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5

細節18 主動彙報你的工作進展

在工作中,不管工作成效好壞,都不要在老板問起時才彙報,這樣的態度很糟糕。工作彙報應該是隨時進行的,尤其是發生變動和異常情況時更應及時彙報,這是員工的天職,也是常識。

推薦指數:☆☆☆☆☆

小崔是本田公司中國市場部的一名策劃,向來工作努力,策劃能力也強,上司也很器重他這樣的人才。一次上司交給小崔一個項目,該項目大概要一個月左右才能完成,因為上頭很重視,小崔不敢怠慢,接到後便埋頭苦幹了起來。

這期間上司找小崔了解情況就找了兩次,不巧在工作快接近尾聲時上司要出差,於是匆忙叮囑兩句就啟程了。

小崔的工作進展很順利,但中間有一處拿不準,他本來想打個電話給上司,但一想反正上司三兩天就回來了,現在問上司他又不在身邊,看不到樣本也就不好說什麼,就在焦急中等待上司的歸來。誰知,在他躊躇之中,上司的電話來了:“小崔啊,那個項目現在完了吧?……什麼?!還沒完,那你怎麼不早和我說一下情況呢?……行了,行了,別解釋了,那交給小高做吧。”上司掛斷了電話,小崔覺得滿腹委屈,陷入沉思中。

在工作中,不管工作成效好壞,都不要在老板問起時才彙報,這樣的態度很糟糕。工作彙報應該是隨時進行的,尤其是發生變動和異常情況時更應及時彙報,這是員工的天職,也是常識。

有些人總是要在老板問起時才會彙報,這樣顯然是不行的。作為一名下屬,要盡量在老板提出問題之前主動彙報,即便是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完成的工作,也應該在中途提出報告,讓老板了解工作是不是依照計劃進行了,如果不是,需要做哪些方麵的調整。這樣一來,即便工作無法依原計劃達到目標,讓老板知道經過原委,才不至於有所責難。

即使老板隻出差兩三天,在中途也應該通過電話向老板彙報工作進行的狀況。這樣的人自然容易讓老板放心,能得到老板的重用。

彙報的速度越快越好,不管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都要及時彙報。如果錯過了時機,所有的彙報就會失去價值。彙報一遲,老板的判斷也跟著遲了,這樣一來一定會影響公司的業務和你的業績。

大多數的人都喜歡彙報好消息,對於壞消息就遲遲不敢彙報,特別是失敗的原因是由自己引起的,那就更不敢講出來了。其實遇到這種情況時,絕對不可以隱瞞,如果一拖再拖也許會真的一發不可收拾,導致最嚴重的後果。所以,對於不好的消息,更是越早彙報越好,這樣老板才能及時想出對策應付。

彙報對接受批示、任務的人來說,是一種應盡的義務。彙報的好、壞,也會使一個員工的評價受到影響。

無論從哪一方麵說,不及時彙報的人都不是老板所喜歡和器重的人,這樣的員工也是難以取得成功的人。

為何要大家及時、準確彙報工作,其實最關鍵的問題是能夠及時得到老板的指點與支持,這樣更利於自己工作的展開,否則一個再能幹的員工,隻會埋頭工作,而不問成果,怎能讓人放心呢?想成為老板要找的那個人,及時主動彙報工作是一個不得不重視的工作細節。

細節提升:

讓老板及時了解你的工作情況,而不是要老板追著你問:“那件事怎樣了?”

細節19 追蹤記錄自己的承諾,說到更要做到

成功的人會注意承諾這個細節。他不會輕易去承諾某一件事,即使有把握,也不會輕易承諾。而一旦承諾了某件事,就算困難再大也要做到。

推薦指數:☆☆☆☆☆

“聯想”集團準備招聘一名產品經理,經過千挑萬選後,終於找到了一個十分合格的人選。無論是從他的學曆、經驗,還是對將要做的工作的了解和興趣等,他都似乎完美無缺。所以聯想便因此而為他準備好了合同,等他來簽字,因為他在應聘聯想前還沒有辭掉原來的工作。但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事,結果使聯想取消了與他可能的合作。

