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海爾為“小小神童”洗衣機申請了多項專利,所以從專利保護的角度來講,應該說,世界上隻有海爾能生產這種洗衣機。20世紀90年代,洗衣機都是向大的方向發展,世界上隻有海爾向小的方向發展,以前有1.5公斤的,現在不但有1.5公斤的,還有2公斤、2.5公斤等,都是係列產品了,到現在已經是12代了,市場前景非常好。
海爾的員工隻是轉換了一下思路,在別人向“大”的方向發展時,選擇向“小”的方向開發,把銷售的淡季做到了淡季不淡。這也說明了:隻要有開拓創新的精神,隻要有贏得市場的必勝信念,再加上一些巧妙靈活的創意,就能夠取得不錯的效益。
下麵這位中國商人在談到賣豆子時充滿了一種了不起的激情和智慧,他認為,如果豆子在他的手裏,便絕不會有淡季現象發生。他是怎樣做到的呢?
他說:如果豆子賣得動,直接賺錢好了。如果豆子滯銷,分三種辦法處理:
1.讓豆子漚成豆瓣,賣豆瓣;如果豆瓣賣不動,醃了,賣豆豉;如果豆豉還賣不動,加水發酵,改賣醬油。
2.將豆子做成豆腐,賣豆腐;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硬了,改賣豆腐幹;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稀了,改賣豆腐花;如果實在太稀了,改賣豆漿;如果豆腐賣不動,放幾天,改賣臭豆腐;如果還賣不動,讓它長毛徹底腐爛後,改賣腐乳。
3.讓豆子發芽,改賣豆芽;如果豆芽還滯銷,再讓它長大點,改賣豆苗;如果豆苗還賣不動,再讓它長大點,幹脆當盆栽賣,命名為“豆蔻年華”,到城市裏的各間大中小學門口擺攤和到白領公寓區開產品發布會,記住這次賣的是文化而非食品;如果還賣不動,建議拿到適當的鬧市區進行一次行為藝術創作,題目是“豆蔻年華的枯萎”,記住以旁觀者身份給各個報社寫個報道。如成功可用豆子的代價迅速成為行為藝術家,並完成另一種意義上的資本回收,同時還可以拿點報道稿費。如果行為藝術沒人看,報道稿費也拿不到,趕緊找塊地,把豆苗種下去,灌溉施肥,3個月後,收成豆子,再拿去賣。
如上所述,循環一次。經過若幹次循環,即使我沒賺到錢,豆子的囤積相信不成問題,那時候,我想賣豆子就賣豆子,想做豆腐就做豆腐!
看,這是一種怎樣的堅韌和智慧。他總能在看似淡季的時候賣出旺季的氣勢。他的經曆是在向我們宣示:人生沒有絕境存在,隻要用心去尋找創新的方法,任何困難都不會成為前進的障礙,隻會成為激發創意的元素。
在善於創新的員工眼中,不存在“不能做”的市場,即使市場開拓比較難,他們也一定能在困難中找到突破的基點,運用靈活的思維和方法去打開市場,去贏得市場。
閱讀思考:
1.你對“隻有淡季的思想,沒有淡季的市場”這句話怎麼看?
2.你的工作中有沒有通過創新使“淡季”變“旺季”的案例?
沒有做不好的事,隻有不會創新的人
麵對同一種工作,有的人認為無從下手,而有的人卻可以做得很好,其中的關鍵差別就在於能不能用創新的眼光去看待問題,用創新的思維去思考問題,並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這些能力都具備了,還有什麼工作是做不好的呢?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抱怨:
“這份工作太難了,根本就做不好嘛。”
“這麼難,讓我無從下手,可怎麼做啊?”
