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勇氣不竭(2 / 3)

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曆,在成長過程中,總會對自己的體態、相貌過分挑剔,總認為自己微小的瑕疵會影響工作、生活、人際關係甚至未來。這些人往往把缺點看成身體中的“毒瘤”,不敢輕易觸碰,更不敢讓其他人看見,整日畏畏縮縮、鬱鬱寡歡。其實,這都是沒有必要的。當你害怕自己的缺點而感到恐懼時,這種心態不僅壓抑你自己,還會在你周圍產生一種負向能量場,這個能量場會吸引來一切負向的事情,從而讓你的生活更加不如意。

在這種情況下,你需要接受自己的陰影,學會擁抱自己的陰影。這樣做不但能讓你更了解自己,還可以讓自己變成一個比較完整的人。接受陰影的過程中,你不要抱持批判的態度,因為這種批判會令陰影擴張得更大。你需要溫柔地對待它,不斷地與它接觸。人本身的許多能量都被壓抑在陰影之中,一旦你完全接受了陰影,那麼這些能量自然會被釋放出來,用在積極與美好的地方。

擁抱自己的陰影需要一種勇氣,而你在這個過程中能慢慢學會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世界上最難改變的就是自己,最難認清的也是自己。如果能勇敢地麵對自己,改變自己,那麼無論生命中出現什麼艱難險阻,你都會充滿勇氣地去迎接它們。當你與自己的陰影友好相處之後,愛與美好就會在你的體內與外在流動,整個宇宙也會賜予你無限的力量。

持續而積極地進行自我肯定

心理學家馬爾茲曾提到:“我們的神經係統是很‘蠢’的,你用肉眼看到一件喜悅的事,它會做出喜悅的反應;看到憂愁的事,它會做出憂愁的反應。”研究發現,積極的自我暗示能調動人體內的能量,使人變得自信與樂觀。

當你持續而積極地進行自我肯定時,你的神經係統就會接收到你的這一暗示,並做出積極的反應。它不斷地調動你內在的正向能量,讓你的生活朝著更美好的方向發展。威望極高的教練員約翰·伍登正是通過不斷的積極暗示和持續的自我肯定,才帶領球隊贏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在約翰·伍登40年的教練生涯中,他所帶領的高中和大學球隊獲勝的概率在80%以上,在全美12年的籃球年賽當中,他所帶領的球隊曾替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贏得10次全國總冠軍。如此輝煌的成績,使伍登成為大家公認的有史以來最稱職的籃球教練之一。

曾經有記者問他:“伍登教練,請問你如何保持這種積極的心態?”

伍登很愉快地回答:“每天我在睡覺之前,都會提起精神告訴自己:我今天的表現非常好,而且明天的表現會更好。”

“就隻有這麼簡短的一句話嗎?”記者有些不敢相信。

伍登驚訝地問道:“簡短的一句話?這句話我可是堅持了20年!重點和簡短與否沒關係,關鍵在於你有沒有持續去做,如果無法持之以恒,就算是長篇大論也沒有幫助。”

伍登教練不僅在工作中時刻保持積極的心態,在生活中也是一個積極樂觀的人。例如有一次他與朋友開車到市中心,麵對擁擠的車流,朋友頻頻抱怨,但伍登卻欣喜地說:“這裏真是個熱鬧的城市。”

朋友好奇地問:“為什麼你的想法總是異於常人?”

