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蘇偉良:飲食才子 譽滿濠江(1 / 2)

引領潮流

作者:石依 楠婷

澳門是一個融合中西美食的地方,那裏的美食總有著讓人難以忘懷的印象。蘇偉良先生,這位自十一歲起便已進入餐飲行業的金牌廚師,曆經時間的沉澱,曆經艱苦磨礪,最終以一係列精良的出品,“虜獲”了許多名人和普通市民的胃。他的努力和成績為他贏得了這樣的評價:在澳門的飲食界,由蘇偉良、呂兆祺、張耀宗和梁錫雄所組成的“飲食四才子”,也成為澳門飲食業的知名人物。

多少個寒暑春秋,讓他廚藝精湛

十一歲左右,當許多同齡的孩子們或在遊玩時,或在教室裏發出朗朗書聲的時候,蘇偉良卻走進了澳門國際酒樓當起了童工,他笑說:“那個時候,還沒有嚴格禁止使用童工的法律,所以我才有機會在廚房裏工作。”輕鬆的話語中掩蓋了曾經的無奈與辛酸,小小年紀踏上了學習廚藝的旅程,麵積不大的廚房仿佛就是他的整片天地。

在澳門國際酒樓,蘇偉良從切菜、清洗、煎、炒、炆、燉、炸一點點學起,一點點積累,逐漸地將老板對他的要求、顧客對他們的要求變成對自己的要求,這是他成長的過程。曆經這樣一個過程,蘇偉良先生花費了整整十一年的時間。十一年的時間,他由一個天真的孩童長成了一個風華正茂的小夥子,伴隨著年齡成長的步伐,廚藝也與日俱增,在濠江開始顯露頭角。

多年後,古老的澳門國際酒樓在曆經了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之後走向了衰退期,最後消失在食客們的視野,而在澳門國際酒樓起步的蘇偉良先生卻在餐飲這條大路上漸行漸遠。從1983年加入剛成立不久的澳門喜萬年酒樓,蘇偉良先生一口氣在這裏走過了十一個寒暑春秋。十一年間,他專注於磨礪,並將人生中珍貴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喜萬年酒樓。

十一年之後,一顆不安分的心對他說:“要出去走走看看,吸收不同的養分,博采眾長,以提升自己的廚藝。”於是,他離開了喜萬年酒樓,在喜萬年之外的世界裏闖蕩了兩三年,之後他在1996年再次回到了喜萬年酒樓,服務至今。因為喜萬年酒樓承載著他一個絢麗多彩的夢。

可以說,選擇了餐飲行業,就選擇了與辛苦為伴。在餐飲行業數十年的蘇偉良先生深有體會:“飲食行業的工作時間不固定,晚上忙到十一點是常有的事,一年時間裏能有三五天在家裏陪家人吃晚飯已經很不容易,每次我回家吃晚飯,女兒就特別高興的說‘爸爸回來吃晚飯了!’”晚上沒有時間陪女兒,蘇偉良先生隻能利用早上的時間,每天早上將女兒送去學校後,再回家休息一會,然後工作。拋卻這些辛苦,蘇偉良先生一次次走在了成功的路上,那些辛苦的錘煉和付出,也讓他收獲了肯定。

伴隨著澳門回歸的鍾聲,之前不被澳葡政府重視的粵菜逐漸被重視起來,政府開始鼓勵他們走出去,發揮自己的才能。2002年,蘇偉良先生代表澳門,前往馬來西亞參加了第四屆中國烹飪世界大賽。他以蓮花為題材,配以其它素菜,清新獨特,並賦予美好祝願,取其名為“年年好景”,亦摘取了這屆大賽的金獎。澳門特區政府為其頒發了”勞績獎狀“,他也成為澳門飲食業界首位獲得特區政府頒發功績獎狀的廚師。

2004年,廚藝精湛的他獲得了眾人的信任,眾望所歸之下,已為行政總廚的蘇偉良先生被推上了喜萬年酒樓副總經理的位置,同時還是第五、六屆中國烹飪世界大賽評委、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法國廚皇會白金會員。這些肯定不是終點,而是他廚師之路的起點,站在起點上,他信心滿滿地向著前方邁進。

多少次辛苦錘煉,打造精良出品

澳門是一個美食融合的地方,各方美味融合在一起,有著讓人難以忘懷的印象,同時又是世界四大賭城之一,繁榮的博彩業帶動了餐飲業、旅遊業、酒店、娛樂場所等產業發展,而這些產業的發展使得澳門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