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膳食中,要提倡葷素搭配、糧菜兼食、糧豆混合、粗糧細作等方法來調配一日三餐,以提高食物蛋白質在人體內的消化吸收率。以下3點值得強調:
(1)膳食中搭配的食物種類越多越好。一日三餐都要提倡食物多樣化,這樣不僅能提高食欲,促進食物在體內的消化吸收,而且食物中的氨基酸種類齊全,也能充分發揮蛋白質的互補作用。
(2)食物的種屬越遠越好。最好包括魚、肉、蛋、禽、奶、米、豆、菜、果、花,還有菌藻類食物,組合搭配、混合食用。將動物性食物與植物性食物搭配在一起,比單純植物性食物之間搭配組合更有利於提高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3)最好是幾種食物同時吃。攝入人體所需要的各種氨基酸,使吸收的部分氨基酸重新合成,構成人體需要的組織蛋白質。
要做到以上幾點就要科學配餐,科學配餐的原則有以下5點:
(1)確保每日膳食中有合理的食物結構,各種食物及營養素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適當,滿足營養平衡的要求。三大營養素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的百分比應分別是10%~15%、20%~30%、60%~65%。
(2)一日三餐的熱量應當與工作強度相匹配,避免早餐過少、晚餐過多的弊病。熱量分配以早餐占全日總熱量的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較為適宜。
(3)保證富含優質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供應量。蛋白質除由糧食提供一部分外,所需蛋白質總量的1/3~1/2必須由肉類、蛋類、大豆等優質蛋白質食物供給。此外每天應搭配部分動物脂肪,這通過食物中肉類的搭配就可以解決,如豬的後臀尖肉含有308%的脂肪、後肘肉含脂肪28%,一般瘦豬肉含脂肪量為6%~8%左右。
(4)蔬菜的供給量一般每人一天約500~600克左右,水果100~200克左右。蔬菜中最好要有一半是綠色或有色蔬類,同時蔬菜品種應盡量多樣化。若新鮮蔬菜中維生素C含量不足或在烹調中損失過多,則應適當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水果。
(5)主副食搭配要注意酸堿平衡。主食要做到粗與細、幹與稀的平衡;副食要做到生熟搭配、葷素搭配平衡。
總之,食物不要太單一,一天內或一星期內達到平衡即可。
在科學配餐的同時,專家還推出了一周營養食譜:
1星期一
早餐:低脂牛奶250克,全麥麵包(或全麥麵粉)50克,煮雞蛋1個,蘋果150克。
午餐:饅頭或米飯,白菜氽肉丸子(瘦肉75克、白菜100克、原生橄欖油或芝麻油少許),芹菜豆腐幹(芹菜75克、豆腐幹50克、橄欖油10克),水果200克。
2星期二
早餐:大米粥,素菜包,鹽茶蛋1個,花生米拌芹菜(花生米20克、芹菜100克、原生橄欖油2克)。
午餐:饅頭或米飯,牛腩燉蘿卜(牛腩75克,蘿卜100克),青菜豆腐(青菜200克、豆腐100克),橄欖油10克,水果250克。
3星期三
早餐:豆漿250克,玉米麵發糕(玉米麵30克、麵粉20克),熗萵筍腐竹(萵筍100克、幹腐竹10克、原生橄欖油2克)。
午餐:炒米粉(豬肉或牛肉絲25克、豆芽100克),火腿沙拉(火腿25克、雞蛋白30克、馬鈴薯20克、色拉醬5克),青菜湯(時令青菜80克),橄欖油10克,水果200克。
4星期四
早餐:小米粥,花卷或饅頭,鹹鴨蛋1個,拌海帶胡蘿卜絲(水發海帶100克、胡蘿卜25克、原生橄欖油2克)。
午餐:什錦炒飯(雞肉50克、蔬菜50克、米飯),涼拌黃瓜,酸奶,橄欖油15克,水果200克。
5星期五
早餐:低脂牛奶250克,三明治(麵包50克、去皮雞肉40克、生菜25克),橘子150克。
午餐:米飯或麵點,肉片扁豆(瘦肉50克、扁豆150克),番茄炒蛋(雞蛋2個、番茄100克),水果羹250克,橄欖油15克。
6星期六
早餐:牛奶麥片粥(牛奶200克、麥片20克),麻醬餅(麻醬5克、麵粉30克),煮花生20克,香蕉1隻。
午餐:水餃或米飯,熟瘦醬肉25克,炒韭菜250克,酸辣豆腐湯(豆腐50克、雞蛋1個、原生橄欖油或芝麻油少許),梨300克,橄欖油10克。
7星期日
早餐:酸奶130克,蛋糕或麵包,煎雞蛋1個(普通橄欖油即可),番茄150克。
午餐:米飯或炒麵,白菜拌千絲(白菜150克、豆腐皮50克、原生橄欖油2克),青椒肉片(瘦肉50克、青椒150克),蘑菇蛋湯(75克、雞蛋1個、原生橄欖油或芝麻油少許),水果,橄欖油10克。
晚餐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自己搭配,符合科學配餐的原則就可以。
根據自己的體質、健康狀況科學搭配飲食,必要時可谘詢營養專家,聽聽他們的建議。科學、全麵、營養地搭配自己的一日三餐是保證營養供給的重要手段,也是身體健康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