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器樂教學強化學生的音樂素質(1 / 2)

以器樂教學強化學生的音樂素質

教育教學研究

作者:夏存霞

摘 要: 器樂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把器樂教學作為一種音樂美的探索、表現和鑒賞過程,在指導學生學習樂器技能時,盡量避免那些枯燥的純技術訓練,將器樂技巧融於音樂作品之中,通過樂器和樂曲蘊涵的美感激發他們學習器樂的信心。

關鍵詞: 器樂教學 打擊樂器 音樂素質

一、音樂藝術教育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要使藝術教育真正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必須首先加深對藝術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一要充分認識到發展藝術教育事業是學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於陶冶人們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審美情趣,使人樹立崇高的審美理想,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要充分認識到發展音樂藝術教育事業是推動我國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突破口和切入點。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性的大問題。改革的實質是把以在升學考試競爭中取得好成績為主要目標的教育,轉向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麵全麵提高為主要目標的教育,為學生學會做人、求知、健體、審美、勞動、生活打下紮實的基礎。

二、器樂教學樂曲的選擇

任何器樂教學都是通過一定樂曲的練習進行的。而小學器樂教學樂曲教材的選擇受到樂器品種的約束,特別是許多優秀的大型經典曲目雖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但是由於該樂曲主奏樂器學生不能掌握,或由於長度和難度等原因,它們無法直接進入器樂教學課堂,而且要盡可能避免那些枯燥無味練習曲的出現,所以應該以學生熟悉和喜愛的歌曲與樂曲作為練習教材,最好是音樂課裏學過的歌曲。從學生的心理看,樂曲的美感與他們的表現欲呈現出相輔相成的依存關係,優美的樂曲可以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而低劣的樂曲則會磨滅學生的表演興趣。因此,在器樂教學中,選擇既適合學生器樂,又具有審美價值的樂曲,是十分重要的。當然為了增加學生的器樂曲目和加強操作實踐,器樂教學還應該和唱歌結合起來。學生在唱歌教學中所學習的歌曲一般都是藝術精品,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當他們通過學習演唱後,不僅對歌曲的曲調比較熟悉,而且對歌曲的內容和情感表現都能了解和掌握。在這種前提下,如能用自己的樂器演奏出來,既可以為大家伴奏,又可以作為自己的獨奏,是提高學生器樂興趣和發掘優秀器樂曲目的有效方法。

三、打擊樂器的認識和演奏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幾乎所有小型打擊樂器都會在教材中出現。作為打擊樂器的啟蒙教育,讓學生認識打擊樂器並能正確掌握其正確的演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以下幾點:一聽、二看、三試、四奏。

1.一聽,培養聆聽習慣。

“聽”是指培養聆聽的習慣。打擊樂器的音色豐富,學生在仔細聆聽的過程中既可以感受樂器各種美妙的聲音,又能培養學生安靜聆聽的習慣。但要讓學生對“聽”有興趣,利用一些有趣的遊戲和教學設計是非常有必要的。每學習一種新的打擊樂器時,我先將樂器藏起來和學生做“猜一猜”的遊戲,要求學生聽“這種聲音像什麼?聲音有什麼特點?你聽過嗎?”這時學生會很仔細地聆聽,教室裏出奇地安靜。在仔細地聆聽後,讓學生猜猜這種樂器的名字,這種方法看似簡單,但非常有效,學生既在遊戲中學習,又在遊戲中獲得快樂,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

2.二看,觀察樂器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