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小警鍾:
保護皮膚最好用1∶5比例的甘油和白醋塗搽皮膚,既能讓肌膚變滑嫩,又能省錢。另外別忘了多喝水,既能補充肌膚水分流失,又能促進新陳代謝。
小心鼠標咬你的手
如果鼠標使用不當,可以使你患上很嚴重的指關節疾病,這種不同於傳統手部損傷的症狀被稱為“鼠標手”。
“鼠標手”早期的表現為:手指和腕關節疲憊麻木,有的關節活動時還會發出輕微的響聲,類似於平常所說的“縮窄性腱鞘炎”、“腕管綜合征”,但其累及的關節比腱鞘炎要多。外科專家認為,鼠標比鍵盤更容易對手造成傷害,而這種疾病多見於女性,其發病率是男性的3倍。
“鼠標手”隻是局部症狀,如果鼠標位置不夠合理,太高、太低或者太遠都可能繼發產生頸肩腕綜合征。
醫生發現,鼠標的位置越高,對手腕的損傷越大;鼠標距身體越遠,對肩的損傷越大。因此,鼠標應該放在一個稍低的位置,這個位置相當於坐姿情況下,上臂與地麵垂直時肘部的高度。鍵盤的位置也應該和這個差不多。很多電腦桌都沒有鼠標的專用位置,這樣把鼠標放在桌麵上長期工作,對人的損害不言而喻。
鼠標和身體的距離也會因為鼠標放在桌上而拉大,這方麵的受力長期由肩肘負擔,這也是導致頸肩腕綜合征的原因之一。上臂和前身夾角保持45度以下的時候,身體和鼠標的距離比較合適;如果太遠了,前臂將帶著上臂和肩一同前傾,會造成關節、肌肉的持續緊張。
如果調節鼠標位置很困難,可以把鍵盤和鼠標都放到桌麵上,然後把轉椅升高。桌麵相對降低,也就縮短了身體和桌麵之間的距離。
用科學的方法放置鼠標,會大大降低“鼠標手”的發病幾率,讓每一名常坐在電腦前的上班族輕鬆、愉快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細節小警鍾:
當你的手指和腕關節已經出現麻木、酸痛等症狀時,就要提高警惕了,防止其繼續惡化。如果還沒有不適,就要采取預防措施,防患於未然。
電腦最好放在窗戶邊
人們在使用電腦時,處於近距離視物狀態,很容易令眼肌疲勞,因此需要經常遠眺以改變這種狀態。如果電腦緊貼牆壁擺放,使用者抬起頭時,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堵牆,這種情況下,眼睛不但無法得到良好的調節和放鬆,還會加重視神經的緊張和疲勞,長此以往會導致近視,或使近視程度進一步加深。
不僅如此,長時間近距離視物,還會導致大腦不斷接收到緊張信號,令人們出現頭昏腦漲、疲勞、焦慮等一係列不適的症狀。
專家建議,電腦最好擺放在窗戶邊,屏幕和牆壁之間的距離最好在1米以上。如果必須把電腦靠牆壁放置,不妨在後麵的牆壁上貼一些綠色或藍色的畫(如森林或大海)。這些冷色調的牆紙進入視線,傳遞到大腦後,可以使情緒得到鎮靜,並有效地緩解焦慮和疲勞症狀,使人心境變得開闊。
細節小警鍾:
臨睡前使用電腦,可能給睡眠帶來不良影響。睡前使用電腦能使體溫升高,破壞體溫變化規律。在使用電腦的過程中,明亮的顯示屏,開閉程序的活動,都對眼睛和神經係統有強烈的刺激,使體溫處於相對較高的狀態。中樞神經晝夜溫差小,睡眠質量自然也就差了。
電腦的“後腦勺”千萬別衝人
一般用電腦的人都很注意防範電腦屏幕的電磁輻射,其實,電腦電磁輻射最厲害是電腦的“後腦”和兩側,所以最好別拿電腦的“後腦勺”衝著人。
電腦屏幕都是用含鉛玻璃製成,能夠遮擋輻射,而電腦兩側和後部是沒有這樣的屏蔽的,人如果對著這些部位就沒有任何防護。在很多寫字間裏,為了節省空間,電腦都是一個接一個的擺放,而寫字間的擋板無法遮擋輻射,對坐在前麵的人健康危害就很大,如果多台電腦還會有累積效應。最安全的擺放方式就是將電腦的“後腦”都靠著牆放,並且每台電腦之間的距離應在1米以上。實在沒有位置的,人離電腦的“後腦”的距離也要保持在1米以上。
細節小警鍾:
電腦熒光屏幕表麵存有大量的靜電,其聚集的灰塵借助光束的傳遞射到操作者臉和手的皮膚裸露處,如果平時不注意清潔臉部和手的裸露部分,時間長了就會引起皮膚幹燥、變黃,甚至引起皮膚病變,所以坐在電腦前的你最好兩三個小時就去洗一下裸露處。
冰箱貯食不要太長時間
美國佐治亞大學食品安全中心的專家建議,冰箱裏的食物雖然外表看起來還新鮮,但是實際上已經變質。對於熟肉類食物而言,在冰箱中的儲存時間不應該超過四天。
冰箱保存食物的常用冷藏溫度是4℃至8℃,在這種環境下,絕大多數的細菌生長速度會放慢。但有些細菌卻嗜冷,如耶爾森菌、李斯特氏菌等在這種溫度下反而能迅速增長繁殖,如果食用了感染這類細菌的食品,就會引發腸道疾病。
