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與癌症絕緣?(1 / 2)

第四節 與癌症絕緣

癌症的真正誘因

得癌症的人越來越多。各年齡段的人都可能得癌症,但中老年人比青年更常見。肺癌在癌症中死亡率較高,不分男女;婦女中乳腺癌、宮頸癌發病率較高;腦癌和白血病是兒童和年輕人最常見的癌症。在人們談癌色變的今天;掌握一些預防癌症的知識非常重要。

當前對癌症的起因並不完全了解,但我們知道癌症的發生是由於多種因素作用後逐漸形成的。其中包括環境、生活方式和遺傳因素。雖然某些病毒可增加一些癌症的發病率,但癌症本身是不會傳染的。

全世界癌症病因研究者公認,癌症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協同作用的結果,概括為外因和內因兩個方麵。

(一)內因

1免疫狀態

如先天性免疫缺陷,各種因素導致免疫力下降,如因長期應用免疫抑製,其腫瘤發病率高於正常人許多倍。

2遺傳因素

一般來說,多數腫瘤由於突變發生於體細胞,不直接遺傳下一代。但臨床上仍有一些腫瘤如視網膜母細胞癌、鼻咽癌等,都可因雙親直接遺傳下一代。

3內分泌失調

性激素平衡紊亂,過量激素的長期應用,如卵巢激素、雌激素、垂體促性腺激素、甲狀腺激素可誘發卵巢癌、睾丸癌、子宮癌、甲狀腺癌。

4年齡因素

肺癌、肝癌、食管癌多見於40歲以上,淋巴瘤、神經及腎母細胞瘤等多見於青少年。

5胚胎殘存組織:有畸胎瘤、皮樣囊腫等。

(二)外因

1陽光、煤油、含氮化物、亞硝酸鹽

2物理性因素:慢性炎症、潰瘍、燒傷、紫外線

3生物因素:病毒可引起的腫瘤,黃曲黴毒素可誘發癌

4其他因素:少食食物纖維,煙草,包皮過長等。

有來自周圍環境的致癌因素,我們稱其為外因。大約80%~90%的癌症由環境因素引起,其中約35%與膳食有關。環境因素指的是哪些呢?一是與人們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社會因素和行為,如吸煙、酗酒、不科學的飲食習慣、無節律的生活方式、性生活紊亂等;二是來自大氣、水和土壤等的化學汙染。研究表明,生存環境中的致癌因素如3、4-苯並芘、亞硝胺、黃曲黴毒素是人們已知的三大致癌物。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指出,如果出現以下症狀,就可能是癌症的早期信號,要立即就醫:

1身體任何部位,如乳腺、皮膚、唇舌或其他地方有可觸及的硬結或不消的腫塊。

2疣或黑痣顏色加深,迅速增大,有瘙癢感,並出現潰爛或出血等症狀。

3持續性消化不良。

4吞咽粗硬物時有哽噎感,胸骨後不適,食道有異物感。

5耳鳴、重聽、鼻塞、頭痛、咽部分泌物帶血,頸部有腫塊。

6持續性聲嘶、幹咳或痰中帶血。

7原因不明的大便帶血、無痛性血尿、外耳道出血。

8月經不正常,大出血,非月經期或絕經後陰道不規則出血。

9久治不愈的潰瘍。

10原因不明的體重減輕或低熱。

日常生活中防癌,一方麵是從病因方麵預防,爭取不要得癌;另外就是要了解癌症的早期症狀,使那些不幸得癌的人能早發現、早治療,爭取獲得最佳治療效果。 

吃對食物,防癌又抗癌

想要對抗癌症嗎?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發行的防癌白皮書指出,國人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會罹患癌症。為幫助民眾防癌,台灣癌症基金會建議民眾可以從食物入手,多攝取九大類食物,從中攝取對防癌有益的營養素。

這九大類食物是由國防醫學院生理學科副教授金忠孝所提供,分別是:

1魚

因魚類含有ω3脂肪酸,可降低膽固醇,降低血管內的血小板凝集,減少冠狀動脈阻塞及心肌梗塞幾率,動物實驗發現可抑大腸癌。

2十字花科蔬菜

花椰菜、芥菜、高麗菜、白菜、綠花椰菜等,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維生素C及胡蘿卜素,能對抗自由基對細胞的傷害。此外,這些蔬菜還含有吲哚類及含硫有機化合物,前者有預防乳癌的功能,後者能在體內產生許多酵素,解除致癌毒素危害。

3黃豆

黃豆中含異黃酮類物質,對預防部分癌症的發生有幫助。而醫學研究證實,每天吃進60克的黃豆,血中抗癌有效濃度足以抑製一半的乳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及前列腺癌的生長。

4五穀雜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