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老師,字寫得漂亮,還會繪畫,板書設計非常吸引人,學生像欣賞藝術品一樣,欣賞並研究他的板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便能很容易地記住曆史事件發生的時間、起因、經過,以及重要人物。學生學曆史興趣濃、成績好,顯然證明了老師書寫的長處。這樣,老師當然應該堅守住自己的長處,寫得更科學、更藝術、更吸引人,不要因為看魏書生一堂課有時僅有十幾個字的板書,於是回去後自己也減少板書了,這樣真就大錯特錯了。
當然也有這樣的老師,不善言辭,有人聽課就怯場;字不行,練了十幾年字,字仍寫得七扭八歪。可他不自卑,因他有一個優勢:善於進行個別輔導。不管教什麼班級,什麼水平的學生隻要經他輔導,全部學有動力,學有目標,學有方法,學有興趣。他教授時間不長,各類學生都有很大的提高,這就證明他的輔導功夫了得。他應該揚長避短,利用這方麵的長處,寫一些論文和專著。雖然他不善言辭,板書也不漂亮,可他極有可能成為輔導方麵的專家,變成特級教師。
我繼續說:“我們能說唱歌拿手的老師就可以在課堂上邊講邊唱嗎?”
會場上尖聲一片,可能認為不可行。此時省曆史教研室崔主任站起來說:“我就認識這麼一位老師,擅長唱,將知識點編成歌詞,一上課就唱給學生聽。教學效果很好。”我認為學生上這樣的課肯定感覺是享受,課前期盼老師早來,課上聽老師講,欣賞老師的唱,思考老師的歌詞,課後,不肯讓老師離開,考試成績好。這位老師不能因效仿魏書生的“六步法”,看到魏書生上課不唱歌,於是也克製了自己唱方麵的長處,從一位有特長的老師又變成平常的老師。很明顯這樣學習是偏麵的,那還不如不學。
我的主張是在堅持自己的優勢前提下,向他人學習。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和充實自己而不是抑製自己長處。一個人有許多長處固然好,若隻有一點長處,隻要能把這點長處發揮好,一樣能取得好成績。
一個人輕視另一個人時,愛將人家的長處歪曲成雕蟲小技。且不論雕蟲原指篆字書法這門藝術,僅是引申其全文——不起眼的技能,若要努力發展也會創造佳績的。如在小器物上雕刻這些小技能:桃核上刻舟;棗核上刻人物;牙簽上刻山水,都常給人以多角度的啟示。曾有一位中國微雕藝術家在國外表演時,外國朋友當場拔下一根發絲,請求在上麵刻字,藝術家頃刻之間,在頭發上刻了“福如東海,壽比南山”8個字,在放大鏡下外國友人看見了這8個字,驚歎不已,當場給出5萬美元以酬謝。
我18歲下鄉,19歲當班主任時與班裏幾位年齡大的學生就差一兩歲。未經過專業的師範訓練,對班級工作一竅不通,我知道自己的欠缺之處,但又不能自卑,於是就努力發現自己的優勢。
我的長處是善於商量。班級紀律差時,找班幹部共同商量,同學們幫我出了許多點子。用這些點子維持紀律,班級秩序比以前變好了。我不知道如何開主題班會,就與學生們共同商量,同學們幫我想出了提高班會質量的好點子。少數學生學農勞動時不積極,我與同學們商量想出了開展勞動競賽的辦法,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勞動積極性。
憑借商量的長處,從未帶過班的我,最終使班集體具有了超強的凝聚力。之後,離開農村,去了工廠,又到學校教書,擔任班主任,我一直謹記自己這一優勢,並努力發展著。
後來,擔任了書記、校長,靠著商量這二個字,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全體教職員工的積極性。6年多來,大家精誠團結,使學校麵貌發生了很大的改觀。
依靠著商量這兩個字,我也順利完成了給外省市學生的教學任務。
8年多來,中蘇邊界的黑河市,南寧、桂林、廣州、深圳;西部城市烏魯木齊、拉薩、蘭州、重慶東部濟南、南京、上海、廈門都留下了我教課的足跡。
為學生講課,比向老師彙報教改情況要複雜得多,困難得多。
有一次,教研部門的一位領導對我說:“魏老師,您把明日準備講的課文題目先告訴我們,我們組織學生預習一下,那麼講課成功的把握性不會更大嗎?”
“自1981年9月起,我上公開課就從未讓學生預習過,這次也還照常進行吧。”
“那失敗了該如何?”
“若失敗了我也不會有負擔,本來我就應真實地向老師們袒露一個真正的自我,暴露不足之處,才會得到老師們的幫助。”
“您是不存在負擔,但我們有壓力呀。”“為什麼?”“明日聽課的人會很多,從各地趕來的老師們,最遠的山區老師,花了3天時間,倒了4次車專程趕到這裏,如果失敗了,我們組織者會受到責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