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家世與童年(2)(1 / 3)

歲月在流逝。亞曆山大慢慢長大,性格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變化。他由一個呆頭呆腦、懵懵懂懂的小家夥變成了一位愛衝動、淘氣而又固執的新人。在8歲那年,小亞曆山大·普希金就形成了自己的個性。一位莫斯科老太太是普希金家的朋友,她為我們描繪了普希金當時的長相。她寫道:“薩沙(亞曆山大)是個野裏野氣的矮胖男孩,一頭卷發,黑黑的臉蛋,長相並不出眾。但他那雙眼睛炯炯有神,似乎在迸射著明亮的火花。有時我們在他家作客時,見他坐在客廳角落,躲在椅子背後。他肯定又做了什麼錯事,大概在受外罰吧?還有一次,情形則相反,他同別的孩子一起跳起舞來。由於他笨手笨腳,別人譏笑他,他小臉羞得緋紅,噘著嘴,躲到屋角去了,整整在那裏坐了一個晚上。我怎麼勸他,他也不肯動窩兒。這是因為別人傷害了他,他生氣了,要一個人呆在一旁。他的外婆瑪麗亞·阿曆克謝耶夫娜談到他時,常對我們說:‘朋友,我真不知道我的小外孫將來會成為什麼人?這孩子聰明、愛讀書,但學習並不好,他很少能把課文準確地背誦出來。有時他坐在那裏不動,你根本沒有辦法叫他動動窩兒或叫他出去玩耍一下;可有時呢,他又會手舞足蹈,十分高興,要想叫他安靜下來,那根本辦不到。他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不能像別人那樣不偏不倚。要是他一直這樣不懂事兒,天知道他將來會怎麼樣!’”

上學後,小普希金才變得機靈了。但那是讓他厭惡的時期。普希金在記事本上寫道:“最初的煩惱——保姆們。憂鬱的回憶……蒙福爾——盧斯洛——難以忍受的環境。”

在稍後的1826年,普希金在國民教育報告中寫道:“在俄國,私人教育十分落後,十分不道德。孩子總被一批沒有文化的人所包圍。他們的所見所聞全是庸俗的東西。這樣,兒童便會變得武斷和缺乏獨立自主精神。他們絲毫接觸不到有關正義、榮譽和人際關係方麵的知識。他們隻能接觸二三種外國語言,在雇用的教員教育下,他們隻能掌握一點基本的科學知識……所以不能猶豫,應不惜一切代價取消私人教育。”

普希金對私人教育如此深惡痛絕,這可以理解。事實上,從普希金具備閱讀和學習能力那天起,來自歐洲各地的家庭教師和小學教員一批又一批出入他的家門。他的父母依照當時的習慣,到處聘請教師,多多益善,而不去注重老師的水平。小亞曆山大唯一真正的家庭教師是蒙福爾伯爵。他是法國移民,我們對他所知有限,隻知道他是個畫家兼音樂家。在他之後是一個名叫盧斯洛的人教小普希金。盧斯洛能寫幾句歪詩,經常譏諷小普希金的文學習作。一天,盧斯洛發現了普希金用法文寫的一首詩《托裏亞特》,不由得大笑起來,然後就逐字逐句進行批評。實際上這首詼諧詩是模仿史詩《亨利亞特》寫成的,共六節,詩歌敘述了達戈伯爾王時代男、女矮人之間的一場戰爭,沒有多大意義。普希金放聲大哭,盧斯洛一生氣,跑到娜傑日達·奧西波夫娜那裏去告狀。娜傑日達稱讚盧斯洛做得對,為他增加了薪水,並嚴厲處罰了兒子。她責怪兒子不去專心學習別人的作品,卻花費時間去寫歪詩。盧斯洛走後,又來了一位叫舍戴爾的先生。舍戴爾是個懶鬼,不喜歡當教員,天天同仆人們玩撲克牌。主人發現他這一惡習後,馬上解雇了他。接著是一位德國女郎拉厄爾姆,但她對德文一竅不通。往後是一位英國小姐比麗,她什麼也不懂,怎能教學生?還有一位俄國教師希萊勒和一名神甫貝利亞科夫。貝利亞科夫同法國僑民不共戴天,罵他們是“魔鬼的信徒”。這位神甫寫過一本書,叫《馬西龍的靈魂》。他同意為小普希金講解聖跡史、曆史、地理和基礎數學。

除上述課程之外,普希金還要學習舞蹈課和道德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