他們認為找不到方法來解決問題,自然工作是做不好的。這些隻能說是推脫之詞,隻有主動去找方法才會有辦法。
我們說:沒有做不好的工作,隻有不會創新的員工。隻要擁有創新的思路,工作中再大的障礙也會被夷為平地。
美國推銷奇才吉諾·鮑洛奇的一段經曆向我們證明了這一理念。
一次,一家貯藏水果的冷凍廠起火,等到人們把大火撲滅,才發現有18箱香蕉被火烤得有點發黃,皮上還沾滿了小黑點。水果店老板便把香蕉交到鮑洛奇的手中,讓他降價出售。那時,鮑洛奇的水果攤設在杜魯茨城最繁華的街道上。
一開始,無論鮑洛奇怎樣解釋,都沒人理會這些“醜陋的家夥”。無奈之下,鮑洛奇認真仔細地檢查那些變色香蕉,發現它們不但一點沒有變質,而且由於煙熏火烤,吃起來反而別有風味。
第二天,鮑洛奇一大早便開始叫賣:“最新進口的阿根廷香蕉,南美風味,全城獨此一家,大家快來買呀!”當攤前圍攏的一大堆人都舉棋不定時,鮑洛奇注意到一位年輕的小姐有點心動了。他立刻殷勤地將一隻剝了皮的香蕉送到她手上,說:“小姐,請你嚐嚐,我敢保證,你從來沒有嚐過這樣美味的香蕉。”年輕的小姐一嚐,香蕉的風味果然獨特,價錢也不貴,而且鮑洛奇還一邊賣一邊不停地說:“隻有這幾箱了。”於是,人們紛紛購買,18箱香蕉很快銷售一空。
鮑洛奇用創新的頭腦向我們演繹了一場精彩的“創意推銷劇”,醜陋的香蕉在他的手裏瞬時便成了具有南美風味的“奇物”,根本原因在於他善於從工作的困難中尋找突破口,並且積極地將自己的創意運用到工作中。
下麵這個故事中的主人翁也是在工作中巧妙地運用了創新的思路,打破了工作的僵局,並為產品立足市場打下了根基。
金星金筆廠在解放前是我國規模最大的金筆廠,它的產品“金星牌”金筆質量也屬上乘。
但是,在該廠初創之時,一般人都以“舶來品”作為時髦。國產金筆名不見經傳,想打開銷路很不容易。
當時上海永安等四大公司均有外國金筆出售,金星金筆廠要打開產品銷路,首先就要闖入四大公司,特別是永安公司。
因為永安公司一向標榜其經營宗旨是“環球百貨”,並以選貨嚴格、服務周到在消費者中享有盛譽,營業額也居四大公司之冠。國產商品都以進入永安為榮,仿佛一登“永安”龍門,商品就成了“精品”。
金星金筆廠創始人周子柏為了在永安櫃台上占一席之地,精心策劃,煞費苦心。
他動員所有的親戚朋友,時不時去永安公司問:
“有沒有金星金筆?”
“金星金筆還沒有上櫃呀?”
這一招,果然見效。
永安公司開始接受少量的金筆進行試銷。
在試銷期間,周子柏又自掏腰包,拜托親朋好友去把樣筆買走,以這種銷售假象來引起永安公司的注意。
由於“金星”金筆的質量過硬,逐漸地就有了真正的購買者。
在這種情況下,永安公司也樂於進貨了。
“金星”金筆能夠走俏,全靠周子柏善出奇謀,先把水攪混,再乘混水“銷筆”。
周子柏運用了一個巧妙的方法,讓永安公司“主動”為金星筆開辟一席之地。他也向大家證明了,再難的市場都是可以開拓的,隻要你有一個創新的頭腦。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況:麵對同一種工作,有的人認為無從下手,而有的人卻可以做得很好,其中的關鍵差別就在於能不能用創新的眼光去看待問題,用創新的思維去思考問題,並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這些能力都具備了,還有什麼工作是做不好的呢?
相信大家都讀過“把梳子賣給和尚”的故事。乍一看,這是一個難以完成的工作,卻有人可以做出很不錯的業績。原因就在於,他突破了傳統思維的限製,梳子除了用來梳頭發還可以做什麼呢?可以做紀念品。如果在其上刻上“積善梳”三字,其意義又非同尋常了,根據不同的香客身份贈送不同品種的梳子,市場也就更為廣闊了。
這就是創新的力量。擁有了創新的思維,可以讓看似難以逾越的困難迎刃而解,可以讓看似難以完成的工作順利進行。
閱讀思考:
1.為什麼說“沒有做不好的工作,隻有不會創新的員工”?
2.你有沒有麵臨難以完成的任務,而找到創新的方法將其圓滿完成的經曆?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創新型員工是企業的最大財富
作為企業發展的智慧源泉,員工有責任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融入創新元素,從而更為出色地完成任務。企業都喜歡具有創造力的、善於創新的創新型員工,而這類員工,也是企業最重要的財富。不能夠用頭腦為企業換價值的員工無法成為企業的優秀員工,而隻能被無情地踢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