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經濟新常態”趨勢變化之七:啟動“新常態”綠色引擎(3)(1 / 1)

在李佐軍看來,手段隻是為目標服務的,在某一個時期內,哪種手段能夠盡快實現目標,就使用哪種手段。就推進綠色發展來說,無非主要有行政和市場兩大方式。

“中國特色管理行政體製決定了在現階段,在某些領域行政手段是比較有效的,譬如在節能減排領域就如此。”李佐軍說,“行政手段有較大的副作用和後遺症,從長期看,還是要更多地使用市場手段,但是這需要有一個過程。”近年來,市場手段的方式已經開始起步,在某些領域,有明顯成效,譬如,碳交易、水權交易等在一些地區就實現了比較高的效益。

當然,從根本上改變現狀,還需要考核的轉向。李佐軍以為,沿襲多年的經濟增長模式具有巨大的曆史慣性,轉變發展方式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以GDP為導向的考核機製尚需時日。

近年來,實踐中已呈現出積極變化。前不久,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在接受一家境外媒體采訪時表示,他現在更關心環境數據,“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空氣質量數據,晚上睡覺前也一定要看一下。”今年初,上海宣布將經濟工作的重心放在全麵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上。

受訪的專家一個共同的觀點是,隻有進行製度的改革,扭轉長期形成的“GDP增長主義”價值導向,才能真正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起飛。李佐軍一直認為,解決綠色低碳發展需要製度變革、要素升級、結構優化“三大發動機”,其中“最主要的是製度改革,後兩者是被動的變量,都依賴於前者”。(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李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