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齡大事記
1899年1歲歐內斯特·海明威出生於美國伊利諾斯州芝加哥市郊的橡樹園。
1913年14歲海明威入橡樹園高級中學學習。
1917年18歲海明威中學畢業,開始在堪薩斯城做報館見習記者。
1918年19歲海明威參加紅十字會救護隊,受傷住院數月。傷愈後,又參加意大利步步兵,因作戰英勇而獲勳章三枚。
1919年20歲海明威回家,決定當作家。
1920年21歲擔任《多倫多明星日報》記者。
1921年22歲寫短篇小說,未能發表;為《芝加哥論壇報》寫特寫。與哈德莉·理查遜結婚。
1922年23歲任《多倫多明星日報》駐歐記者。開始與格特魯德·斯泰因等名流交往。
1923年24歲《三個短篇和十首詩》由巴黎一家非正式出版社出版。長子出世。
1924年25歲《在我們的時代》出版。與哈德莉離婚。
1925年26歲在巴黎窮困潦倒,繼續寫作。
1926年27歲《春天的激流》和《太陽照樣升起》先後出版。
1927年28歲《沒有女人的男人》問世。與波林·法伊芙結婚。
1928年29歲次子出世;父親自殺。
1929年30歲《永別了,武器》問世。三子出世。
1930—32年31—33歲定居基韋斯特,創作《午後之死》。
1933年34歲《勝者無所得》出版。《永別了,武器》拍成電影。赴非洲狩獵。
1934—35年35—36歲寫成《非洲的青山》並出版。
1936年37歲《有錢的和沒錢的》出版。赴西班牙。
1937—38年38—39歲寫成《第五縱隊和頭四十九篇》。《第五縱隊》在紐約出版,不受歡迎。
1939年40歲寫作《喪鍾為誰而鳴》。
1940年41歲《喪鍾為誰而鳴》出版。在古巴買下了望田莊。與波林·法伊芙離婚。
1941年42歲與瑪莎·蓋爾荷恩結婚。
1942—43年43—44歲《喪鍾為誰而鳴》拍成電影。海明威參加海軍。
1944年45歲駕《拜勒號》快艇搜索敵潛艇。作為戰地記者赴英、法兩國。與瑪莎·蓋爾荷恩離婚。
1945年46歲與法國地下抵抗運動一起戰鬥,協助解放巴黎。
1946年47歲與瑪麗·威爾士結婚,重返古巴定居。
1947年48歲《麥康伯的愛情》拍成電影。
1948年49歲在古巴勤奮寫作。
1949年50歲《我的老人》拍成電影,改名《內心》。
1950年51歲《過河入林》出版。《有錢的和沒錢的》拍成電影,改名《潰點》。
1951年52歲繼續寫短篇小說。
1952年53歲《老人與海》由《生活》雜誌刊登並出單行本。《乞力馬紮羅山的雪》拍成電影。
1953—54年54—55歲去烏幹達途中兩次飛機失事。榮獲普利策獎和諾貝爾文學獎。
1956歲57歲為《生活》和《展望》兩雜誌撰稿。
1957年58歲《太陽照樣升起》拍成電影,《永別了,武器》第二次拍成電影。
1958年59歲《老人與海》拍成電影。
1959年60歲疾病纏身。與妻子遷離望田莊,在愛達荷州的凱奇姆定居。
1961年62歲海明威用雙筒獵槍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