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區的婦女遊行隊伍多達11萬餘人,遊行持續了3天。區、鄉黨委、人民政府在遊行期間組織了婦女代表到成都參觀學習遊行示威活動,返鄉後將城市婦女抗美援朝運動的盛況傳播開來,發動組織農村婦女積極推動運動向縱深發展。南充市婦女遊行還展開了慰問中朝戰士和救濟朝鮮難民的獻金活動,15分鍾內就收到婦女同胞700多萬元(舊幣)的獻款。遊行活動極大地鼓舞和加深了婦女同胞作為社會主人翁的參政意識,向社會展示了婦女同胞的政治思想覺悟、愛國主義熱情和社會責任感,極大地提高了婦女的地位,有力地改變了社會上因曆史陋習而對婦女社會地位認識不充分、不正確的錯誤思想。
3月21日,西南局發出《關於加強利用廣播電台進行廣泛的抗美援朝宣傳的指示》,要求各級黨委充分加強對人民廣播電台的領導,利用廣播電台進行廣泛的抗美援朝宣傳教育工作。要求西南各專區、縣級必須建立收音站,廣泛發展組建廣播通訊員和收音員隊伍,黨委、人民政府和人民團體的領導經常利用無線廣播,進行抗美援朝的宣傳,“在今後一個時期內,各地廣播電台應以抗美援朝的宣傳教育為中心工作”。
與此同時,鄧小平還對社會各界參加抗美援朝運動的貢獻和成績給予及時肯定,勉勵社會各界人士再接再勵,努力生產,為抗美援朝做出更大貢獻。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上作西南工作的報告時,鄧小平強調指出,西南自開展抗美援朝運動以來,工商業者納稅積極,提前超額完成,工人、學生、工商業界和宗教界在運動中得到了很好的改造。1951年2月6日,鄧小平在致中央的電文中再次肯定了西南地區黨外人士積極發言支持西南區的各項工作,尤其是中國人民誌願軍在朝鮮戰場上不斷取得勝利後,黨外人士深感中國人民揚眉吐氣,支援抗美援朝運動的動力驟然高漲。3月29日,鄧小平出席重慶市第一屆工會會員代表大會並在會上講話中肯定了工人階級在各項事業中的貢獻,要求大家認識到“深入開展抗美援朝運動,這是一件很大的事,不是很容易的事”並就工人中還有部分人存在崇美自卑心理提出了嚴厲的批評說:“還有人有自卑感,總覺得扁鼻子不如高鼻子,總覺得勤勞的中國人不如外國人,總覺得有五千年古老文化的聰明的中國人不如帝國主義者。”在揭示這種心理的曆史原因和危害的基礎上,鄧小平提出,隻要努力生產,就沒有人能輕視中國人民,就能克服這種自卑思想。
到1951年4月,西南地區抗美援朝運動已經普及到了廣大的農村。西南總人口中已有近於半數的人參加了反對美國主義的和平簽名運動,簽名人數達到3300餘萬,參加1951年“五一”遊行示威的群眾超過2190萬,廣大青年還積極踴躍地報名參加抗美援朝誌願軍,川東區擴兵90000人的計劃實行得十分順利。但是,鄰水等個別縣出現不夠重視抗美援朝運動的情況,他們片麵認為,那是宣傳部的事,這是黨委及各級幹部工作不積極主動的原因。鄧小平看到川東區黨委5月12日就此事向西南局的報告後,立即予以高度重視,隨即起草了西南局致西南各地的電文,嚴厲批評了鄰水縣的錯誤,要求各省、市、區黨委檢查所屬轄區,遇有鄰水縣情況的,要立即糾正。
根據鄧小平和西南局的指示,西南地區各級黨委迅速加強了巡視檢查工作,建立了定期彙報製度,做到各地運動情況如實上傳下達。同時,還加強了黨委對運動的及時指導,對一些縣還進行了抽樣調查,解剖運動中存在的問題,完善各級抗美援朝組織機構,重點加強了各地組織的領導能力。在基層,完善抗美援朝組織,在農村,把有威信的幹部和農民積極分子發展成為宣傳員,建立強化了宣傳網,並用農民自己喜愛的文藝形式編排宣傳抗美援朝運動的節目,擴大宣傳效果。在城市,工會還編排了各種話劇,當時主要的文藝節目有《美國佬滾出朝鮮去》《衝過去消滅他》《送郎參軍》《翻天覆地的人》等。這些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從城市演到縣城和鄉鎮,使廣大觀眾深受感動和啟發。在少數民族地區,充分發揮和利用民族特色,利用民族語言編唱主題山歌和小調,以自然村為單位設立喇叭筒廣播,定時播出愛國節目,吸納少數民族中“自然領袖”、“青年頭”和“姑娘頭”等有影響力的進步人士進入宣傳隊伍,增強抗美援朝的宣傳效果。少數民族還改編了很多本民族的戲曲歌舞,充實抗美援朝的題材,翻譯了一批優秀的漢語歌劇話劇,讓不會漢語的少數民族同胞也知道抗美援朝的道理。