而冰箱的冷凍箱裏,溫度一般在零下18℃左右,在這種溫度下,一般細菌都會被抑製或殺死,因此,這裏麵存放食品具有更好的保鮮作用。但冷凍並不等於能完全殺菌,仍有些抗凍能力較強的細菌會存活下來。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冰箱如果不經常消毒,反而會成為一些細菌的“溫床”。
任何食品在冰箱裏的貯存時間都不要太長,最好做到隨買隨吃,因為貯存時間過長,既影響食品的鮮美,又易產生異味。還有一些水果,如香蕉、蘋果等,如果放久了也容易變質,一旦變質就會散發出一種對人體有害的氣體。
細節小警鍾:
一些人認為西瓜放在冰箱裏冰鎮後吃起來涼快、甘甜,殊不知常吃這樣的西瓜對健康有害無益。因為西瓜在低溫中冷藏後,瓜瓤裏的水分往往結成冰晶,這樣會刺激咽喉,易引起咽炎或牙痛等不良反應。因此買回西瓜後,在陰涼處放一會兒便吃,最好一次吃完。
手機使用的防輻射計劃
為了使手機對人體的危害降至最低,專家提議在使用手機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睡覺時別放枕邊
專家介紹,手機輻射對人的頭部危害較大,它會對人的中樞神經係統造成機能性障礙,引起頭痛、頭昏、多夢等症狀,有的還對人的麵部會有刺激感。
2.莫把手機當胸飾
手機掛在胸前,會對心髒和內分泌係統產生一定影響。即使在輻射較小的待機狀態下,手機周圍的電磁波輻射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3.放在褲袋會殺精
醫學專家指出,手機若常掛在人體的腰部或腹部旁,其收發信號時產生的電磁波將輻射到人體內的精子或卵子,這可能會影響使用者的生育機能。
4.不要在撥通瞬間接電話
手機在被撥通的那一瞬間的輻射是最強的,所以鈴聲剛響的時候不要去接,響過幾聲之後再接聽。
5不要忽視充電器的輻射
充電器在工作的時候所產生的輻射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所以,最好離充電器遠一點,電充足後,也別忘順手把插頭拔掉。
6.使用免持聽筒
使用免持聽筒能使你免於電磁波輻射的傷害,因為輻射不會沿著耳機線傳遞到身體裏。使用耳機的時候最好讓耳機線自然下垂,機子不要靠近身體,這樣便可以減少輻射。
7.雷雨天氣不要接打電話
當人被雷擊中時,皮膚的高絕緣性通常會產生一種屏蔽現象,使電流順皮膚流過而不會通過身體內部。但是當皮膚直接接觸液體或金屬等導電材料時,例如一部手機,就會打破這種屏蔽,導致內傷,而且致命性很高。
8.最好不要在車上打電話
由於車廂都是金屬外殼,所以大量的手機電磁波在車內來回反射。這些電磁波密度大大超過國際安全標準,嚴重影響了大家的健康。
9.手機信號弱時少聽電話
在弱信號環境下撥打手機,輻射明顯增大,人體對天線輻射的吸收也可能增加,所以,在手機信號不好的時候也要盡量避免打手機。細節小警鍾:
以下幾類人最好不要用手機:
1.孕婦和產婦,嚴重的電磁波輻射有致畸作用。因此,孕婦不宜使用手機。
2.未成年的小孩,強大的電磁波長期於腦邊釋放會影響小兒大腦發育,嚴重者會誘發腦瘤。
3.60歲以上的老人,電磁波會妨礙老年人大腦功能的正常發揮。
4.癲癇病患者、嚴重神經衰弱者、白內障患者、心髒病患者、甲亢和糖尿病患者等使用手機容易使他們的病情加重。
5.大病初愈者。
空調使用不當易誘發中風
中風一般多發於夏季,而夏季為什麼會是中風的多發季節?這與空調使用不當有關係。
限於經濟條件,一些居民家不是每個房間都安裝使用空調,這樣居室間就形成了溫差。這對老年人,特別是患有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的人來說,就容易導致腦部血液循環障礙而誘發中風。再則,長期待在溫度過低的空調間裏,人體排汗不暢,不利於血液循環,促使間接誘發中風的發生。
專家告誡大家,使用空調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7℃,盡可能減少進出空調房間的次數,以免一冷一熱對人體血管,尤其是腦部血管反複縮張而發生意外。老年人應盡量避免在烈日下活動,預防因大量出汗、血液濃縮、血流緩慢而導致中風發生。
細節小警鍾:
夏季盡量少使用空調,應保持房屋的良好通風,另外,還要1~2星期清洗一次空調過濾網,在夏季使用前和秋季使用後對空調要進行一次清洗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