原來,就在他答應到聯想之後,聯想正好有兩個客戶座談會,準備聽取客戶對聯想產品的建議。作為未來的產品經理,聯想誠邀他來參加,他欣然地答應了。但第一次的時候,他卻沒有來,但事先給聯想打了一個電話說,原公司還有些事沒有處理完,必須加班。聯想覺得這個人真不錯,很負責任。如果他能這麼對待原來的公司,那麼以後肯定也會這麼對待聯想的。但第二次客戶座談會的時候,他又沒有來,而且這一次他連電話也沒有給聯想打。這讓聯想非常吃驚,於是便打電話找到他。結果是,他以為聯想會在這之前打電話再次通知他。於是,聯想取消了與他簽聘任合同的計劃,因為聯想覺得他不是一個具備責任心的人,聯想不要這樣的員工,即使你有真才實學也不例外。

聯想認為,責任心是一個人要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如果一個人沒有責任心,他即使有再大的能耐也作不出好的業績來,這樣的“人才”,聯想寧願放棄。

成功的人會注意承諾這個細節。他不會輕易去承諾某一件事,即使有把握,也不會輕易承諾。而一旦承諾了某件事,就算困難再大也要做到。

一個商人臨死前告誡自己的兒子:“你要想在生意上成功,一定要記住兩點:守信和聰明。”

“那麼什麼叫守信呢?”焦急的兒子問道。

“如果你與別人簽訂了一份合同,而簽字之後你才發現你將因為這份合同而傾家蕩產,那麼你也得照約履行。”

“那麼什麼叫聰明呢?”

“不要簽訂這份合同!”

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我們隨處可以見到“不聰明”的人。他們往往到處許諾,最後卻又兌現不了自己的諾言,落得一身“人情債”!有人說許諾就是負債,因為你是要還的,否則和一個言而無信的小人有何區別呢?

我們經常能見到這樣的場景:在酒宴上,不用三杯酒下肚,隻是初次相識、舉杯相碰,那位馬上就一臉真誠地說了:“大哥的事,你放心,全包在小弟身上,你等著,我給你去辦。”散席了,許諾的人就把剛才的事忘得一幹二淨。

不要開“空頭支票”。“空頭支票”不僅僅增添他人的無謂麻煩,而且損害自己的名譽。華盛頓曾說:“一定要信守諾言,不要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這位先賢告誡他人,因承擔一些力所不及的工作或為嘩眾取寵而輕諾別人,結果卻不能如約履行,是很容易失去他人信賴的。

因為當對方沒有得到你的承諾時,他不會心存希望,更不會毫無價值地焦急等待,自然也不會有失望的經曆。相反,你若承諾,無疑在他心裏播種下希望,此時,他可能拒絕外界的其他誘惑,一心指望你的承諾能得以兌現,結果你很可能毀滅他已經製訂的美好計劃,或者使他失去尋求其他外援的時機。

如此一來,別人因你不能信守諾言而不相信你了,也不願再與你共事。那麼,你隻能孤軍奮戰。有些人在生活或工作上經常不負責,許下各種承諾,而不能兌現,結果給別人留下惡劣印象。如果承諾某件事,就必須辦到,如果你辦不到,或不願去辦,就不要答應別人。而工作中有許多人的承諾很輕率,不給自己留下絲毫的餘地,結果使許下的諾言不能實現。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一名年輕人身上。他是某公司的一位客戶,前去事務所谘詢的時候,他總是抱怨自己不受重視,抱怨公司過於守舊,薪資調整和升遷都論資排輩,年輕有作為的人沒有用武之地——他內心深處有一種強烈的挫折感。來事務所谘詢的時候,他正決定離開這家公司。於是,事務所的人員給他講了加西亞的故事,他認真聽完並且陷入了沉思。

“我懂了!我之所以不為老板所欣賞,並非我沒有才華,也不是我不善於溝通,而是缺乏那種值得信任的品質。因為老板並不認為我可以獨自將信送給加西亞。”

他開始反思自己的問題,這表現在許多方麵,包括喜歡自我表現,出口過於隨意,逞口舌之能;做事毛糙有始無終……於是,他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調整,工作態度大大改觀了。

