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勇氣不竭(1 / 3)

第六章 勇氣不竭

成功不是終點,失敗也不是終結,隻有勇氣才是永恒。

——英國:溫斯頓·丘吉爾

直麵內心的恐懼

在人類的發展進程中,“恐懼”一詞一直伴隨著人類的成長。從最早的人類恐懼野獸開始,到現在人們恐懼犯罪分子,恐懼的對象變了,但恐懼的本質還是相同的。我們恐懼的不是某一種事物,而是恐懼本身。

從自然的角度來看,人類是很容易受到侵害的物種。我們生活在一個無法控製的環境中,一切都不能靠自己掌控。但實際上,我們所了解到的那些暴力事件、恐怖襲擊等,人一生中能遇到幾次呢?很少,甚至我們很多人一輩子也不會遇見一次。很少有人是因為自身經曆過才會害怕,隻是通過社會上的所見所聞,再加上自己的見解,讓那些所謂的恐懼更加逼真。戰勝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讓內在充滿勇氣,直麵內心的恐懼。

勇氣(courage)這個詞源於拉丁字根“cor”(心),它代表著勇氣與心同在。心的道路即是勇氣的道路,心永遠想著探險,那麼勇氣自然是探險中的利刃,一路上披荊斬棘。勇氣是一種內在的能量,會讓你獲得無限的力量,從而保持高昂的鬥誌去麵對困難與艱險。當人們的內心產生了勇氣的時候,任何艱難險阻都無法阻擋他前進的腳步。

37歲的麥克·英泰爾做出了一個瘋狂的決定,他打算放棄薪水優厚的工作,隻帶幹淨的衣服,從陽光明媚的加州,靠搭便車與陌生人的仁慈,橫越美國,去美國東海岸北卡羅來納州的恐怖角。這隻是他在精神快崩潰時做出的決定。某個午後他忽然哭了,因為他問了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有人通知我今天死期到了,我會後悔嗎?答案竟是那麼肯定。雖然他有不錯的工作,有美麗的女友,有至親好友,但他發現自己這輩子從來沒有下過什麼賭注,平順的人生從沒有高峰或低穀。他檢討自己,很誠實地為自己的恐懼開出一張清單:小時候他就怕保姆、怕郵差、怕鳥、怕貓、怕蛇、怕蝙蝠、怕黑暗、怕大海、怕城市、怕荒野、怕熱鬧又怕孤獨、怕失敗又怕成功、怕精神崩潰……他無所不怕,為自己懦弱的前半生而哭。於是他選擇了北卡羅來納州的恐怖角作為最終目的地,借以象征他征服生命中所有恐懼的決心。最後,他成功了,沒有接受過任何金錢的饋贈,經過了4000多英裏路,78頓餐,仰賴82個陌生人的仁慈,他終於來到恐怖角。他此行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證明金錢無用,隻是用這種正常人難以忍受的艱辛旅程來使自己勇敢地麵對所有的恐懼。

麥克·英泰爾承認自己懼怕一切東西,但他能做出一個如此瘋狂的決定,其身上的勇氣實在令人讚歎。而命運也給了他一個巨大的回報,那就是讓他戰勝了內心的恐懼。試想一下,麵對那些讓自己感到恐懼的事物時,你是否也會有他這麼大的勇氣呢?你是不是也會讓勇氣的利劍穿透恐懼的迷霧呢?

著名作家渥雷·索因卡說過:“人類應該致力於驅散恐懼的迷霧,而不是沉溺其中。”生命賦予了你勇氣,就是要讓你借助它的力量來直麵恐懼。隻有內心強大的人才敢於麵對一切事物,而你堅強勇敢的內心正是這個世界上最有力量的“兵器”。因此,請讓你內在的勇氣發揮作用,驅散一切陰暗的迷霧,直麵生命中的所有恐懼。

消除心中的尷尬與疑慮

很多人在表現自己的時候都會心存尷尬與疑慮——一部分人覺得在別人麵前展現自己的能力是件令人難堪的事;一部分人總會擔心別人會看不起自己,從而疑慮重重;一部分人會有一種類似本能的恐懼,害怕對他人袒露自己。其實這些想法都是可以避免的,隻要你有一顆勇敢的心,並且敢於將自己的優勢展現給他人。這樣做之後,你必然能獲得勇氣帶給你的全新力量,從而消除內心的各種消極情緒以及負向能量。

