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陳乃誌:胸懷若穀 仁心仁術(1 / 1)

引領潮流

作者:湯佳佳

努力鑽研,不斷挑戰

血液腫瘤的疾病,已是引致人類死亡的頭號殺手,人們對腫瘤的恐懼並沒有因時代、醫療的發展而減少。誠然,腫瘤的發病機理仍未清晰明了,而它所牽涉的身體各係統卻眾多,全身所有器官都可受影響。基於腫瘤複雜,不明了的病因,以致它的治療更是千變萬化,中西醫生仍努力鑽研,務求找出一條可行的治療道路。陳乃誌醫生自1995年成為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以來,在此崎嶇的醫學的道路上,努力鑽研,不斷接受挑戰,認真總結各種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科研臨床經驗,找出自己特有的治療技巧及方法。而這些成績也受到國內外學術界肯定。他受聘於中國暨南大學客座教授,而美國內科專科醫學院亦頒受其榮譽院士。此學位是頒給在內科醫學領域範疇中,在教學、研究等有卓越成就的醫生。

胸懷若穀,集思廣益

疾病並不是單純的病,是人患的病,所表現是因人而異,尤其腫瘤如此複雜、多變的疾病,其變量更是無可估量。陳乃誌醫生具有寬廣胸懷,知道在對抗腫瘤的道路上並不能單靠一己之力去完成。在2002年,陳醫生和醫務界同仁組織成立了澳門血液腫瘤科醫學會,並被推選為會長。作為該會的會長,他每年都組織腫瘤方麵的講座,邀請各個地區有名的專家進行會談、研究,集思廣益,務求不斷提升各地區治療腫瘤的水平。

性格豁達的陳醫生具有開明、有遠見的思想,並認為醫學並不是單純科學,亦是人文科學,所治療的是“人”,不是一個機器。所以病人的情緒,對治療的信心及家人的支持是極具影響因素,所以陳乃誌修讀了家庭醫學、心理學等學科,使自己對病人的生理、心理、社會的各個方麵有所認識,而後更全麵的治療病人。

仁心仁術,中西大同

醫生縱有高超醫學技巧,深廣醫學知識,但沒有仁心、醫德者,這種醫生對於病人來說也是枉然。陳醫生常說,作為醫生,要厚德載物,以德為本,其術要精,其心要誠。在他心中,病人的康複是最重要,治療好病人為首要任務。陳醫生認為,腫瘤醫生首先要給病人以生存、生活下去的信心、決心、恒心,一個在腫瘤麵前萬念俱灰,亳無鬥誌的病人,就是再高明的醫生也治不好,而一個經過鼓勵,獲得支持,取得信心,性格豁達的病人,經過醫療的介入,也許會置之死地而後生。這類事例在腫瘤的治療實踐中比比皆是。陳醫生以他豁達樂觀的性格,給予病人信心、決心、恒心,也是他給予病人的第一劑良藥。

陳醫生認為治療病人,並不能集中於某個地區、某個地點。各地區的醫療的發展有其特點和局限。所以他希望將自己在澳門行醫中所總結的經驗、心得,以及在澳洲新英格蘭大學衛生及醫院管理碩士所學的理論知織結合起來,能對內地醫療改革作出一點點的貢獻。而他還身體力行並得到澳門政府及澳門社會文化司司長的支持和批準到珠海市第二人民醫院當義務腫瘤及血液內科顧問醫生,為病人義診看病。對於這一極有意義,且促進珠海及澳門的醫療交流及共同發展的消息,在2010年6月初得到《澳門日報》頭版的報導及珠海和澳門電視台,報紙的廣泛報導。陳醫生最大期望是能將西方醫治腫瘤的方法與中醫中藥互相配合,造福於腫瘤病人。

【人物簡介】

陳乃誌先生,中國暨南大學客座教授、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顧問醫生、美國內科專科醫學院榮授院士、澳洲新英格蘭大學衛生及醫院管理碩士、中國暨南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英國注冊執業醫生、中國國家執業醫師、英國醫生協會院士、歐洲內科腫瘤醫學會院士、歐洲血液醫學會院士、美國醫生執照考試合格、美國海外醫生教委會頒授的證書、加拿大醫務委員會合格證書、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學士、現任澳門血液腫瘤科醫學會會長、澳門醫務界聯合總會副會長、澳門執業西醫公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