損,在施推拿術時可選用一定的藥物作潤滑劑,如滑石粉、香油、按摩乳等。若局部皮膚破損、潰瘍、骨折、結核、腫瘤、出血等,禁止在此處作推拿保健。作自我推拿時,最好隻穿背心短褲,操作時手盡量直接接觸皮膚。推拿後有出汗現象時,應注意避風,以免感冒。此外,在過饑、過飽、酗酒或過度疲勞時,也不要作保健推拿。
推拿時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及處理
推拿療法簡單、安全、易操作,容易被人接受,但這並不說明推拿手法就絕對安全,萬無一失。如果對推拿方法、部位等不加注意,也會使病人受到不應有的痛苦或造成施術困難。一旦由於手法使用不當,操作時間過長或病人精神緊張等原因導致異常情況發生,必須及時處理。
1暈厥
出現這種異常情況時病人的表現是:突然感到頭暈、惡心,繼而麵色蒼白,四肢發涼,出冷汗,神呆目定,甚至意識喪失而昏倒。
暈厥是一種突發性、短暫性、一時性的意識喪失和昏倒,是由於廣泛性腦缺血致大腦皮層由原來常態供氧,迅速陷入缺氧狀態引起的,在短時間內可自然恢複。
推拿時發生暈厥,主要可能是病人處於過於緊張、體質虛弱、疲勞或饑餓的情況下,因推拿手法過重或時間過長而引起。一旦病人出現暈厥,應立即停止推拿,讓病人平臥於空氣流通處,頭部保持低位,經過休息後,一般就會自然恢複。如果病人嚴重暈厥,可采取掐人中、拿肩井與合穀、按湧泉等方法,促使其蘇醒,也可配合針刺等方法。如屬於低血糖引起的暈厥,可讓受術者喝些糖水。
2破皮
在使用擦法時,因操作不當,有時可導致受術者皮膚破損,此時應做一些外科處理,且避免在破損處操作,並防止感染。
3皮下出血
按摩一般不會出現皮下出血,若病人局部皮膚出現青紫現象,可能是由於推拿手法太重或病人有易出血的疾患。出現皮下出血,應立即停止推拿,一般出血會自行停止,2~3天後,可在局部進行推拿,也可配合濕敷,使其逐漸消散。
4骨折
推拿手法過重或粗暴,病人易發生骨折,對懷疑有骨折的病人,應立即診治。對小孩、老人推拿時手法不能過重。做關節活動時,手法要由輕到重,活動範圍應由小到大(不能超過正常生理幅度),並要注意病人的耐受情況,以免引起骨折。
總之,推拿師應認真做好推拿前的一切準備工作,根據患者的病情製定正確的推拿方案,操作過程中應認真細致,主動觀察和詢問病人的感受,切忌手法粗暴急躁,盡量避免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