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章:謹防職業病“殺手”:預防花1元,醫療能省9元錢(3 / 3)

2.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並大量飲水,這對控製該病很重要。

3.忌飲酒及吸煙,因為煙酒中的有害物質會對胃和結腸黏膜有刺激。

4.胃腸不適時應選擇溫和的飲食。

5.忌食動物脂肪、黃油、碳酸飲料、咖啡、糖果、巧克力、油炸食物、冰淇淋、橘子、葡萄、柚子等,這些食物會刺激腸黏膜,阻礙營養的吸收。

6.睡覺前不要進食。

7.如便秘可食用高纖維飲食,腹瀉宜改用少渣飲食,避免刺激性飲食。進餐後應在1~2小時之後就寢。

脂肪肝

一項關於機關人員的調查發現,89%的被檢查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其中43%患脂肪肝。

專家分析,機關工作人員大多以腦力勞動為主,平時精神壓力大,應酬多,體育運動嚴重缺乏,所以極易誘發脂肪肝、高血壓、乳腺小葉增生、空腹血糖增高等病症。

一般性輕度脂肪肝無明顯不適,中度以上至重度脂肪肝會出現四肢乏力、右肩背疼痛發脹、無緣無故地感覺到乏力、頭暈、口苦、口幹、口臭、食欲不好、飯後腹脹、惡心、肝區不適、大便忽幹忽稀等。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就醫,B超是診斷脂肪肝的最常用方法。

對策:

1.戒酒,尤其是烈性酒;不僅要限製交際性飲酒,也不要養成一個人單獨飲酒的習慣。

2.嚴格控製飲食,多吃低脂、低熱量、高纖維、高維生素食物,不吃或少吃動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飲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質的瘦肉、河魚、豆製品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防止營養過剩。

3.增加體育鍛煉,做到攝入與消耗的能量相平衡。可進行遊泳、慢跑(120步/分)等有氧運動,使心率達到100~160次/分,每周3~5天,每次持續20~30分鍾。

第八章 出差族職業病

腹瀉

腹瀉是消化係統疾病最常見的一種症狀,指排便的次數明顯多於平時,糞便變稀,有時便中帶膿、帶血。出差人員因環境變化、生活規律打亂、飲食不衛生等,易引起腹瀉。

對策:

多食用低脂少渣和高蛋白高熱能食物。

少吃粗糧、生冷瓜果、冷拌菜,少吃含粗纖維多的菜、堅硬不易消化的肉類、刺激性太強的辣椒、烈酒、芥末、辣椒粉等。

出差時,身邊最好準備一點治療腹瀉的藥物,一旦因環境改變發生“水土不服”而腹瀉時,應及時服用止瀉藥,並注意調整個人飲食。如果已經回來抵達本土,腹瀉仍然難止,可以喝些酸奶,因為酸奶中的乳酸菌可以在腸道內定植,從而取代其他不是你原腸道的部分細菌。

失眠

出差的人到了目的地之後,容易受到失眠的困擾——整夜盯著天花板數羊,卻毫無睡意。結果第二天,隻好黑著眼圈,無精打采地出現在重要場合,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對策:

如果僅靠自身調節,大部分人會在一周後,逐漸調整好時差。但是對於那些可能隻出差1周的人來說,通常沒有時間花在倒時差上,因此,出差時要學會管理睡眠,可以適當服用一點短效睡眠藥。這些藥物的半衰期通常隻有兩個半小時左右,吃完後很快就能入睡。此外也可適量服用一些褪黑素。

盡量選擇安靜的住宿地,睡前不要太興奮,可以洗一個熱水澡,不宜外出活動或飲酒,也不宜過多考慮第二天要做的事情。盡量培養一些睡眠習慣,如熟悉的睡眠姿勢,或是通過戴眼罩等方式來營造睡眠氛圍。

如果出差到海拔較高的地區,如青海、西藏等地,容易出現由於缺氧而造成的失眠,此時,可以通過適當吸氧來緩解症狀。

生殖器感染

經常出差住旅店,頻繁在公共澡堂洗浴、蒸桑拿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一段時間不注意個人衛生,就會覺得陰囊皮膚紅腫脹痛、行走時感覺墜脹不適,並伴有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

專家提醒,陰虱、睾丸炎、龜頭炎、尿道炎等生殖器感染可通過馬桶、浴巾、浴盆等傳播。在感染上此類疾病後,很多人的心理健康也會受到損害,甚至出現性欲低下、抑鬱的問題。

對策:

如果住衛生條件不太好的旅館,男性在使用坐便器時一定要避免直接接觸它,最好在馬桶圈上墊一張衛生紙;盡量避免使用旅館提供的毛巾、浴盆等用具;遊泳時要自帶毛巾、遊泳衣褲。

