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讀懂他人是為了更好地掌握主動1(1 / 3)

第一章 讀懂他人是為了更好地掌握主動1



第一章 讀懂他人是為了更好地掌握主動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高深莫測的交際心理,使每個人都不自覺地蒙上一層麵紗。此時,隻有睜大眼睛看清你周圍的人,才有可能躲開笑臉背後的襲擊;隻有慧眼識別各種各樣的人,才能在生活中應付自如,掌握主動。

人並不都直接表現自己 

人生在世,身處紛繁似錦的世界,每個人都想過得瀟灑愜意,活得精彩紛呈,然而環境與現實總讓人感慨:處世最難的莫過於“知人心”。自古以來都是如此,“人心難測”、“人心叵測”、“知人知麵難知心”,等等說法甚囂塵上。其實,從心理學角度講,人心既有可知的一麵,又有不可知的一麵。任何人的“心”都具有人類一般性的特征,包括愛心、同情心、嫉妒心,等等。同時,由於社會的複雜性和個人經曆的複雜性,人心又具有一些特殊性,即有悖常理的心思、心態和心情,如莫名、惱怒、仇恨自己和仇恨社會等。有人把人心比作一泓深不見底的潭,裏麵遊動著哪些生物,誰也說不清楚。

人的複雜性並不僅僅是生理構造上表現出的複雜性,更重要的還在於心理上表現出的複雜性,而這種複雜更具抽象意義和不確定因素。因此,當你不了解某人時,最好不要輕易被他的表象左右了你的判斷。因為,這種現象很可能是一種假象,尤其是城府較深的人更不會直接表露自己的真實情感。

美國心理學者奧古斯特?C?伯伊亞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讓幾個人用表情表現憤怒、恐怖、誘惑、漠不關心、幸福、悲哀這種感情,並用錄像機錄下來,然後,讓人們猜哪種表情表現哪種感情。

結果是,平均每人隻有兩種判斷是正確的,當表現者做出的是憤怒的表情時,看的人卻認為是悲哀的表情。

在商業談判中,對方笑容可掬地聽著你說話,臉上一副似乎要接受的表情,你心想談判可能要成功了。不料他卻說“明白了,很好,不過,這次請原諒,我不能要了”等婉言謝絕的話。

這樣一來,你像是被從頭上潑了一盆冷水似的。當然,這並非完全否定“表情是反映內心的一麵鏡子”。在很多時候,人們縱使情緒很激動,也會偽裝成毫無表情,或者故意裝出某種相反的表情。

人始終都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人們喜怒哀樂,悲歡嬉笑,遠非自身所表現出來的那麼簡單。所以,人的歡笑並不一定代表高興,流淚並不一定代表傷心,鞠躬並不一定代表感謝,拍手並不一定代表讚賞……為此,你要學會你認真分析,學會識別人心,掌握一些讀懂你周圍的人的本領。而這種本領是你輕鬆掌控別人,進而掌控生活主動權的必備武器。

人心隔著肚皮 

俗話說,“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麵未必就能知心,而知心才是最重要的。一個人被陌生人捅了一刀那叫皮肉傷,而要是被自己認為是最親密的朋友捅了一刀,就猶如萬箭穿心,那才叫心痛,甚至會成為愈合不了的傷口。

而人是多種多樣、形形色色的,有剛直的人,有卑鄙的人,有勇悍的人,有懦弱的人,有豪俠的人,有小心眼的人,有木訥的人,有果斷的人,有清逸的人,有庸瑣的人,有持重的人,有誠實的人,有狡詐的人……麵對形形色色的人,你隻有用“心”審視他,詳察他,明辨他,而後慎用他,這樣就不會有所遺漏了。

假如,和我們交往的是位品德高尚、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的人,那麼,即使其外表並不英俊瀟灑,性情又古怪,我們也會與之相處得愜意輕鬆,內心深處也會常存敬愛之情。但假如我們所見到的是一個虛偽而自私的人,盡管此人儀表堂堂,舉止文雅,我們卻看不懂他的內心,則會疑慮重重,步履艱難。