經常回顧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能為自己的守信而自豪?如果不能,應該好好反思一下,想一想,為什麼會作出一些不守承諾的行為和舉動?這麼做值得嗎?如果當時坦誠以待,事情的結果會不會更好?能從錯誤中學習,並說服自己成為一個誠實可信之人者,是可造之才。

人無信不立,良好的信譽能給自己的生活和事業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誠實、守信是形成強大親和力的基礎——誠實守信會使人產生與你交往的願望,在某種程度上,會消除不利因素帶來的障礙,使困境變為坦途。

但是總有一些人似乎不明白這看似簡單的道理,到處開“空頭支票”。其實,有的人空許諾,是因為他許的諾言是他根本無法做的事,但為了麵子的好看,還是一口答應對方的要求!在他們看來,拒絕朋友太難開口,而做不到答應的事情,最終朋友也一定會理解,遺憾的是你不會得到朋友的諒解,你收獲的隻能是一個不守信的信譽。

一句話,做不到,你就可以不說;如果你說了,就要去做。

改革開放、市場經濟要有一個講信譽的社會環境。如果我們的社會到處充滿了虛言、妄言、胡言、戲言,這個社會還有什麼希望可言?

遵守諾言的人是真正的君子,是大氣的將才,而踐踏諾言的人必然是一個小人,至少是一個吹牛耍嘴皮的家夥。

你一旦許諾,就要竭盡全力遵守你的諾言,努力實現它,如同下麵的這位少年一般對信諾執著。

早年,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後來,許多日本人到這裏觀光旅遊,據說這是源於一位少年的誠信。

一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一位少年代買啤酒,這位少年為之跑了3個多小時。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個少年還沒回來。於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為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

第三天夜裏,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原來,他隻購得4瓶啤酒,爾後,他又翻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購得另外6瓶,返回時摔壞了3瓶。他哭著拿著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後來,到這兒的遊客就越來越多。

美國曆史上偉大的總統之一——林肯,年輕的時候曾以“誠信”而獲得廣大群眾的信賴,他們曾親切地稱他為“誠實的亞伯”,並因此而把選票投給林肯。林肯總統的當選,與他固守誠信而廣結的良好人緣有莫大的關係。

如果你無法讓所有的人都喜歡你,那麼至少可以讓大多數人都信賴你。誠信的人日久天長會逐漸形成寬容博大的胸懷,周圍充滿微笑和友愛;心思純潔的人會漸漸養成自律的習慣,周圍充滿寧靜和平的氛圍。

古人說“一諾千金”,就是要我們學會怎樣許諾,並畢生實踐之。

細節提升:

隨意許諾等於到處負債。

細節20 工作中不犯相同的錯

每一種挫折或不利的突變,都帶著或大或小有利的因素,就看你能否發掘出最本質的經驗教訓。關鍵在於不要犯同一個錯誤。這樣不但會使自己的自信心受挫,而且別人也會對你喪失信心,不再給你機會了。

推薦指數:☆☆☆☆☆

卡耐爾是肯德基的創始人。他曾經營了一家汽車加油站,但不久便入不敷出,他以為是受經濟危機的影響,便無奈地宣布:“加油站倒閉了。”

第二年,他又重新開了一家帶有餐館的汽車加油站。但是,一場無情的大火把他的餐館燒了。他沒有放棄,他認為:危機正是機遇。最危險的時候,也就是你的爆破力發展到最大限度的時候。因而,他發誓要重新振作。

他又振奮起來,建立了一個比以前規模更大的餐館。可是,厄運又找上門來。因為附近另外一條新的交通要道建成通車,卡耐爾餐館前的那條道路因而變得背街背巷了,顧客也因此而劇減。

究其失敗的根源,便是卡耐爾?桑達斯對經營管理一竅不通,他的管理製度定得很鬆散,員工的工作態度鬆鬆垮垮。經營加油站時,他的員工偷油;經營帶有餐館的汽車加油站時,員工亂扔煙頭;經營規模更大的餐館時,餐館沒有回頭客也是因為製度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