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身處名利場,身輕任我行?(1 / 3)

第五章身處名利場,身輕任我行

不做一隻隻看見土豆的母雞

名利是人生當中最易傷人的凶器。南先生對我們講,莊子借孔子的嘴說出了一句人生的名言:“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也。”名與利,本來就是權勢的必要工具,名利是因,權勢是果。有因必有果,二者相伴相生,一個產生一個,然而得到他們未必有好處,往往會反噬其身。

人為了求名不擇手段,那些多年修行來的知識技巧都成了鬥爭的工具,最終卻反而為名所困。千百年來,有無數的讀書人為金榜題名而發奮苦讀,其實不是為了真正的學問,大多都是希望由知識來為自己謀個一官半職,還不如那些私塾先生,起碼廣泛地去普及基礎教育。然而很多人讀了一輩子書,卻一無所獲,每天對著朱門流口水,埋沒了大好的青春。而在人類漫長的曆史當中,每個國家都會發生黨派紛爭,無非也都是因“名、利”而引發的。

人的最高道德境界本應把“名心”抹平,不過這個境界相當難達到。莊子認為:“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也就是說人家叫我是牛,很好,叫我是馬,也好,把虛榮心去掉了,一任時人牛馬稱呼。莊子的這種境界是逍遙無羈的,能做到的人太少了。人們慣於把求名和求勝捏在手上,當作殺生的武器,殺人不見血,也在殺自己於無形。非正當的、岌岌而求的爭名逐利,不僅在行為上不道德,而且更是不懂生活、不懂人生內涵。

居裏夫人因取得了巨大的科學成就而天下聞名,她一生多次獲得各種獎金,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17個,但她對此都全不在意。

有一天,她的一位女朋友來訪,忽然發現她的小女兒正在玩一枚金質獎章,而那枚金質獎章正是大名鼎鼎的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給她的,她不禁大吃一驚,忙問:“居裏夫人,能夠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

居裏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隻能玩玩而已,絕不能夠永遠守著它,否則將一事無成。”

1921年,居裏夫人應邀訪問美國,美國婦女為了表示崇拜之情,主動捐贈1克鐳給她,要知道,1克鐳的價值是在百萬美元以上的。

這是她急需的。雖然她是鐳的母親——發明者和所有者(但她放棄為此而申請專利),但她買不起昂貴的鐳。

在贈送儀式之前,當她看到《贈送證明書》上寫著“贈給居裏夫人”的字樣時,她不高興了。她聲明說:“這個證書還需要修改。美國人民贈送給我的這1克鐳永遠屬於科學,但是假如就這樣規定,這1克鐳就成了我的私人財產,這怎麼行呢?”

主辦者在驚愕之餘,打心眼裏佩服這位大科學家的高尚人品,馬上請來一位律師,把證書修改後,居裏夫人才在《贈送證明書》上簽字。

生活中有像居裏夫人這樣漠視名利的人,也有為了求名,不擇手段,超過了道德的範圍,破壞了人生行為標準的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為什麼不能守住呢?隻是因為名心的驅使。有這樣一個譬喻,來形容“名心”最為合適。

農場裏的蘆花雞總是丟蛋,女主人每天都要四下尋找。後來,鄰居告訴女主人一個方法:雞丟蛋丟野了,放個“引蛋”,它就不會亂跑了。於是主人把蘆花雞放進草筐的時候,在雞的肚子下放了一個雞蛋,果然,蘆花雞不到處亂跑了。後來,主人再放進去的,隻是兩半對接的蛋殼,蘆花雞下蛋的時候徑自就奔著那草筐去了。有一次,另一隻雞提前占了它的窩,蘆花雞安靜地在旁邊等了一會兒,直到那隻雞把蛋下出來,它才探頭探腦地跳了上去。再後來,主人幹脆放進去一個半圓的土豆,那雞也照樣上去。那個土豆在草筐裏整整待了一個夏天。秋天的時候,已經幹癟得又黑又蔫,但蘆花雞因為這個土豆,沒有再丟過一個蛋。

或許,人們會不理解,雞有野心,又怎麼會乖乖地聽命於一個土豆呢?然而人類又何嚐不是如此?許多人都習慣地奔赴著一個既定的目標,在生活中重複著蘆花雞和土豆的故事,而這個土豆便是讓人無法輕易描繪出的“名心”。

智慧越高,知識越多的人,意見越有“害”。走進曆史,結合人生來看,不要看讀書人教育受得多,學問高,意見大,就一定每發一言必為真理。越是滿肚子墨水,他們越要爭名,固執己見,自以為是,最終釀成黨派之禍,惹來殺身的悲慘遭遇。名利就好像是奢華的珠寶,被人偷竊,人就失去了快樂。可是,如若困在名利場,跳入容易抽身便難了。為了幾件首飾、幾件漂亮的衣服,便把自己弄得伸脖子瞪眼,失了風範、失了人格,當真是不值得的。太史公司馬遷有感:“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名利本為浮世重,古今能有幾人拋?”名利都是世界的浮沉,然而能毅然拋棄它的卻沒有幾個人,不過如果能真正放下了它,這種人肯定會比始終爭名逐利者活得更痛快。

