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秋之實——收獲健康好時節3-1(1 / 3)

第三篇 秋之實——收獲健康好時節3-1

九月 健康心理,享受美滿人生

心理健康可以戰勝疾病,生理與心理已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有時,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一個體魄健壯的人有時會被鬱悶壓得抬不起頭來,一個身患殘疾的人擁有健康的心理也能戰勝缺陷,迎來成功。隻有擁有健康心理,才能創造輝煌人生!

別把自私當成健康

自私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病態心理現象。“自”是指自我;“私”是指利己;“自私”指的是隻顧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集體、國家和社會的利益。自私有程度上的不同,輕微一點是計較個人得失、有私心雜念、不講公德;嚴重的則表現為為達到個人目的,侵吞公款、誣陷他人、鋌而走險。貪婪、嫉妒、報複、吝嗇、虛榮等病態社會心理從根本上講都是自私的表現。

自私心理的成因有兩個方麵。

1從客觀方麵看,由於各種複雜的原因,目前我國各項資源的數量、種類、方式在占有和配置方麵都存在許多不平衡、不合理之處。於是,缺乏資源的一方不得不用非正當的方式去交換。由此,一方麵以權謀私,另一方麵以錢謀私,搞權錢交易、權色交易。另外,病態文化的沉積和社會控製不嚴,也是客觀原因。

2從主觀方麵看,個人的需求若是脫離社會規範的不合理的需求,人就可能傾向於自私。

自私作為一種病態社會心理,有很強的滲透性。大多數人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私心雜念。主要有以下表現形式:

1不講公德。

2嫉妒他人。

3感情自私。

4技術壟斷或剽竊。

5以錢謀私或者以權謀私。

自私作為一種病態社會心理,是可以克服的。作為自我來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心理調適。具體來說有如下方法:

1內省法

自私常常是一種下意識的心理傾向,要克服自私心理,就要經常對自己的心態與行為進行自我觀察。觀察時要有一定的客觀標準,這些標準有社會公德與社會規範和榜樣等。

2多做利他行為

一個想要改正自私心態的人,不妨多做些利他行為。例如關心和幫助他人,給希望工程捐款,為他人排憂解難等。私心很重的人,可以從讓座、借東西給他人這些小事情做起,多做好事,可在行為中糾正過去那些不正常的心態,從他人的讚許中得到利他的樂趣,使自己的靈魂得到淨化。

3回避訓練

這是心理學上以操作性反射原理為基礎,以負強化為手段而進行的一種訓練方法。通俗地說,凡下決心改正自私心態的人,隻要意識到自私的念頭或行為,就可用縛在手腕上的一根橡皮彈不停彈擊自己,從痛覺中意識到自私是不好的,促使自己糾正。

細節提醒: 

要糾正孩子的自私觀念,家長就不能對不合理要求給予滿足,甚至是合理的要求也不可百分之百給予滿足。

欲望是滋生自私的根由,欲望的無止境,自私便隨之而生。對兒童,家長切莫把他置於隻享受、滿足欲望而不履行義務的特殊地位,要讓他們懂得欲望的滿足和履行義務是同等重要的。

走出自我封閉怪圈

擁有自閉心理的人就是要把自己和社會完全隔離開,很少或者根本沒有正常的社會交往活動,除必要的工作生活外,整天關門在家、自我封閉、與外界隔離,就如同“裝在套子裏的人”,表現出一種對社會、對周圍環境完全不適應的病態心理現象。

當今社會,具有自閉心理的人又表現出了其他的類型特征。有專家認為,不願意結婚的獨身者、社交恐懼症者、自責心理嚴重的人,大多數都或多或少存在自閉性心理障礙。

自閉症是一種心理行為的病態表現,其特點是將自我封閉起來,大多表現為心情抑鬱、苦悶,缺乏自信心,沒有朋友,沒有社交活動,對一切活動都沒有興趣,對未來失去希望,意誌薄弱,生活懶散,逐漸喪失意識的主觀能動性,陷入深深的心理困惑之中而不能自拔。

如果一個人總是將自己封閉在一個狹窄的圈子內,對自己、對社會都沒有好處,所以自閉的人都應走出自我封閉的圈子,注意傾聽自己心靈的聲音並大膽表現它的美好和幸福。

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快樂、更有意義,請走出自我封閉的圈子,重視自己的內心世界。為此,我們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信任他人