由此可見,人的本質平時一般都隱藏著,看不見又摸不著。你必須看到他的正麵,又要看到他的反麵,才能了解他的心,必須看到他的外表,又要看到他的內心,才能吃透他的本意。

唐玄宗時,有李適之和李林甫兩位宰相共同輔政,李適之為左相,李林甫為右相。

當時,唐玄宗沉湎酒色,窮奢極欲,弄得國庫日漸空虛。滿朝文武都很著急,日夜思謀開源節流之計。最後,皇上也感覺到了財政威機,下詔讓兩位宰相想辦法。

形勢所迫,二人都很著急。但李林甫最關心的卻是如何鬥倒政敵,獨攬大權。看著李適之像熱鍋上的螞蟻,李林甫生出一條毒計來。

散朝之後,二人閑扯,李林甫裝作無意中說出華山藏金的消息。他看到李適之眼睛一亮,知道目的達到了,便岔開話題說別的。

李適之性情疏率,果然中計,忙不迭回家,洗手磨墨寫起奏章來,陳述了一番開采華山金礦,以應國庫急用的主張。

唐玄宗一見奏章大喜,忙召李林甫來商議定奪。李林甫看了奏章,裝出欲言又止的樣子:“這個——”

玄宗急催:“有話快講!”

李林甫壓低了聲音裝作神秘地說:“華山有金誰不知?隻是這華山是皇家龍脈所在,一旦開礦破了風水,國祚難測,那——”

“噢,”玄宗聽罷一激靈,“是這樣。”繼而點頭沉思。

那時,風水之說正盛行,認為風水龍脈可澤及子孫,保佑國運。今聽得李適之出了這樣的餿主意,玄宗心中當然不高興。李林甫見有機可乘,忙說:“聽人講,李適之常在背後議論皇上的生活末節,頗有微辭,說不定,這個開礦破風水的主意是他有意——”“別說了!”玄宗心煩意亂,拂袖到後宮去了。李林甫見目的達到,心中暗喜,點著頭走了。

自此,玄宗見了李適之就覺得不順眼,最後找了個過錯,把他革職了。朝廷實權,便落在了李林甫手中。

李林甫是典型的“口蜜腹劍”之人,所以對這種人一定要多長心眼,提防著點。而且,李適之顯然知道他與李林甫之間的利害衝突,但他就是“陛疏率”,才會輕信了李林甫的話,結果被革職了還不知道所以然。

希臘有句古話,“很多顯得像朋友的人其實不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倒並不顯得像朋友”。很多人在危難的時候才發現,背叛自己、出賣自己的往往是十分信賴的朋友,而曾被懷疑的人卻成了自己的救星,真是可笑又可悲。世上有很多人心口不一、表裏不同,要看出來真的很難,但未必都不能看出來,若用“心眼”去看,就能看得更清楚。

處世需要辨別真偽 

“草瑩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被一些看上去“差不多”的假象所迷惑,錯把現象當本質,從而掩蓋了對一個人真相的了解和認識,這種情況在生活中屢見不鮮。

生活中有些人是平安時期的朋友,困難的日子裏他就靠不住了;有些朋友變成了敵人,在誹謗中你爭我奪;某些人是酒肉朋友,你幸運時他同你行影相隨,在不幸時他就消失得不見蹤影。

通常情況下,人們都很難從對方的表情或者言談舉止來斷定其心情和目的。難過的時候,他可能微笑著巧妙地掩飾;興奮的時候,他也可能故作沉思低頭不語。因此,這時他說出來的話、做出來的事不一定出自內心的本意。這正如同有人所言:“人人都戴上了虛偽的麵具。”這麵具隨著年齡的增大,生活閱曆的增多,戴得越來越巧妙,越來越難以被人發覺。久而久之,這就增加了我們處世的難度。

你或許看到每個人都麵帶微笑向你走來,那麵孔無論是熟悉的還是陌生;看到中途相遇的雙方,相互拍肩問候,溢美之詞不絕於耳,無論是故友還是初識;看到請求幫助時,對方拍胸頓首、信誓旦旦地承諾。這樣,在人際交往中,你以不設防的真誠向朋友敞開心扉。然而,當你在人生路上栽了跟頭,才發覺那微笑原來並非發自於內心,那問候和讚美背後深藏著陷阱。

生活的複雜性便是如此,它向我們充分展示了一幅人心難測的圖畫。於是,辯識朋友真偽、提防落入他人陷阱就成為社交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