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的某一天。請注意:到那時,各位同學都已是年過半百的人了。

地點:我們學校。需注意:到那時我校肯定不像現在這樣,僅有兩排平房夾著一個澇窪塘似的操場。

人物:在全國各個領域工作的當年的學生們。

事件:從四麵八方大家又聚在一起,從始至終的班會全過程。

為了把這次班會開好,學生們可以事先認真地寫一篇作文。在作文中將35年後班會的全過程寫清楚,之後在班會上朗讀自己的文章,看哪位同學的想象力既豐富又生動形象,符合邏輯。

學生們對這篇文章投入了極大的熱情,感動了自己,同時也感動了別人。

在文章中他們寫道:再過35年後,祖國早已實現了現代化。同學們中有些人是乘坐著高速列車、有些人自己駕駛著微型太陽能飛機、有些人駕駛以海水為燃料的氣墊船從渤海灣進入到雙台河口,來到了學校。

學校的麵貌早已讓很多在外省工作的同學無法辨認了。當年的兩棟平房早已變成了獨具造型的幾座大樓;在澇窪塘般的操場的東西兩側建有假山、噴泉、花園。操場中間草坪如茵,四周早已變成了塑膠跑道。

當然變化最大的還要屬同學們。大家都已是年過半百的人了。可是每個人還覺得正值壯年,看上去依然很年輕;大家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優異的成績,一些人已成了知名的數學家、企業家、文學家……一些同學成為了園藝工作者,精心栽培出了可以生長在盤錦鹽堿地上的棗樹、梨樹、桂花樹、梧桐樹,讓我們連大棵楊柳都不曾有的盤錦也如同江南城市一般,處處樹木蔥蔥、鳥語花香的……

原來最愛溜號、學習成績全班最末的同學步入社會後,深刻地感到沒文化的苦惱,勤奮刻苦自學專業知識,在一家文具廠變成了發明能手。他把自己親自製作的無塵粉筆獻給老師,當年的學生們爭著用這粉筆。寫字時粉筆的一端在輸出熒光粉似的物質,黑板上頓時變得色彩絢麗,寫完之後,用筆的末端對著字跡略微輕輕一掃,那些物質便又瞬間回到了筆內……寫這篇文章時每位同學都麵帶著微笑,那笑容中是對美好未來的期盼與憧憬。

我還常常引導同學們寫這樣的文章,題目為《日記一則》。月日便是1月1日,可是年份不是1993年而是2003年或是2030年,反正是今後的十年或幾十年。同學們考慮一下,到那時你會在怎樣的單位工作?環境如何?同誌們工作怎樣進行互相配合?幻想一下從早到晚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都幹了些什麼?

為了幫助學生從時間上拓展得更遠些,我還引領著同學們寫《給一萬年之後的中學生的一封信》。在萬年之後自己對中學生的學習、生活有什麼樣的設想,自己有什麼理想願望,或是在自己生命範疇內無法解決的難題,需要委托給萬年以後的中學生們來幫助。

我也引領學生自己假設是500年後的中學生,以那個時代的中學生的角度來給今日的人類寫一封信。以未來的眼光來看曆史,會看得更清楚些,可以看出什麼是應做的事;什麼是野蠻、殘酷、讓曆史倒退的事;什麼是愚昧無知的事;什麼是自認為正確事實上是又十分可笑的事情。

我深深體會到,當引領著同學們把目光投向自己的明天時,很多狹隘的、毫無意義的爭論都自然消失了。有極個別同學喜歡為眼下的一點點個人名利而斤斤計較的事,也無聲無息地銷聲匿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