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運動細節——運動是健康的真正支點(2 / 3)

細節小警鍾:

青少年人群在運動後,身體的生長發育需要足夠的蛋白質和糖類食物補充,另外有些運動素質的提高,比如力量、速度、爆發力、耐力素質等,也需要酸性食物。對於這些人,運動後不是不能吃雞、鴨、魚、肉等酸性食物,而是要少吃,多吃堿性食物。

室外運動最好用鼻腔呼吸

多數人健身隻注重運動技巧和方式,往往忽略運動時的呼吸方式。據西南醫院保健醫生介紹,一呼一吸看似簡單,在運動過程中卻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能保證人體從外界攝入足夠的氧氣,而且有利於將代謝產生的廢物——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進行有氧運動時,要注意保持規律又平穩的呼吸,在寒冷的室外則應通過鼻腔吸氣,這樣有助於呼吸道保持溫暖濕潤,使機體最大限度地獲取能量。另外還要注意,在溫暖的室內運動時,應通過口腔呼吸;在進行力量訓練時,肌肉時而緊張,時而鬆弛,呼吸也要配合這種狀態交替進行;在軀體保持緊張狀態,如做俯臥撐等胸肌鍛煉時應吸氣,起身向上或雙臂向下按壓時應呼氣;做蹲起運動時,軀體下蹲時吸氣,站立時呼氣。

細節小警鍾:

如果多年不改變鍛煉模式,很容易造成經常鍛煉的那部分肌肉勞損,而沒有運動到的肌肉一直被忽視。

長此以往,很可能使身體不成比例地發展。而且,從心理上看,時常變換鍛煉方式不僅使鍛煉更加有效,而且更有新鮮感,也更容易堅持。

跑步一定要穿跑步鞋

“跑步一定要穿跑步鞋,否則會給腳部帶來傷害,引發腳部疾病。”健康專家給以特別提示。

“站立時雙足承受我們的體重,而每跑一步,單足更承受2至3倍的體重。一個50公斤重的人,每跑一步,每個腳掌起碼承受100公斤的重量。足部的勞累程度還不止如此。若你跑1公裏,以步幅1米計算,總共要跑1000步,即每一隻腳各跑500步,跑完全程到終點,兩隻腳各承受了5萬公斤的重量。”專家說道。

這樣說來,更應挑一雙合適的運動鞋保護“勞苦功高”的雙足。專家研究發現,不少腳部出現病症的人都有跑步的時候不穿跑步鞋的經曆。不少人為款式而購買運動鞋,但是穿運動鞋同樣要講究針對性,因為每款運動鞋都是為個別運動而設計的。跑步不宜穿籃球鞋,也不適合穿鞋底幾乎沒有紋理及減震保護的休閑鞋。

細節小警鍾:

運動鞋或旅遊鞋底平坦、柔軟而富有彈力,對跑跳能起到一定的緩衝作用,不僅輕便耐磨,而且防水性能好。

但是穿運動鞋旅遊的同時也會使鞋內溫度和濕度增高,如果久穿就容易使腳掌皮膚患腳癬病等,還會使腳底韌帶變鬆拉長,腳掌容易變寬,長期發展下去可導致平足。所以不宜長穿運動鞋和旅遊鞋。

遊泳每次別超過45分鍾

肖女士在會所遊泳池泡了兩三個小時後,突然感覺頭昏腦漲、四肢冰涼,於是向工作人員求救,入醫院後,被確診為長時間遊泳引起的心動過速和肌肉勞損。

專家告誡,保健性遊泳每次最佳時間在20到45分鍾,切莫延長時間影響自身健康。

有關專家指出,人在水中容易散熱,但在水中時間過長,身體產生的熱量低於水中散熱,體溫調節功能就會遭到破壞,這時會出現皮膚中動脈收縮,小靜脈擴張,使血液停滯在皮下靜脈內,造成皮膚青紫、嘴唇發黑,身上起“雞皮疙瘩”,甚至發生痙攣現象。

