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則十八 永不滿足,不斷進取?(1 / 3)

準則十八 永不滿足,不斷進取

追求卓越是一種人生態度,是一種境界。卓越就是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在別人苟且隨便時自己仍然一如既往地堅持操守,這是一種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無論人才需求如何變化,是否具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始終是老板用人的一個重要標準。

代表企業:微軟、可口可樂、惠普、美孚石油

微軟:

戰鬥口號:“我們需要工作勤奮,能用三十種才能完成工作的聰明人。“

可口可樂:

企業核心人才價值觀:充滿激情,不斷追求成績和卓越,遵守對公司工作的承諾。

惠普:

對員工的要求:追求卓越的成就和貢獻;正直,具備強烈的責任心,謹守誠信原則;具有團隊合作精神;能夠不斷創新,做事有一定的靈活性。

美孚石油:

企業文化的內核:以“培養來自世界各地員工組成的傑出隊伍”為基礎,以“誠信”作為企業文化的信念基石,以“技術”和“嚴謹的方式”為兩大支柱,以“追求卓越”為工作標準,以“為客戶、合夥投資人、社區、股東服務”為所有工作的著眼點和目標。

永遠不讓自己打折

“有些人沒有進取心,安於現狀,不追求成長,這樣的人在公司會變得越來越沒有價值。要知道,吃老本是最可怕的事。”

—— 微軟公司總裁 比爾·蓋茨

在清華大學的座談會上,有學生問比爾·蓋茨:“你的成功秘訣是什麼?”比爾·蓋茨回答得非常幹脆:“才智+毅力+競爭心+進取心。”可見,在知識經濟條件下,唯有不讓自己打折、積極進取的人,才能摘到成功的果實。

現代社會知識、信息、技術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也許你今天有著一份心滿意足、得心應手的工作,明天一覺醒來卻發現那份工作已經不屬於你了。這可能是有更優秀的人替代了你,也可能是你已經沒有能力做那份工作了,也可能根本連那個工作崗位都已不存在了。人們在從事今天的工作的同時,還得為明天將要麵對的競爭、挑戰做好準備。隻有主動學習、積極進取的人,才能跟得上這個時代的步伐。

任何一家企業,任何一個老板都喜歡主動進取、不斷學習的員工。

微軟公司在招聘時,非常青睞一種“聰明人”。這種“聰明人”,並非在招聘時就已是某一方麵的專家,而是一個積極進取的“學習快手”,一個會在短時間內,主動學習更多的有關工作範圍知識的人,一個不單純依賴公司培訓,能主動提高自身技能的人。

的確,一個人要想在現代的職場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善於從工作中汲取經驗、探索智慧,以及發現有助於自我提升的信息。

一切事物隨著歲月的流逝會不斷折舊,你賴以生存的知識、技能也一樣會折舊。在風雲變幻的職場中,腳步遲緩的人瞬間就會被甩到後麵。

美國名人麥當娜在這方麵就頗有感觸。處於流行最前線的唱片界十幾年來,每年都有無數前赴後繼的新人,以數百張新專輯的速度搶攻唱片市場,稍不留意就會被遠遠地拋在後麵。麥當娜認為:“年齡增大不是最可怕的,未老先衰才是最悲哀的事。”所以,麵對不斷推陳出新的唱片市場,隻有不斷學習才能不被拋出軌道,“我是個容易憂慮的人,每天都覺得自己不行了”,這樣的憂慮正是她進步的動力。

這絕非危言聳聽。有關專家指出,現在職業半衰期越來越短,高薪者若不學習,用不了5年就會變成低薪者。就業競爭加劇是知識折舊的重要原因,據統計,25周歲以下的從業人員,職業更新周期是人均1年零4個月。當10個人隻有1個人擁有電腦初級證書時,他的優勢是明顯的;而當10個人中已有9個人擁有同一種證書時,那麼原有的優勢便不複存在。未來社會隻有兩種人:一種是忙得要死的人,另外一種是找不到工作的人。因此,不斷地學習,永遠不讓自己打折才是戰無不勝的利器。

對於那些在職場上努力拚搏、奮鬥的人來說,積極主動地學習是最為重要的。

鄭浩曾經是一家大型企業的首席信息官。在成為首席信息官之前,他工作非常賣命,並做出了非常突出的成績,老板非常賞識他,第一年他就被提拔為策劃部經理,第二年被提拔為首席信息官。

坐上首席信息官職位後,拿著豐厚的薪水,開著公司配備的專車,住著公司購買的華宅,他的生活品質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擁有這一切之後,他的工作熱情卻一落千丈,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享樂上麵。

當朋友問他還有什麼追求時,他說:“我應該滿足了,在這家公司裏,我已經到達自己能夠到達的頂點了。”鄭浩認為公司的CE0是董事長的侄子,自己做CEO已是不可能的,能夠做到首席信息官就到達頂點了。

他在首席信息官的位置上坐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卻沒有幹出多大的業績。朋友善意地提醒他:“應該上進一點了,沒有業績是危險的。”

沒想到,鄭浩竟然說:“我是公司的功臣,而且這家公司離不了我鄭浩,老板不會把我怎麼樣的!”