若感到自己有了生殖器瘙癢難耐,或者發炎症狀,一定要注意休息,多飲水,節製性生活,並及時到醫院就診。

第九章 司機職業病

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見病,慢性者遷延難愈,急性者症狀急重,均造成患者軀體和精神上的痛苦,生活和工作上的不便。可引起前列腺炎的常見病原體有:細菌、沙眼衣原體、解脲支原體、滴蟲、真菌等。主要原因可能是久坐、活動少、飲水少、經常憋尿、飲酒、吸煙、不能按時作息、性生活不規律,等等。近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前列腺炎患者中有相當比例為汽車司機,尤其以長途客運、貨運及出租車司機最為多見。

對策:

持續駕車1小時左右,應下車適當運動,活動腰髖,伸展四肢;長途駕駛可輪班操作,司機交替休息;平時多飲水,多排尿;注意個人及駕駛室衛生,發現身上有感染征兆時要盡快治療。另外,還須注意生活規律,堅持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和自信心,戒除煙酒,少食辛辣,防治便秘,經常熱水盆浴。外出駕駛時備好換用之厚薄幹淨衣物,注意防寒保暖。有症狀宜及早診治,延誤則治愈更難。

頸椎病

司機在開車的時候,長時間一個姿勢,而且眼睛盯牢前方、脖子挺直,容易導致頸部肌肉痙攣,發生頸椎微錯位,壓迫、刺激神經,出現頭部、肩部、上肢等處疼痛、發脹。開車時間越長,得頸椎病的幾率越高。

對策:

·在睡眠充足的情況下上路。

·駕車時盡量使頸、肩部肌肉放鬆,避免過度緊張,否則,會使肌肉內產生大量代謝產物乳酸,乳酸會刺激頸、肩部產生疼痛。

·夏季使用空調時,溫度不宜調得過低,更不宜直接吹頸、肩部。因為頸、肩部容易出汗,對風寒較為敏感,受風可致頸部肌肉僵硬、疼痛,也是頸椎病的重要成因。

·感到頸部疼痛或頭暈時,應立即將車停到路邊,保持均勻呼吸,休息片刻。

·在駕車休息時,可做擴胸、搖肩運動。也可采用“米”字功進行鍛煉,方法是取端坐位,全身放鬆,以頭做“筆頭”,反複寫“米”字5~10遍,每日堅持做2~3次。

自我按摩法

1.用食、中、無名指在對側頸部按揉,自上而下,共20次,對痛點多加按摩。

2.用食、中指按住同側頸後肌肉,同時做仰頭動作,共20次。

3.用拇指和其餘四指拿捏對側肩部肌肉,各20次。

4.用雙手拇指按揉枕後部的風池穴和肘部外側的曲池穴,以出現酸脹感為度,每穴各約1分鍾。

腰椎病

汽車司機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率比較高,這主要是開車時腰部的姿勢不良或持續不良姿勢過久,座位與方向盤的高度不協調,以及腰骶部受到長時間的顛震所致。

對策:

應把座位適當移向方向盤,不要使後背傾斜角度太大;盡量避免連續開車超過1小時;不要把駕駛室的溫度調得太低,涼氣對於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司機來說更容易誘發腰痛。預防腰痛最主要的措施是加強自身保護,即加強腰部肌肉的功能鍛煉,每天定期或休息時進行腰背部肌肉功能鍛煉。

每天堅持做1~2次頭頸部運動,包括前屈、後伸、左右旋轉運動,這樣可預防頸椎間隙變窄及生理曲度的變直。另外,在家裏可以整個身體趴在床上,手臂盡量向後伸展,像燕子飛翔一樣,使後背肌肉得到鍛煉。平時還可以多遊泳,因為遊泳的時候頭向上抬,頸部肌肉和腰肌都能得到鍛煉,而且不會對椎間盤造成損傷。

振動病

所謂振動病,就是由於長時間接觸振動所引起的人體血管、神經、骨與關節、肌肉等出現病變的一組病症,因此這種病被稱為振動綜合征。司機患振動病,主要是在駕駛各種機動車的過程中不斷受到振動引起的。

對策:

1.在駕駛車輛時,戴手套以緩衝振動。

2.座位靠背要富有彈性,以減輕振動幅度。

3.保養好車輛的減震器,使其始終處於良好的性能狀態。

4.盡量選擇平坦路麵行駛。

5.加強飲食營養,增強身體免疫力,定期進行健康體檢,發現病症及時治療。

便秘

便秘是司機朋友的一種常見病。這是因為他們在駕駛車輛時需要久坐不起,而又經常吃精細的食物,使胃腸蠕動減慢而導致便秘。

研究發現,司機如果經常便秘,胃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就會衰退,同時還會促使腸道內的細菌產生更多有毒有害的物質。這些有毒有害的物質通過血液循環進入大腦,不僅會引發多種疾病,還會導致大腦反應遲鈍,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下降,從而誘發車禍。

可見,保持大便暢通,防止便秘,對於司機能夠保證行車安全和身體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

對策:

定時進餐,定時排便。堅持做提肛收腹運動,一日數次。每日早晨喝一杯牛奶或喝一杯蜂蜜水,以利於排便。還要多吃雜糧、蔬菜、水果、蜂蜜、芝麻及其製品、鬆子仁、花生、桑葚蜜、香蕉、胡桃肉、肥肉等,這些食物都非常有利於排便。如果一旦出現便秘,要及時采取通腸、滑腸、潤腸、導瀉等方法進行醫治,但不要濫用急瀉藥物,可選用蜂蜜、上清片、通便靈、三黃片等。