如果你對新結識的人表現冷淡,這往往意味著你對他人的信任感已被自我封閉的重壓毀滅了。那麼,你就不會從你周圍的人群中獲得樂趣。

這時,你應該放鬆自己緊張的生活節奏,不妨和初次見麵的人打打招呼;或者在你常去買東西的小店裏和售貨員聊聊;或者和剛結識的新朋友一道參加郊遊。努力尋找童年時交友的感覺,信任他人和你自己,而不要每時每刻都疑竇叢生。

第二,學會對自己說“沒關係”

孩子們常常發出無緣無故的笑聲,他們的煩惱從不悶在心裏。而我們成人卻常常會被生活中各種各樣傷腦筋的事壓得兩腿打戰。生活中真有那麼多的煩惱嗎?其實,許多事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隻是我們把它放大了而已。我們要學會對自己說“沒關係”,這樣我們的生活裏就會常常充滿開懷的笑聲。

第三,順其自然地去生活

我們應該重視生活中偶然的靈感和樂趣,快樂是人生的一個重要價值標準,有時能讓自己高興一下就行,不要整日為了一個明確目的,為解決某一項難題而奔忙。

第四,不要掩蓋自己的真實感情

如果你和你的摯友分離在即,你不必為了避免讓他人看到自己流淚而躲到洗手間去。為了怕人說長道短而把自己身上最有價值的一部分掩飾起來,這種做法沒有任何道理。

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事都是這樣,需要遵從你的心,聽取你心靈的聲音。 

細節提醒: 

如果你是一個自閉症患者,可以采取以下心理調試方法。

1自閉的人,需要改變自己。要樂於接受自己,有時不妨將成功歸因於自己,把失敗歸結於外部因素,不要在乎別人說三道四。

2提高對社會交往與開放自我的認識。既要了解他人,又要讓他人了解自己,在社會交往中確認自己的價值,實現人生的目標,成為生活的強者。

3精神轉移法。即將過分關注自我的精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去以減輕心理壓力,如練字、作畫、唱歌、練琴等。

4係統脫敏法。自我封閉者要正視現實,要勇敢地介入社會生活,找機會多接觸和了解外人。這樣不斷摸索經驗,可擴大與外界的交往。

憂鬱的人容易生病

通常,憂鬱的人脾氣暴躁,而且,常試著用睡眠來驅走憂鬱或煩悶,或者他們會隨處坐臥、無所事事。大部分人所患的憂鬱症並不嚴重,他們仍和正常人一樣從事各種活動,隻是能力較差,動作較慢。

一個人情緒低落、輕度抑鬱或者患上抑鬱症,原因是多方麵的。一般說來,生活緊張、胃不舒服、頭痛以及任何嚴重的身體傷害等都有可能引起一段特定時間的情緒抑鬱。對於那些真正意義上的抑鬱症患者來說,患病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幾種情況。

(1)遺傳。遺傳是憂鬱症的一個重要因素。50%經常患憂鬱症的人,他們的父親或母親也曾患有此病。

(2)大腦中的神經傳導物失去平衡。憂鬱症起因於腦部管製情緒的區域受幹擾。大部分人都能處理日常的情緒緊張,但是當此壓力太大,超過其調整機能所能應付的範疇時,憂鬱症可能由此而生。

(3)性格特質。自卑、悲觀、完美主義者及依賴性強者較易得憂鬱症。

(4)環境或社會因素。一連串的挫折、失落、慢性病或生命中不受歡迎的重大決定,也會引發憂鬱症。

(5)飲食習慣。研究已發現食物顯著地影響腦部的行為。飲食是最常見的憂鬱原因,例如,飲食習慣差及常吃零食。腦中負責管理我們行為的神經衝動傳導物質會受我們所吃的食物影響。

憂鬱症使人覺得疲累、無力、人生沒有意義、絕望,甚至會想要放棄生命。但是,這些負麵的想法隻是疾病的一部分,它會隨著治療和效果消失,如果你想要盡快脫離或避免加入憂鬱症的行列,請牢記以下各大要點:

①不要定下難以達到的目標或承擔太多責任。

②把巨大的任務區分成好幾個小項目,分優先順序,盡力而為。

③不要對自己期望太高,這將會增加挫折感。

④設法和別人在一起,避免經常獨處。

⑤參與能夠使你歡愉的活動。例如:輕鬆的運動、打球、看電影、參加宗教活動或社交活動,不要太勞累。

⑥不要作重大的決定,例如轉行、轉業或離婚,專家建議把重大的決定延到憂鬱症的病情改善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