他甚至在心裏對自己說,豐厚的薪水永遠屬於我,車子永遠屬於我,房子永遠屬於我,沒有人可以奪去,因為沒有人可以替代我。

的確,公司很多工作都離不開鄭浩。但是,他越來越糟糕的表現,還是讓老板動了換人的念頭。終於,在一個清晨,鄭浩駕著車,和往日一樣來到公司,優越感十足地邁著方步踱進辦公室裏,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份辭退通知書。

被辭退了,豐厚的薪水沒了,車子不得不還給公司,而且,他還從舒適的房子裏搬了出來,不得不去租一間比原來條件差很多的房子。

鄭浩以為自己不可替代,事實上,天底下人才多的是。就在他被辭退的當天,公司就新招聘了一位首席信息官。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思進取必會遭到淘汰。無論是什麼職位,如果你不思進取、讓自己打折的話,都逃不了職位被人替代,或者“鐵飯碗、金飯碗”被自己、被他人打破的可能。

求知欲和進取心是一個現代員工在這個激烈競爭的社會裏立足的基本條件。任何時候,都不要有吃老本、滿足於自己現狀的思想,這種不良思想會阻礙你在職場的成功。一個停滯不前、打了折扣的員工,自然不會為公司和老板所需要和重視。隻有自我鞭策、自我栽培、主動進取,才能成為公司和老板真正需要的優秀員工。

問題思考:

1.比爾·蓋茨的回答給你帶來什麼啟示?

2.你平時都學習哪些知識?

打造無人替代的個人品牌

“如果一天早上醒來,可口可樂公司被大火燒了個幹淨,但僅憑“可口可樂”這四個字,一切馬上就可以重新開始。”

—— 可口可樂公司前總裁 唐納德·基奧

可口可樂的老板曾經說,如果一天早上醒來,可口可樂公司被大火燒了個幹淨,但僅憑“可口可樂”這四個字,一切馬上就可以重新開始。這就是品牌的力量。

在職場中也是一樣,不要以為你自己是一匹千裏馬,伯樂就會相中你。伯樂也是有休息時間的,而且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千裏馬,人家又為什麼一定會遇得到你呢!今天這個社會,不是伯樂去發現千裏馬的時代了,而是千裏馬去尋找伯樂的年代。那怎樣才能讓伯樂一眼看中你呢?這就需要你去精心打造你的品牌——無人替代的個人品牌。

美國管理學者華德士提出:21世紀的工作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品牌含金量越高,則個人的身價越高。

對於一個初創的企業而言,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企業家的個人品牌決定的。在公司從無到有,一步步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企業家的個人品牌在許多方麵引導著企業的成功,因為初創的企業沒有足夠的資本,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信譽。當它要吸引風險投資,或是招聘高素質的員工時,它必須要依靠企業家的個人品牌的力量。

對於職場中的各級管理者和員工而言,個人品牌是職業發展的助推器,借助它你可以更快地得到升遷,平步青雲。事實上,升遷路上的競爭某種程度上就是個人品牌之爭,最終勝出的必定是擁有良好個人品牌的候選人。

為什麼鞏俐在一則電視廣告裏笑了笑,一句話也沒說,就價值100萬元人民幣呢?著名籃球運動員姚明,由於自己的精湛球藝而被選入NBA 2003年全明星首發陣容,姚明的出現為火箭隊帶來了空前的商機和人氣。火箭隊在姚明身上獲得了巨大利益。姚明在NBA的生涯中,個人實際收入將達到或超過18億美元,相當於6萬工人一年的工業增加值。若用於投資,可創造5萬多個就業機會,而圍繞姚明的產業開發,將會超過11億美元。這講的就是個人品牌的價值。

如果換作你、我,能有這樣的身價嗎?不能!因為我們沒有他們那樣的品牌,也就沒有那樣的身價。

你的品牌就是你的身價!美國電影明星伍迪·艾倫說,隻要在工作中為人所知,那麼,你就成功了90%。對一個演員來說,這是至理名言;而對於職場來說,個人品牌同樣重要。

品牌是與“身價”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個人品牌知名度越高,給企業帶來的利益就越大,個人的身價自然也就不菲。唐山市百貨大樓家電銷售部名牌服務員王誌鵬創下了個人月銷售額超過百萬元的紀錄;石家莊市北國商城名牌售貨員陳凱,在襪子銷售的小天地裏做出了大文章,創造了個人年銷售額30萬元的紀錄。

在職場中,擁有最高價值的人,通常是最有能力、對公司貢獻最多的人。

初入職場的人,還沒有個人品牌,隻有在工作中,以自己的努力和特有價值獲得認可,才能被業界認同,個人品牌一旦形成後,就具有一定的品牌價值。職場競爭中,個人的工作方法、工作技巧,都可以被競爭對手複製,但個人品牌卻是無法複製的,它是優秀人才的關鍵性標誌。先前也許是你去找用人單位,而現在也許是用人單位衝著你的品牌來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