19世紀時的法國,有一個窮困潦倒的青年從鄉下流浪到巴黎。他找到父親的一位朋友,希望他能夠幫自己找到一份工作,使自己能在這個大城市中站住腳。寒暄之後,父親的朋友問他:“年輕人,你有什麼特長呢?精通數學嗎?”青年羞澀地搖搖頭。

“曆史、地理怎麼樣?”青年還是不好意思地搖搖頭。

“那麼法律或別的學科呢?”青年再一次窘迫地低下頭。

“會計怎麼樣……”

麵對父親的朋友的發問,青年都隻能以搖頭作答,他的反應告訴對方:自己一無所長,一無是處,連一點兒優點也找不出來。

父親的朋友並沒有對這位青年失去耐心,他對青年說:“那你先把自己的地址寫下來吧,你是我好朋友的孩子,我總得幫你找一份差事做呀。”

青年的臉漲得通紅,羞愧地寫下了自己的住址,就急忙想轉身逃開,離開這個令自己深感恥辱的地方。可是在他剛要走的時候,父親的朋友叫住了他,並說:“年輕人,你的字寫得很漂亮嘛,這就是你的優點啊,你不該隻滿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青年聽完後疑惑地看著父親的朋友,但他很快就在父親的朋友的眼裏看到了肯定的答案。

告別父親的朋友,青年走在路上浮想聯翩:我能把字寫得讓人稱讚,那我的字就是寫得很漂亮了;能把字寫得漂亮,我是不是也能把文章寫得好看、引人入勝呢?受到初步肯定和鼓勵的青年,開始把自己的優點置於放大鏡下。他一邊走一邊想,興奮得腳步都輕快起來。從此之後,這個青年開始發奮自學。數年後,這個原來沮喪失望的青年果然寫出了享譽世界的經典之作,成了一名非常傑出的作家,他就是家喻戶曉的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

對自己的能力感到懷疑、認識不到自己的優勢是許多人都會犯的通病。正如大仲馬一樣,他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長處,而是為自己的“一無所長”感到尷尬。直到父親的朋友一語點醒了他,大仲馬才發現自身的優點,從而發奮自學,最終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作家。

如果你戰勝了內心的尷尬與疑慮、充分地認識自己,你就會獲得顯著的成功。當內心充滿勇氣時,你就會被一個正向能量場包圍,而你傳遞給他人的能量,也將會是正向的、積極的。你可以把視線聚焦在自己的優勢上,不再懷疑自己的能力,不要因為向他人展示自己而尷尬,不要因為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而疑慮重重。勇敢地前行吧,因為你也有自己的閃光點,你的閃光點將是別人永遠無法擁有的優勢。

學會擁抱自己的陰影

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個人特質,但在成長的過程中,這些特質有時候會與家庭、社會以及他們所處的生存環境格格不入。人們害怕與外界存在差異,便在無意識中壓抑自己的一切特質。陰影就這樣產生了。

陰影是我們對自己的否定。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一個成功的人,那麼內在的陰影就會與你作對,提示你“我是一個失敗的人”。隨著我們逐漸成長,人格逐漸完善,我們內在的陰影也會逐漸增多,這些陰影帶來的負向能量也就越強大。

有一個女孩,她從小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歌唱家,可是她長得並不好看。她的嘴很大,牙齒暴露,每一次公開演唱的時候,她總會把上嘴唇拉下來蓋住牙齒,想要表演得“很美”。可結果,她卻總也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為此,她感到非常痛苦。有一天她在表演時,一個人走過來對她說:“我跟你說,我一直在看你的表演,我知道你想掩蓋的是什麼,你覺得你的牙長得很難看。”這個女孩聽到後很悲傷,卻沒有說什麼。那個人繼續說:“可是,難道說牙齒難看就罪大惡極嗎?不要去遮掩,張開你的嘴,觀眾欣賞的是你美妙的歌聲。再說,那些你想遮起來的牙齒,說不定還會帶給你好運呢。”女孩接受了他的忠告,以後沒有再去注意牙齒。從那時候開始,她隻想到她的觀眾和她的歌聲,心裏無所顧忌,熱情而愉快地唱著。後來,她成為了一名著名的歌星。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