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但取得這座營盤,在城前就有了一個立足點,或是緩衝地帶,形勢不利也可回撤。陳子雲觀察了一下,自己的隊伍仍有餘力,於是命令著人送三良回城休息養傷,立即下令耿仲、蕭關領兵,追擊回營潰兵繼續攻寨,拿下北魏軍的第一座營盤。
哪知先出了一個意外,三良陣前違令,寧死不退,甚至把扶他的一名士卒推出老遠,跌了一個跟頭。
原來,此時三良殺的性起,好在他胸前牛皮甲上有薄鐵皮,箭頭入肉不深,他用手拗斷胸前所中箭矢,大叫道:大丈夫立功建業,就在此時。兄弟們,跟我殺啊。殺——,頓時喊殺聲震耳欲聾,響成一片。
古今作戰都是一個道理,戰場上主將勇猛,士氣必盛。他身邊數百人被他激得血脈賁張,齊聲呐喊,又是率先猛衝猛打,最先打入了魏營。
陳子雲之所以敢衝營寨,就是在城上發現,北魏為了營盤安全,同時也為了防止城中之人偷襲,各營寨挖深溝堡壘,各不相連,營盤駐紮距離較遠,增援極為不便。
而首座營寨剛才傾巢出動,防範必定鬆懈。尾隨潰兵入營,就占領營寨最好的機會,所以他改變原有戰勝即收兵回城的計劃,命人搶占這座大營,以作為城外的一個立足點。
北魏潰兵入營,原以為安全了並可稍事休息。哪知,這群如狼似虎般的人窮追不舍,又打進大營。於是,紛紛逃竄,或向後營奔去,或是投降或跌入前幾日自己挖掘的深溝慘死。兩萬餘人,已是所剩下無幾。
一戰觀畢,看的城上觀戰的元法僧和蕭綜等人是目炫神迷,一個個呆若木雞。隻等到陳子雲著人來報,才清醒過來,命人再派3000士卒給他,幫他守住奪下的營盤
一場血戰下來,敗的一方是膽戰心驚,想不到大梁國精兵如此威猛無敵。主帥元延明傳令各營盤加固柵欄,陣前再多置障礙,士卒日夜上營寨前守護,嚴防再遭偷襲。接著他又集召謀士和各營將軍到大帥帳前會議,以做再戰打算。
勝的一方則興高采烈,喜氣洋洋,士氣高漲。陳子雲先命蕭關帶1000人關上大營西門,嚴防魏軍反擊。接著又命城中增援的3000人馬打掃戰場,將戰利品分門歸類,或送入城中,或送入大營,所有俘虜全都押送到彭城後方,著人集中看管起來。
接著,陳子雲一路巡視進營,他心中也暗暗慶幸。如果不是尾隨潰兵殺中營中,攻打這樣的一個營盤傷亡定會不小。
這是堡壘式營盤,營寨前一箭之地,布滿了削尖的木樁;兩道深淺壕,一道用於藏兵或隱藏弓箭手,深約一丈餘,一道則深至三丈有餘,裏麵插了尖樁;營柵足有四丈高,柵後有兵道,每隔一丈必有堞口;每十五丈還有高塔,既可用於瞭望,也可做投石之用;大營門前有一吊橋,入營必從四座吊橋進入。
遠望過去,彭城兩麵尚有九座這樣的大營連綿鋪開,如何破局,還需陳子雲再做打算。
耿仲等人帶著士卒在整理器械,這是訓練中早就安排過的,反複演練熟套。耿仲讓各隊隊長依例行事,嚴加監督。無論是金銀珠寶錢財器物,還是兵器甲衣,士卒不得擅取一物,全部入庫,另行分配,違者立斬。這和其它軍隊兵卒自行搶掠截然不同,好處是戰鬥中,士卒不會考慮先搶奪財物,以失了戰機,而且分配公平合理,更易受士卒歡迎。
這場勝仗下來,占據了一座兩萬人的大營,所以收獲頗豐。南北朝時,軍中獎勵全憑戰績,戰績越大,獎勵越豐。士卒戰績一是憑靠割耳,有的士卒用細鐵把魏軍耳朵串了起來,足有三十個之多。按一個可領賞200錢,一次獲賞6000錢。如曆戰累積到五十耳以上,可升軍職一等。再就是隊長直到主將可根據其戰場表現再行賞賜。
陳子雲看著士卒們手上提拎的耳朵,差點要吐了出來。冷兵器時代自有那種難以視之的殘酷,刀割脖子砍在身上,皮肉翻卷開來,白骨森然,那種血肉模糊的死相直讓人難以直視。
這時,馮三已經幫陳子雲脫了牛皮甲衣,裝著甲衣騎馬參戰,對他的體能來說無疑是個挑戰。換上青衣布衫,頓時感到輕快很多。馮三請他到大帳休息,他擺了擺手,徑向傷兵帳內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