伍登回答說:“一點都不奇怪,我是用心裏所想的事情來看待生活的,不管是悲是喜,我的生活中永遠都充滿機會,這些機會的出現不會因為我的悲或喜而改變,隻要不斷地讓自己保持積極的心態,我就可以掌握機會,激發更多的潛在力量。”

“我今天的表現非常好,而且明天的表現會更好。”這句話看似簡單平實,卻充滿巨大的勇氣與力量,因為它是約翰·伍登教練對自己真心的肯定。真心的肯定往往具有神奇的力量,約翰·伍登教練正是利用了這股神奇的力量,肯定自己、暗示自己,因而讓自己勇敢地麵對生活中的每一次機會與挑戰。

在了解了自我肯定的神奇力量之後,你也可以在麵對問題而想要退縮的時候進行一次這樣的自我肯定。首先,肯定的話語應當具有明確的事實依據,內容具體、針對性強。因為肯定的話語越具體,說明你對自己越了解,也就越能發掘自己潛在的勇氣與力量,化解生命中的難題。例如,你可以對自己說:“我一定能夠解決工作中的難題,因為我內心充滿勇氣。我不會被困難壓垮,今天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解決困難!”這樣持續一段時間以後,你就會發現,自己的身體中出現了一股強大的力量,而且它們會隨時聽從你的調遣,這就是自我肯定的力量。

任何人都喜歡聽到讚美,但很多人常常善於誇獎別人,卻從來不會讚美自己。我們的身體以及所有神經都需要來自自我的肯定,這樣才能凸顯它們的價值。而唯有自己先肯定自己,才能獲得更多人的肯定。請持續而積極地進行自我肯定,這樣的你在人群中才會脫穎而出,展現充滿非凡的意誌與勇氣的自己。

告訴自己“我無所不能”

“‘可能’問‘不可能’住在什麼地方。‘不可能’回答,在那無能為力的夢境裏。”這是印度詩人泰戈爾《飛鳥集》中的一段話。有些人總是把“不可能”三個字掛在嘴邊,無論是對待工作,還是對待生活,他們總覺得無能為力。這也正驗證了泰戈爾的那段話,你覺得不可能,是因為你從心裏對一切感到無能為力。

而實際上,世間沒有任何事是不可能的,隻要你內心深處還存在勇氣,隻要你還能勇敢地挑戰那些“不可能”的事情,那麼一切都會變得可能。

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年輕時的理想是成為一名作家,但由於貧窮,他未能接受很好的教育,因此,有朋友認為他成為作家的夢想“不可能實現”。於是,年輕的卡耐基存錢買了一本最好的、最完整的、最漂亮的字典,然後做了一件奇特的事,找到“不可能”(impossible)這個詞,用小剪刀把它剪下來,然後丟掉。於是他有了一本沒有“不可能”的字典。

正如拿破侖所說:“我的字典中沒有‘不可能’的字眼!”卡耐基不僅在行動上與他如出一轍,更為自己真正做了這樣一本沒有“不可能”的字典。而他最後也確實做到了將一切事情轉化成“可能”,成為備受尊敬的成功學大師。

人的一生之中,很多時候都會陷入一種因循守舊的狀態中,不敢去嚐試那些自認為“不可能”的事情,也因此錯失了許多創造奇跡的機會。我們置身於一個競爭激烈、充滿挑戰的社會,如果總是跟隨他人,不敢挑戰與嚐試,那麼怎麼融入這個社會?無論身處何種情境,我們都需要讓自己大膽一些,對那些自認為不可能的事情投入極大的勇氣,這樣在嚐試的過程中才能讓所有的事情變為可能。

湯姆生下來的時候,隻有半隻左腳和一隻畸形的右手。為了不讓他因為自己的殘疾而感到不安,他的父母從來沒有把他當成一個殘疾孩子對待。所以,其他男孩能做的事,他也能做到。

後來當他開始踢橄欖球時,他發現自己居然能把球踢得比任何一個在一起玩的男孩子都遠。於是他請人為自己專門設計了一隻鞋子,並參加了踢球測驗。最後,他得到了衝鋒隊的一份合約。但教練婉轉地告訴他說“你不具有做職業橄欖球員的條件”,建議他去試試其他的行業。後來,湯姆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而是申請加入了新奧爾良聖徒球隊,他堅信自己能夠做得和其他人一樣,甚至更好。教練雖然心存疑慮,但是湯姆的執著打動了他,決定把湯姆留在隊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