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如何讓疾病對你“敬而遠之”3
第三章用藥如用兵,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349盛夏解暑能手——單味中藥
夏季的天氣悶熱潮濕,常使人困倦乏力、食欲減退、形體消瘦、煩躁易怒,嚴重時還會出現胸悶、發熱、頭痛、身疼、嘔吐、腹瀉等症狀。這時,可選擇一些具有解暑功能的單味中藥,有相當不錯的效果。
藿香:化濕解暑,和中止嘔。可治療感冒頭痛、胸脘悶脹、惡心嘔吐、神疲體倦等症,每次10克,分2~3次煎服;鮮品效果更好,量可加至25~35克。
佩蘭:解暑化濕,和胃醒脾。可治療頭暈昏悶、胸脘悶脹、食少嘔吐、腹瀉、口臭等症,每次10克,分2~3次煎服;鮮品療效尤佳,量加至25~30克。
香薷:發汗解表,祛暑化濕。可治療夏日乘涼飲冷,外感風寒後所致的發熱無汗、腹痛腹瀉等症。每次3~5克,煎服。平素體弱、汗出過多者慎用。
荷葉:解毒清熱,祛暑利濕。可治療中暑頭悶、胃口不開、痱毒、身癢等症,取鮮荷葉一角(四分之一葉),或幹荷葉9克,搓碎,煎水代茶飲用,每天1劑。
金銀花:清熱解毒消暑。可治療暑熱心煩、小兒瘡癤、身熱疲乏,每次10克,開水衝泡,代茶飲。
竹葉:清熱除煩利尿。可治療夏日受熱心煩,小便色深黃、量少不暢,口舌生瘡,每次10克,分2次煎服。
薄荷: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可治療夏季暑濕穢濁之氣所致腹痛吐瀉、咽喉腫痛、頭痛目赤等症,每次3~6克,開水衝泡,代茶飲。
350冬蟲夏草不適合體質偏熱的人
冬蟲夏草又稱夏草冬蟲,與人參、鹿茸一起列為中國三大“補藥”。其實質是一種真菌——麥角菌科冬蟲夏草菌。之所以稱為“冬蟲夏草”,是因為其生產過程。蝙蝠蛾為繁衍後代,會在土壤中產卵,卵隨後變成幼蟲。冬蟲夏草菌便侵入幼蟲體內,吸收其營養,並不斷繁殖,致使幼蟲體內充滿菌絲而死,這是“冬蟲”;次年夏天,冬蟲夏草菌在幼蟲頭部長出一株4~10厘米高的紫紅色小草,這是“夏草”。“夏草”冒出地麵,被采挖、晾幹,就成為我們平時見到的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適用於肺腎兩虛、精氣不足、咳嗽氣短、自汗盜汗、腰膝酸軟、陽痿遺精、勞咳痰血等病症。由於其藥性溫和,與其他滋補品相比,具有更廣泛的藥用和食用性,是年老體弱、病後體衰、產後體虛者的調補藥食佳品。比如腎衰、接受放化療的腫瘤患者,或剛做完手術的患者可以每天吃一兩顆冬蟲夏草。建議用冬蟲夏草泡茶,每天喝上幾杯,等泡軟以後,可以嚼了咽下去。
但冬蟲夏草畢竟是補藥,不適合所有人群,體質偏熱者最好別吃。現代人飲食多油膩,常常大魚大肉,不少人體內痰熱,積蓄的新陳代謝產物排不出去。再加上工作壓力大、感覺疲勞,他們經常會吃點冬蟲夏草進補。但疲勞未必是體虛的表現。除病後、產後等原因明確的體虛者,其他人要吃冬蟲夏草,最好先到醫院谘詢醫生。如果盲目進補,可能上火,並且過量服用還會導致心慌氣短、煩躁、麵部紅斑及四肢浮腫等病症。
351婦科第一補血藥方——四物湯
四物湯是補血、養血的經典方劑,也是婦科最常用的藥物。其神奇之處在於這四味藥經過加加減減,衍化成一係列“子方”、“孫方”,據不完全統計,四物湯的係列方達八百多個,真可謂是“子孫滿堂”,是名副其實的方劑中的“祖師爺”。
四物湯是由當歸、川芎、白芍和熟地四味中藥組成,其中又以當歸、熟地為主藥。熟地含有甘露醇、維生素A等成分,與當歸配伍後,可使當歸的主要成分阿魏酸含量增加,使當歸補血活血療效增強,能治療女性臉色蒼白、頭暈目眩、月經不調、量少或閉經。
中醫認為,四物湯主要調理肝血,而女性血虛,應該注重調肝,因為肝和血密切相關:肝髒具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就像一個人體“血庫”一樣,當人體因為疾病或者生理活動,需血量增加時,這時肝髒就把貯藏的血液排出來,以供機體活動的需要。如果肝髒有病,藏血的功能失常,就等於“血庫”枯竭了一樣,根本不能滿足人體的各項功能,比如,不能滋養眼睛,則兩目昏花、幹澀、夜盲;不能充盈血海,則婦女月經量少,甚至閉經;若是肝失疏泄,就像“血庫”漏水一樣,則藏血不固,易引起出血病變,如衄血、婦女月經過多或崩漏等。
四物湯的神奇之處在於隨著四味藥物的比例不同,此湯發揮的功效也不同。如重用熟地、當歸,輕用川芎,則是一個補血良方;當歸、川芎輕用或不用時,可以幫助孕婦保胎;重用當歸、川芎,輕用白芍則能治療月經量少、血淤型閉經等等。
此外,四物湯衍生出的無數“子方”、“孫方”在治療婦科病方麵也功不可沒。較著名的有桃紅四物湯,該方劑是由四物湯加桃仁、紅花而成,專治血虛血淤導致的月經過多,還能對付先兆流產和習慣性流產;四物湯加艾葉、阿膠、甘草後取名為阿艾四物湯,用來治療月經過多,是安胎養血止漏的要方;四物湯加四君子湯後,名“八珍湯”,能氣血雙補;在八珍湯的基礎上再加上黃芪、肉桂,則成為老百姓非常熟悉的十全大補湯。
