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它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但是也有很多人沒有真正全麵地認識冰箱,一味迷信、誇大冰箱的作用,把它當成“保險箱”。冰箱是儲存食物的好地方,但是不能盲目地相信它。因為他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不知不覺的健康隱患。
1滋生細菌:在低溫環境中,食物本身的代謝也隻是放緩,並未停止。多數細菌並不會因低溫死亡,相反許多微生物很容易在低溫下生長繁殖。同時,冰箱內濕度較大,這同樣不利於食品保鮮。
2偷竊營養:冰箱是竊取食物營養的“黑手”,特別是那些富含維生素的蔬果菜肴。有研究證實,在4℃的冰箱中儲藏24小時會令黃瓜的維生素C含量下降30%。人們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就是在零下18℃的時候,把新鮮的魚和肉一共儲存了8個月。我們發現,在第三個月時,魚和肉營養素的變化非常明顯,主要是維生素A與維生素E的變化,在第三個月的時候,大概就損失百分之二三十左右,到第八個月的時間,損失就更多了。另外,它們的血紅素也氧化得非常厲害,不僅顏色變淡了,水分丟失得也很厲害。
3破壞美味:冰箱是美味殺手,香氣撲鼻的新鮮麵包、新鮮誘人的香蕉與荔枝,還有風味別致的豆醬、火腿、肉罐頭,經過冰箱儲存往往顏色盡失、美味不再,搞得不好還會吸附一些異味。
4冰箱疾病:直接來自冰箱的食物會導致胃內黏膜血管急劇收縮、痙攣而引發胃部不適甚至導致胃病,而那些在低溫環境下滋生的微生物可以導致急性腸炎甚至痢疾,耶爾細菌腸炎就叫“冰箱腸炎”,此細菌能夠在-40℃低溫中生存繁衍,冰箱正好是它們的樂園。
5藏汙納垢:不論生熟、不分門類,各種食物以及食物自身分解產生的有害化學物質,茶葉、咖啡、煙草、化妝品甚至膠卷都在冰箱中彙聚,裹挾著各種氣味,產生千千萬萬個細菌、真菌,冰箱逐漸成為藏汙納垢之所。
6製造毒物:許多人喜歡大采購,將一周內的蔬菜購好後在冰箱存放。這種做法非常危險。蔬菜中原本含有硝酸鹽,在硝酸還原酶的作用下會形成亞硝酸鹽,這種物質具有毒性,可導致機體缺氧現象。冰箱中的熟菜也是亞硝酸鹽的製造者,人吃過的剩菜受到細菌和唾液中酶的汙染,亞硝酸鹽形成的速度更快。
從以上分析可以知道長期直接吃冰箱裏的食物不益健康,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使用冰箱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呢?
一、冰箱的使用應符合下列要求
1冰箱內溫度應保持在10℃以下。
2嬰幼兒食品應新鮮配製,不宜置冰箱中。
3剩餘食品在放置冰箱內保存前應充分再加熱煮透,殺滅微生物,等食品充分涼透後再保存。因為如果食品未充分涼透,突然進入低溫環境中,其帶入的熱氣引起水蒸氣凝聚,能促使黴菌生長,導致整個冰箱內食品黴變。
4為防止生熟交叉及食物“串味”,應用保鮮袋或保鮮紙將食物包密實後置冰箱保存,應熟在上,生在下。
5冰凍的肉類和禽類,烹調前應徹底化凍,再充分均勻加熱煮透。如果有的部分沒有完全化凍,常規烹調溫度不足以殺滅微生物。經化凍的肉類和魚等不宜再次置冰箱保存,因為化凍過程中食物可能受汙染,微生物會迅速繁殖。
6冷凍食品宜在室溫中自然解凍。不宜采用自來水衝淋、熱水澆等方式解凍食品。因急速解凍,冰晶體會很快融化,營養汁液不能及時被纖維和細胞吸收而外溢,導致食品質量下降。
7食物解凍後不宜再進冰箱。反複冷凍會使食品組織和營養成分流失。
8冰箱中取出的熟食品必須回鍋。冰箱內的溫度隻能抑製微生物的繁殖,而不能徹底殺滅它們。如食前不徹底加熱,食後就可能致病。
9冰箱應定期除霜清洗,保持幹淨。
二、冰箱需要經常清理的地方有如下幾個方麵:
1電冰箱門上的密封條上的微生物達十幾種之多,這些微生物的存在,很容易導致人體各種疾病。其清理辦法為:用酒精浸過的幹布擦拭密封條,效果最佳。
2經常去除電冰箱內的異味。電冰箱使用時間過長又未做到及時清理,就會出現難聞的異味,這是由於電冰箱內各種物品的混裝造成的。要想徹底去除異味,應盡可能做到隨買隨吃,冰箱內的物品貯存時間不要過長。貯存時間過長,既影響食品的鮮美又易產生異味。因此,物品貯存最好不超過一個月。另外,冰箱使用1~2周後,可在溫水中加入少量的清潔劑,再用清水擦淨。也可將酒精和水按7∶3的比例兌成溶液,倒入噴霧器內,邊噴邊擦冰箱,再用舊牙刷清除死角汙垢,這樣可以有效驅除異味。
3經常清理電冰箱內的剩飯。可以說每個家庭的電冰箱冷藏室內都存有剩菜剩飯,這一方麵容易使電冰箱內的物品串味;另一方麵冷藏室並非無菌室,剩菜剩飯很容易受到各種細菌的侵蝕。因此,電冰箱內的剩菜剩飯應盡快食用,食用前請千萬要加熱。
