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人類組織,就產生了會議。經過氏族、部落、部落聯盟以及國家的漫長發展過程,今天,會議已成為現代社會開展政治活動、經濟活動、文化活動和其他活動的重要方式之一。
會議一詞有兩種含義,一是指有組織、有領導地商議事情的集會,如廠長辦公會、職工大會等;二是指一種經常商議並處理重要事務的常設機構或組織,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等。這裏是指第一種。
在國外,會議和會談、大會又有區別。《韋氏新大學詞典》認為,會議是“一種會晤的行為或過程”,如為了一個共同目的的集會。會談是“一種通常的、正式的意見交換”,例如磋商;“一種兩人或更多的人對共同關心的事情的商討”。“大會的確切含義一般指那些大型的正式的會議”。我們不必拘泥於這些解釋,可籠統稱為會議。
第一節會議的種類和作用
1.會議的種類
會議種類很多,其劃分標準多種多樣。按規模分,有大型會議、中型會議、小型會議;按級別分,有中央級、省市級、縣級會議直至居民小組會議;按機密與否分,有公開會議、內部會議、機密會議;按參加者身份分,有黨員會議、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會議、幹部會議、群眾會議;按國內還是國外分,有本國會議、國際會議;按參加會議的國家數目分,有雙邊會議(兩個國家)、多邊會議(三個或三個以上國家)。若按會議的性質分,有以下幾種:
(1)立法性會議。這是權力機構的會議,如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2)黨務性會議。這是政黨內部召集的會議,如黨的各級代表大會。它具有政策性強、有一定範圍限製的特點,某些會議還有一定的機密性。
(3)行政性會議。這是各級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召開的執行性、工作性會議,如企業的行政會議。
(4)業務性會議。這是各經濟部門、科技、文化、教育、衛生、體育、藝術等領域召開的專業性會議,如商業的供貨會、科技的展覽會、高等院校或科研單位的學術討論會、文藝單位的彙報會等。
(5)群眾性會議。這是非官方、非專業性的表達群眾意願的會議,如各群眾團體召開的慶祝會、紀念會和抗議集會等。
(6)交際性會議。這是旨在增進了解、發展友誼的會議,如文藝晚會、交誼舞會、聯歡會、茶話會等。
就一所商業公司而言,它的會議種類大致有:
(1)公司內部業務會議。包括定期經理會議、特別的經理會議、年度股東(或代理人)會議、公司董事會議等。
(2)涉外業務會議。它邀請的範圍不同,且名目繁多,包括從複雜的業務會議到半業務半社交的聚會。
隨著社會的發展,管理活動日益追求高效,會議方式麵臨一場嚴重的挑戰。傳統會議的方式是,與會者要集中到一個會議室來。為此,常出現這種情況:參加會議的人員花在旅途上的時間比開會的時間還要長;由於某主要發言者的缺席,不得不改變議題或議程;因某些關鍵性資料一時查不到,使整個會議遲遲作不出結論,甚至一無所獲。至於秘書人員為與會者的交通和食宿大傷腦筋,則是例行公事了。為避免上述狀況,電子會議應運而生。所謂電子會議,是指采用某種通信手段,在各種電子設備的支持下舉行的本地或異地的會議。電子會議從距離上分為本地和遠程兩種。本地會議又分兩種:有一個主會場幾個分會場的會議;有若幹個會場的會議。從支持設備看,電子會議又分為電話會議、電視會議和計算機會議三種。電話會議是采用程控交換機提供的電話會議功能實現的。電視會議是通過攝、錄像設備,數字傳真設備和慢掃描設備等實現的。它不僅提供了聲音信息,而且提供了文字、圖形和圖像信息。計算機會議是通過計算機數字通信設備而形成的智能化的靈活的會議形式,它提供了計算機對會議的管理和信息交換的支持能力。當然,電子會議也有不足之處。如有的無法目睹別人的反應表情,而這些無聲的反應常常是決定生意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另外,若主持會議的人掌握不當,則會使電子會議變成一連串無聊的獨白。一些利用過電子會議的企業還認為,電子會議的成本比傳統會議高。
2.會議的作用
會議在人類社會中應用十分廣泛,大至國際爭端、經國大業,小至基層單位的具體問題,常要通過會議去解決。這種廣泛的應用性,是由會議的重要功能決定的。會議的作用是:
(1)實施領導的重要工具
領導者實施領導有許多方式,其中的重要方式是開會。如上所說,會議是有組織有領導地商議事情的集會,也就是說,會議離不開領導。沒有不開會的領導,也沒有無領導的會議。由於會議是實施領導的重要工具,因此有人從領導工作的角度來研究會議,認為組織會議作為管理工作的一個方麵,是領導科學的範疇之一。
(2)領導貫徹民主集中製,實現決策民主化、科學化的必要手段
我國各級行政管理機構都實行民主集中製,黨的組織原則也是民主集中製。人民權力的行使、黨的集體領導、國家權力機關以及行政機關的集體領導都要通過一定形式的會議來實現。各級領導的首要任務是製定決策。要實現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必須要集思廣益,充分發揮幹部和群眾的智慧,這就需要召開會議來交換意見,研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