必須強調的一點是,盡管四物湯是補血調經的基礎方,但最好請中醫師根據自身情況把握好劑量和比例。
352補脾潤肺的良藥——甘草
古代醫家對甘草的使用非常廣泛,直到今天,甘草依然是中醫常用藥。中國傳統醫學認為它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具有補脾益氣,潤肺止咳,緩急止痛,緩和藥性之功效。相對而言,甘草生用清熱解毒,蜜炙後用則能補中緩急。
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甙、有機酸等成分,有解毒、抗利尿作用,並可抗炎症、抗過敏。對臨床上病因較複雜的阿狄森氏病、尿崩症、席漢氏綜合征,以及消化性潰瘍等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但需要引起警惕的是,長期大量使用甘草,會引起浮腫、高血壓、胸腹脹滿、嘔吐等不良反應。同時,中醫認為甘草不可與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同用,以免發生毒副作用。
353柴胡可用於防治感冒
中醫認為,柴胡性味苦、辛,微寒,可入心包絡經、肝經、三焦經、膽經,其主要功效是和解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實踐證明,柴胡對全麵緩解感冒症狀具有極佳的療效。
柴胡能防治感冒主要在於其具有以下幾種功效:
1解熱作用:柴胡中含有柴胡皂甙和揮發油,對多種原因引起的發熱均有明顯的解熱作用,且具有毒性低、退熱迅速的特點。
2抗菌抗病毒作用:據研究證實,柴胡除具有抑製流感杆菌、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外,對大腸杆菌、綠膿杆菌、痢疾杆菌也有較強的抑製作用。因此,柴胡對各種感染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3鎮咳作用:柴胡中的柴胡皂甙有很強的鎮咳作用,其鎮咳作用與西藥相當,但卻沒有西藥所具有的胃腸道反應和成癮性。
4調節免疫功能作用:柴胡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強防病、抗病能力,同時又能預防和治療由感冒引起的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另外,它還有一定的鎮痛作用。
柴胡治療感冒的驗方主要有以下幾種:
1小柴胡湯(出自《傷寒論》):取柴胡、半夏、生薑各9克,黃芩6克,人參、甘草各3克,大棗12枚,每日一劑,用水煎服,早晚各服一次。此方主要治療邪入少陽所致的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心煩嘔吐等症。
2正柴胡飲(出自《景嶽全書》):柴胡9克,陳皮、芍藥各6克,防風、甘草各3克,生薑4片,每日一劑,用水煎服,早晚各服一次。此方主要治療外感風寒所出現的發熱惡寒、頭痛身疼等病症。
3柴胡甘草湯(出自《許學士本事方》):柴胡12克,甘草3克,每日一劑,用水煎服,早晚各服一次。此方主要治療傷寒餘熱未退,邪入經絡,體瘦肌熱等病症。
在應用上述幾則方藥之前最好谘詢醫生,從而依據患者的病情隨症加減。
354止咳平喘的良藥——白果
白果是銀杏的種仁。性平、味甘、微苦、澀,有小毒,歸肺經。有斂肺定喘、止帶縮尿及化痰的功能;外用則能“消毒殺蟲”。
白果含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其次為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E、鈣、磷、鉀、硒等,故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藥理研究發現其有一定祛痰作用,對結核杆菌、致病性皮膚真菌等有抑製作用。但是其所含的銀杏酸、銀杏酚等有一定的毒性。
除食用外,白果主用於如下病症:哮喘痰嗽。帶下量多、白濁、尿頻或遺尿、腎氣虛。此外,將生品搗爛塗敷,可用於手足皸裂、酒齇鼻、頭麵和手部癬瘡等。
白果的主要方例簡介如下:
定喘湯:治哮喘,喘咳上氣,痰多色黃,苔微厚膩。白果(炒黃)21個,麻黃9克,杏仁6克,款冬花9克,蘇子6克,法半夏9克,黃芩9克,桑白皮9克,甘草3克。加水煎煮,取汁。不拘時,徐徐服。
銀杏膏:治久年咳嗽咯痰;或用於慢性支氣管炎,咳嗽痰稠,上氣似喘,肺氣不足者。白果、細茶葉、胡桃仁各120克。細茶葉微炒、研細末,白果、胡桃仁搗爛,加蜂蜜250克,於鍋內煎煉成膏。每次服1茶匙,每日2~3 次。
白果山藥粉:治小便淋濁,婦女帶下及眩暈。白果(炒熟)、山藥各等份。焙幹研為細末,混勻。每日40克,分3~4服,用米湯或溫開水送下。
煨白果:治小便頻數或遺尿。白果14個,煨熟或煮熟,一日分2次食。
因白果有小毒,因此使用時應注意以下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