第十章 教師職業病

頸腰受損

教師伏案批改作業、備課的時間較長,人在坐立時腰椎壓力是站立時腰椎所承受壓力的好幾倍,而且低頭伏案時頸腰部的髓核自然向後突出,時間長了以後,容易導致頸背部的軟組織受損、頸椎和腰椎的髓核突出,引發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這種病會演變為頸椎退化性關節炎,頸椎不時酸痛,嚴重時肩膀、背部出現無力感,甚至頭痛。如果頸腰椎部周圍的血管和神經受到壓迫,還會引起耳鳴、眩暈等症狀。

對策:

治療上述疾病有吃藥、手術、理療等方法,理療通過針灸疏通經脈、電療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按摩牽伸關節等方法可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最好的預防方法是加強運動。最好每天堅持1個小時以上的有氧運動,如慢跑、快走、非競技球類運動、騎自行車等。

在日常工作中除了注意勞逸結合、多運動外,由於職業帶來的風險因素,教師一旦感到身體有上述不適,一定要盡早及時就診。

聲帶息肉

長時間講課,聲帶疲勞過度、邊緣充血而導致聲帶息肉和聲帶小結,成為教師們的又一大煩心事。

對策:

注意聲帶的休息,少說話。不能使聲帶過度疲勞,避免長時間暢談;一旦出現聲啞,絕對禁止發聲說話,盡量少咳嗽,即使咳也應輕咳微咳;盡量不要大聲喊叫、吼叫,避免出現“聲嘶力竭”的情況,避免爭吵和高聲談話。

多飲白開水,飲食不宜過燙或過冷;少吃乳製品,因為乳製品會激發痰的分泌,進而影響聲帶。

注意教室的通風通氣,可在教室裏種養植物,避免過幹過潮和空氣汙濁。

保持大便通暢。

平時加強鍛煉,增強體質,預防感冒;避免粉塵、煙草及有害氣體的刺激;夏天少食冷飲,冬天遠離取暖設施。

聲帶息肉、聲帶小結可使用電子喉鏡切除,較大的息肉需要用息肉鉗夾除後再行電子喉鏡手術,複雜的息肉則需要進行全麻,然後做顯微鏡下切除。

粉筆綜合征

據報道,一名普通老師,寫5黑板的板書,大約就要用掉兩支半的粉筆。畢業班的老師一天最多需要上6節課,就相當於要“吸”掉12支粉筆。

慢性咽炎、哮喘、皮膚過敏……由上課寫字、擦黑板帶來的“粉筆綜合征”已成為廣大老師的頭號健康隱患。

對策:

專家建議,可以考慮推廣磁性水筆和白板書寫。另外,擦黑板時盡量遠離,可以暫時屏住呼吸,減少粉塵吸入。

注意發聲方法,不過度使用嗓子。多喝水潤喉。注意個人生活習慣,戒煙戒酒,避免辛辣、過冷過熱等刺激性很強的食物。

用完粉筆以後,應及時洗手,注意護膚,比如適當使用護膚霜。如果皮膚過敏的話,應經常洗臉,可以適當吃點抗過敏藥。

做好個人保健工作很重要。如果遇到眼睛發炎的話,應及時使用眼藥水。平時注意用眼衛生,保持雙手清潔,同時注意不要用髒手碰眼睛。

後 記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許多人的默默貢獻,閃耀的是集體的智慧。其中銘刻著許多艱辛的付出,凝結著許多辛勤的勞動和汗水。

本書在策劃和編寫過程中,得到了許多同行的關懷與幫助,及許多老師和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以下參與本書編寫的人員致以誠摯的謝意:廉勇、歐紅梅、周珊、張豔紅、柳絮恒、趙一、趙紅瑾、齊紅霞、齊豔傑、陸曉飛、趙廣娜、徐春豔、王非庶、李秀敏、王傑、張保文、李亞莉、何瑞欣、杜莉萍、李衛平、李敏、梁素娟、許慶元、姚迪雷、毛定娟、尹娜、王巧、楊婧、王娟娟、張豔芬、許長榮、王愛民、李琳、李偉楠、王鵬、羅華傑、武敬敏、甘豔河、閻妍妍、楊英、羅婷婷、李良婷、上官紫薇、楊豔利、於海英、曹慧利、肖冬梅、張乃奎。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借鑒和參考了大量的文獻和作品,從中得到了不少啟悟,也汲取了其中的智慧菁華,謹向各位專家、學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因為有了大家的努力,才有了本書的誕生。凡被本書選用的材料,我們都將按出版法有關規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但因為有的作者通信地址不詳,尚未取得聯係。敬請您見到本書後及時函告您的詳細信息,我們會盡快辦理相關事宜。

由於編寫和出版時間倉促,以及編者水平所限,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誠請廣大讀者指正,特馳惠意。

聯係人:邢先生

聯係電話:010-8286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