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是通過對樂器直觀的觀察,找出其特點,看樂器的形狀和材質,結合自己聽到的聲音,加深學生對樂器的認識。在老師有步驟的引導下,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自己發現樂器的特點,加深對樂器的認識,培養良好的觀察的習慣。
3.三試,體驗參與樂趣。
孩子好玩、好動是天性,隻讓他們安靜地聽、仔細地看是不夠的,讓他們親身參與體驗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環節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隻有在參與體驗中體會到參與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才能形成持久的音樂學習追求。我的做法是將樂器發到學生手中,讓他們親自嚐試找出演奏方法,並將自己找到的演奏方法與老師、同學交流,然後總結並互相學習。
4.四奏,規範演奏方法。
“奏”是指培養正確演奏方法。在“試”這一環節中,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己探索演奏方法,並將結果與大家交流、討論,這時可能會出現多種演奏方法,隻靠學生獨立總結和選擇是不夠的,教師的主導作用應該充分發揮出來,對結果做出果斷、準確的判斷,然後讓學生學習正確的演奏方法。
四、教學方法多樣化,讓器樂教學有聲有色
器樂教學中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把器樂教學作為一種音樂美的探索、表現和鑒賞過程,在指導學生學習樂器技能時,盡量避免那些枯燥的純技術訓練,將器樂技巧融於音樂作品中,通過樂器和樂曲蘊涵的美感激發他們學習器樂的信心。所以在教學方法上我歸納了以下幾點。
1.器樂講解示範法。
這是器樂教學新授課中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教師結合樂曲,簡介樂器的特點和基本演奏方法。主要通過教師對器樂演奏的姿勢、指法、呼吸等要點進行規範性操作表演,使學生能夠通過看和聽直觀性地了解該樂器,且能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既方便、靈巧、有趣,又能立竿見影地獲得器樂教學實效。
2.器樂合奏指導法。
由於器樂教學是通過課堂集體教學形式進行的,因此器樂練習和器樂形式應該以齊奏、合奏為主。這些器樂形式雖然不能像個別教學那樣可以集中精力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但是它不僅有助於訓練學生的合奏能力,而且能夠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品格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
五、建立多種獎勵製度,科學評價學生的打擊樂活動
在低年級打擊樂教學活動中,我們不僅要評價打擊樂活動的結果,還要評價打擊樂活動的過程及學生打擊樂活動的態度。首先,在學生進行打擊樂活動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和信任。在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跟隨節奏自由選取打擊樂器,開展打擊活動,並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打擊活動。讓學生沉浸在快樂的打擊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打擊樂活動的態度,教師應予以積極肯定,即使學生打擊的節奏不是很準確,教師也應該給予精神鼓勵和技能指導。對學生的打擊樂評價不應該以學生打擊的節奏準不準確為標準,而應該讓學生從活動中感受美、發現美和創造美,使學生發現自己的進步,發現自己的才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從而促進學生全麵發展。
參考文獻:
[1]龔春燕等主編.小學課堂新模式探索,1999.
[2]高厚永著.民族器樂概論.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8.
[3]艾伯利斯等著.劉沛譯.音樂教育原理.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