也有專家認為,長時間泡在水中,會因氯元素侵襲致病。城市所使用的自來水供水係統大都采用氯消毒,人們遊泳時,直接與氯接觸,這些物質會從水中蒸發並直接被皮膚吸收。一般20分鍾以內的氯吸入對人體無大的影響,但隨著時間增長,就可能導致人體罹患各種疾病。

因此,長時間在水中遊泳,特別是在很涼的水中遊泳,對身體不一定有好處。如果感覺有不適症狀時,應立即上岸擦幹身上的水,曬曬太陽,待暖和後盡快穿好衣服,以防感冒、心動過速、肌肉勞損等病症發生。

細節小警鍾:

睡眠不足,身體過於疲勞,或情緒激動,都不宜遊泳。另外,忌飯前飯後遊泳:空腹遊泳會影響食欲和消化功能,也會在遊泳中發生頭昏乏力等意外情況;飽腹遊泳亦會影響消化功能,還會產生胃痙攣,甚至嘔吐、腹痛現象,所以飯後45~60分鍾才可以遊泳。

溜達也要定時、定量、定強度

吃完晚飯出門溜達幾圈,這是很多人的鍛煉習慣。但是不按科學方法溜達,即使每天晚上溜達兩小時,也是療效甚微。要真正達到鍛煉的效果,必須抬起腿大步走,要記住三個“量”。

第一個是“定時”。很多人的鍛煉是隨機的,早晨有時間了就去走一走,晚上沒事兒就去散散步。這種沒有規律的不定時鍛煉,身體很難對其產生記憶。科學論證,最佳的鍛煉時間應該是在黃昏。所以鍛煉最好在這期間選一個固定的時間進行,並到時間就去做。

第二個是“定量”。所謂定量就是說不能今天走三公裏,明天走一公裏,這樣沒有規律地走,也不會讓鍛煉發揮最大的效能。所以在溜達時最好要確定一個運動量,每天用固定的距離或時間去走,給身體帶來準確的鍛煉刺激。

第三個是“定強度”。也就是說,不能今天溜達,明天散步,後天有勁兒了就去快走,這樣鍛煉的效果非常不好。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每天用相對固定的強度去進行大步走。如何才算“大步”走?專家給出的標準是:100米的距離,男士用90~100步走完,女士用110~120步走完,每天堅持走500步到1000步。

細節小警鍾:

晚上睡覺前一小時做些不太激烈的運動(散步、慢跑等),輕微出汗即可,這樣可以幫助睡眠。

腳跟走路可延壽

中醫認為,人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腎氣虛衰,走路時用腳後跟,就會刺激腳後跟的腎經穴位,達到腎氣盛而延壽的效果。

具體方法如下:

1.前進和倒走法。身體自然直立,頭端正,下頦內收,目平視,上體稍前傾,臂部微翹,兩肢成平夾角90度外展,兩腳腳尖翹起,直膝,依次左右腳向前邁進,或依次左右腳向後倒走,兩臂自由隨之擺動,呼吸自然。

2.前進後退法,即進三退二。向前走三步,後退二步,也可左右走,或前後左右走。

細節小警鍾:

用腳心蹬自行車,可以達到健腰益腎的作用。按照中醫經絡學原理,腳底心是湧泉穴的部位,按摩這個穴位,有健腎、理氣、益智的作用,並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假如改用腳心來蹬車,無形中就能起到按摩湧泉穴的神奇效果。

餐前快步走可降血脂

英國拉夫伯勒大學的安娜·赫德曼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證實,在飽餐一頓之前短時間快步走能消除人體內有害的血脂,有益於預防心髒病。

該研究小組對誌願者進行了這樣的試驗:讓一組誌願者以較快的速度步行兩英裏,使他們的心率加快,然後吃一頓正常的晚餐,第二天早晨則吃一頓高脂肪早餐。在第二次試驗時,則讓誌願者在進食高脂肪早餐前休息一天。結果發現,進行快步走時的高脂早餐後的血脂要比休息一天後的高脂早餐後的血脂降低30%以上。人在快步行走時能量消耗增加,並從體內貯存的脂肪中獲得額外增加的能量需要。在運動後的恢複期,則會從血液中提取膳食脂肪來補充脂肪貯存庫,因而使血脂水平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