富貴皆是雲中樓,享受奇景不必求

《論語》中有這樣一段經常被後人傳頌的話:“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意思是說每天粗茶淡飯,累了便枕著彎曲的手臂小憩一會兒,生活的樂趣自在其中;用不義的手段獲得的富貴名利,對於我來說,不過如天邊的浮雲,任它飄遠無所憾。

南先生認為這段話是《論語》中最具文采、最優美的一段話,形象地描繪出孔子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在孔子看來,這種粗茶淡飯、悠閑自在的生活快樂無窮。事實上,每個人的一生皆各有各的樂,並不需要一味依靠物質,依靠虛偽的榮耀,通過不合理地、非法地手段做到富貴至極,其實通過這些手段獲得寶貴是非常可恥的事。孔子認為,這種富貴對他來說等於浮雲一樣,聚散不定,似乎拿到了,其實很可能瞬即消失。看通了這一點,人自然不會受物質環境、虛榮的惑亂,可以建立自己的獨立精神人格。

美國曾在1980年通過了《新難民法案》,使得居住在紐約水牛城收容所的500名難民成為美國的合法公民。這些人大多是來自貧困國家的偷渡者,希望來美國實現自己的幸福夢。新法案頒布25周年時,該法案的受益者們搞了一次集會,他們承認自從成了美國公民,生活有了空前改善,但是,幸福的夢想遠遠沒有實現。 

一位社會學教授聞知此事,便展開了調查。首先他對那批難民的身份進行了一次全麵的核實,發現這500人有一些共同點,即貧窮艱苦的經曆和對金錢強烈的渴望。這批偷渡者由於都有著強烈的發財夢,來美後,經過二十餘年拚搏,有將近一半的人,靠冒險和吃苦的精神達到了美國中產階級的水平。 

那麼,為什麼他們沒有找到夢寐以求的幸福呢?

為了找出根源,教授對他們一一進行調查。下麵是他對其中的3位所作的調查記錄:某水產商,初來美國時,在邁阿密的水產一條街做黃魚生意,現已由原來的一間店鋪,發展為連鎖店。20年來,為擠垮競爭對手,未休息過一天,更未出外度過一天假。某房產開發商,1995年之前,在12個市鎮擁有房產開發權,因逃稅被判一年六個月監禁,剝奪開發權,罰款7300萬美元,現從事塗料進出口業務。某中介商,來美國後,一直從事海地、多米尼加、波多黎各等國的勞務輸出工作,通過他,本家族60%的人在美國打工或暫住,現和他一起居住的親屬有十幾人。

教授的調查報告曆數了每個人的生活狀態,這份報告被交到美國國務院之後,迅速被移交到移民部。沒過多久,原紐約水牛城收容所的500名難民每人收到一個小冊子,小冊子的封麵上寫著:一個窮人成為富人之後,如果不及時修正貧窮時所養成的貪婪,就別指望能跨入幸福的境界。 

不久,美國《加勒比海報》報道一則消息,一位來自加勒比海地區的富翁賣掉公司,打算去過簡樸的生活。第二天,教授收到美國移民局的一封信:這批難民中已有一人找到了富裕後的幸福。

幸福其實很簡單,不一定非要過貧窮的日子,隻要簡簡單單就好,如果終日圍著“利”旋轉,便會在“富貴”的誘惑中迷失自我,忘記應堅守的“義”,忘記應持守的“品”,忘記自己獨立的精神人格,終日吃美食喝美酒,沉湎於燈紅酒綠的生活。每天早晨,清風拂過,雙眼迷蒙,心裏充滿了難以拂拭的塵埃,時間久了,生活變得越來越無趣,除了吃喝玩樂似乎已經沒有什麼事情可作,便開始追求刺激,一步步滑向“不義”的深淵。這樣的生活並不是人們想要的,人們期待的是毫無心靈負擔的幸福,此種幸福該如何獲得呢?便是“放下”二字。“放下”不是叫你傾家蕩產,也不是自討苦吃,而是有錢便去做些力所能及地善事,無錢獨善其身即可。

在《格言》裏就有這樣一篇文章:他今年76歲,和妻子居住在美國舊金山的一套一居室的出租屋裏。他從來沒有穿過名牌衣服,眼鏡還是多年前從街頭雜貨店裏買來的,佩戴的手表是地攤上買的塑料手表。他不愛美食,最喜歡的是價格低廉的烤奶酪和西紅柿三明治。他沒有自己的小汽車,外出通常都是乘坐公交車,他用的公文包是個布袋。如果你和他一起到小酒館喝上一杯啤酒,他一定會仔細核對賬單。

你一定奇怪,一個貧窮而吝嗇的美國老頭有什麼好說的?那麼讓我們看看他76歲以前都做了哪些事。

他曾為康奈爾大學捐了5.88億美元,為加州大學捐了1.25億美元,為斯坦福大學捐了6000萬美元。他曾投入10億美元,改造和新建了愛爾蘭的7所大學和北愛爾蘭的2所大學。他曾設立“微笑行動”慈善基金,為發展中國家的齶裂兒童做手術提供醫療費用。他曾為控製非洲的瘟疫病人投入巨額資金……迄今為止他已經捐出40億美元。他就是對已吝嗇待人大方、喜歡掙錢卻不喜歡擁有錢的查克·費尼。

這麼多年,他為人低調,行善一直隱姓埋名,捐款全部匿名,就連他親自創立的高達80億美元的“大西洋慈善基金會”,也拒絕以自己的名字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