許多人把食物買回家後,就會一股腦兒將它們扔進冰箱。無論什麼時候,隻要一打開冰箱,裏麵總是亂糟糟的。其實,冰箱內的食物存放大有學問,如果位置不對,溫度就不對,食品的品質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一般來說,冰箱門處溫度最高,靠近後壁處溫度最低;冰箱上層較暖,下層較冷;保鮮盒很少被翻動,又靠近下層,所以那裏溫度最低。所以,我們不妨依溫度順序,把冰箱冷藏室分為6個區域:冰箱門架、上層靠門處、上層後壁處、下層靠門處、下層後壁處、保鮮盒。
1適合放在冰箱門架上:有包裝但開了封、本身不會在一兩天內變壞的食品,如番茄醬、沙拉醬、芝麻醬、海鮮醬、奶酪、黃油、果醬、果汁等,以及雞蛋、鹹鴨蛋等蛋類食品。
2適合放在上層靠門處:直接入口的熟食、酸奶、甜點等。儲存這些食品時,應避免溫度過低,並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汙染,所以不宜放在下層。
3適合放在上層後壁處:剩飯菜、剩豆漿、包裝豆製品等。由於這些食物容易滋生細菌,稍低於0℃的溫度最合適。
4適合放在下層靠門處:各種蔬菜及蘋果、梨等溫帶水果,而且要用保鮮袋裝好,以免因溫度過低而導致凍壞。
5適合放在下層後壁處:沒有烹調熟,但又需要低溫保存的食品,如水豆腐、鹽漬海帶絲等,以及有嚴密包裝不怕交叉汙染的食品,還有等著慢慢化凍的食品,適合存放在最冷的地方,比如下層後壁處。
6適合放在保鮮盒裏:排酸冷藏肉,半化凍的魚、鮮蝦等海鮮類。由於水產品中的細菌往往耐低溫,溫度稍高容易加速其繁殖,而保鮮盒既可起到隔離作用,避免交叉汙染,又具有保溫功效,避免頻繁開關冰箱門產生的溫度波動。此外,如果有專門的可調溫保鮮盒,最好把肉類放在-1℃的保鮮盒中。
我們在用冰箱儲存食物的時候,還要注意以下事項:
1蔬菜
通常人們都是由它的外觀決定能吃還是不能吃。但是,專家告訴我們,蔬菜在0℃~4℃的溫度中,冷藏3天以後,即使外觀沒有多大改變,也最好不要吃了。冷藏蔬菜時,最好用保鮮袋裝起來再冷藏,特別像番茄、黃瓜、水蘿卜取出來準備生吃的蔬菜。因為冰箱畢竟不是消毒櫃,而且各種微生物都有可能在濕潤的空間裏生長繁殖。還有一些蔬菜,比如,芹菜、小紅蘿卜中,有一種叫小腸菌的細菌。這種細菌很適宜在冷藏室這種0℃~4℃的環境生長。冷藏的時間越長,它繁殖的也就越多。吃了這樣的蔬菜,很容易引起腸道性傳染病。
2肉類
肉是不能反複冷凍的,將肉買回來之後,可以按照每次的食用量把它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然後再用保鮮袋把它裝起來,放到冰箱的冷凍室裏麵,吃一次取一塊就行了。
3營養比較豐富的綠色葉菜
一般來講,在冰箱裏儲存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3天。如果儲存時間長了,它會發生維生素的降解。比如說,維生素C減少、胡蘿卜素減少,甚至最後到了維生素C完全消失的程度。同時,其中有害的亞硝酸鹽的濃度也會從非常低的水平上升到一個很高的水平,而且,它在人的胃裏跟蛋白質類、胺類的物質又會合成亞硝胺。而亞硝胺是一種致癌物,它跟胃癌的發病關係是比較密切的。
4五種不宜放進冰箱的食物
香蕉、鮮荔枝、西紅柿、火腿、巧克力都是不適宜放入冰箱的食品。
香蕉:如將香蕉放在12℃以下的地方貯存,會使香蕉發黑腐爛。
鮮荔枝:如將鮮荔枝在0℃的環境中放置一天,即會使之表皮變黑,果肉變味。
西紅柿:西紅柿經低溫冷凍後,肉質呈水泡狀,顯得軟爛,煮不熟,無鮮味,嚴重的則酸敗腐爛。
火腿:如將火腿放入冰箱低溫貯存,其中的水分就會結冰,脂肪析出,腿肉結塊或鬆散,肉質變味,極易腐敗。
巧克力:巧克力在冰箱中冷藏後,一旦取出,在室溫條件下即會在其表麵結出一層白霜,極易發黴變質,失去原味。
專家愛心提示:
當心冰箱食品傷著孩子
長期直接食用冰箱裏的食物不益健康,尤其對孩子的身體十分有害,因為兒童的胃腸道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過多地食用冷飲或過冷食物更容易造成他們的胃黏膜損傷,孩子的營養就無法保證,體質就會下降,所以經常吃過冷食品或飲品的孩子,更容易生病,家長要高度注意孩子的冰箱飲食。
健康小貼士:
冰箱食品放多久?
鮮蛋:冷藏30~60天
熟蛋:冷藏6~7天
牛奶:冷藏5~6天
酸奶:冷藏7~10天
魚類:冷藏1~2天,冷凍90~180天
牛肉:冷藏1~2天,冷凍90天
肉排:冷藏2~3天,冷凍270天
香腸:冷藏9天,冷凍60天
雞肉:冷藏2~3天,冷凍360天
罐頭食品:未開罐冷藏360天
花生醬、芝麻醬:已開罐冷藏90天
咖啡:已開罐冷藏14天
蘋果:冷藏7~12天
柑橘:冷藏7天
梨:冷藏1~2天
熟西紅柿:冷藏12天
菠菜:冷藏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