“前線傷亡多少幹部,就要補充多少幹部”
為深入做好工作,鄧小平在西南局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作報告時強調,不能把抗美援朝當作臨時附帶工作,要持續努力,繼續貫徹和深入下去。抗美援朝運動不能隻浮在水麵,走向開會的形式主義,要聯係到實際工作中去:“今後不宜再開大會(沒有開過的地方還應開),而應在每個具體工作中,密切聯係到抗美援朝去進行”。並指出,要推動捐獻飛機、坦克、大炮即捐款獻金運動的發展。當時,中央分配給西南區的捐獻數額為1300億元(舊幣),鄧小平在征求西南各地的意見後,將西南區的任務確定為3000億元(舊幣)。
在貫徹執行鄧小平和西南局的指示中,西南各地隨即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認購捐獻飛機、大炮等抗美援朝武器的活動。在雲南,6月22日,省委發出《關於開展捐獻活動的指示》,鼓勵自覺自願將增產增收部分用於認購捐獻支援朝鮮戰爭武器。在貴州,省委也於7月7日發出《大力開展捐獻武器等三項抗美援朝運動的指示》,在全省開展了捐獻飛機大炮的活動。川東、川南、川西、川北、重慶和西康,也在6月份普遍開展了增產增收、捐獻飛機大炮的活動。
為配合捐獻運動和其他抗美援朝工作,西南各地還組織了誌願軍歸國代表團、英模報告團和中國人民入朝慰問團,到各地巡回報告。報告團結合親身所見,控訴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的罪行,宣傳誌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取得的偉大勝利和在戰鬥中湧現出來的英雄模範事跡,講述中朝兩國軍隊和人民在戰鬥中結成的深厚情誼。報告團所到之處,群眾夾道歡迎。報告會上掌聲不斷,聽報告的人民群眾熱血沸騰,親切體會到誰是最可愛的人,並在會場上當即進行捐獻活動,有的還報名要求奔赴前線支援朝鮮人民。回到自己的工作中後,人民群眾也積極地生產,掀起“學英雄、見行動”的活動,尤其是英雄模範的家鄉人民,更是全力支援朝鮮人民。報告團的巡回報告在軍隊中產生的影響更為直接。軍隊指戰員感覺到英雄模範離自己的軍人身份最近,紛紛比照模範事跡,要求奔赴前方戰場作戰。當然,因受名額限製,更多的戰士則是將熱情投入到清匪反霸、鎮壓反革命等地方工作中去。
抗美援朝戰爭轉入戰略對峙、停火談判階段後,是放鬆抗美援朝運動,還是繼續推動運動發展;是著眼於停戰,還是著眼於繼續打,社會各界都在觀望。為此,西南局委員會在第五次戰役結束的第二天就召開了第六次全體會議,鄧小平在會議上要求大家在抗美援朝運動問題上不能有“差不多”的思想傾向,要繼續努力開展抗美援朝運動。考慮到大西南解放初期,地方縣級以上幹部主要來自軍隊,提高軍隊幹部的素質對推動各項工作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鄧小平在會上要求西南軍區利用相持階段抓緊做好軍隊幹部的工作。隨後,西南軍區於1951年8月10日召開幹部工作會議。鄧小平在會上指出,幹部工作任務重,“今後軍隊任務很大,要上送各特種兵幹部,補齊缺額,還要供給前線”。“前線傷亡多少個幹部,就要補充多少個幹部”。他還對前一階段的朝鮮戰爭做出總結,要求部隊對美帝國主義要正確認識,戰略上要堅信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戰術上要把美國當真老虎來打。鄧小平還針對朝鮮戰爭人員傷亡比例中師團級幹部傷亡較大的情況總結指出:“這一方麵說明我們勇敢,另一方麵也說明我們幹部的素質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