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唉!咱就沒有那個命!”
“我缺錢作為資本!”
“我缺少平台,不然……”
“我沒有機遇,如果那個機會被我遇上了,我早就富了……”
“我沒有背景,要是我有一個有錢的爸爸……”
……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一些人這樣為自己沒錢找借口,抱怨命運的不公。其實,這是人們的通病。他們從來沒有考慮過,其實他們之所以窮,就窮在思維上。思維的貧窮導致行動的落後,行動的落後導致生活的貧窮。
世界上到處都是有才華的窮人,話說得不太好聽,但卻是一句大實話。這些有才華的窮人整天就想著讀完大學讀碩士,讀完碩士讀博士,甚至還要出國深造,考各種各樣的證件,以期在畢業的時候能找到一家好的雇主,得到一份好薪水。在他們的思維中,從來就沒有想過要開創自己的事業。那樣多危險啊。結果,博士、碩士給高中生老板打工的現象比比皆是。因此,如果不改變你的思維,即使你學到再多的知識,考到再多的證件,你依然是一個隻能為別人打工的打工仔。
有這樣一則故事:
古巴比倫城裏有個青年納胡拉,他生在一個奴隸家庭,從出生起就一直過著貧窮的生活,饑一頓,飽一頓。一直到他二十歲那年,在他的思維中他一直認為他的職責就是替富人們勞動,賺取一點點食品度日。他幹活十分賣力,比所有的奴隸都出色,但依然像其他奴隸一樣,過著貧苦的生活。盡管生活十分貧窮,納胡拉卻有一顆善良的心,他經常很熱情的幫助他周圍的窮人。
他的善行感動了神靈,神靈決定告訴他致富的天機。一天晚上,當他幹完一天的活,疲憊的躺在床上休息的時候,天神來到他的窗前,告訴他致富的秘訣。
納胡拉整夜都沒有睡著,神靈為他注入的致富思維產生了作用,納胡拉忽然對現實感到極度的失望和不滿,他在月光下苦苦思考如何致富,成為巴比倫城裏的大富翁。終於經過十年的努力,曆經坎坷的納胡拉成為一個擁有10萬金幣的富人。
這個故事雖然簡短,卻很有哲理,納胡拉如果沒有神靈為他注入的致富思維,他可能一輩子都還是一個可憐的奴隸。隻要改變思維,一無所有的奴隸也能成為富翁。
很多人看到比爾·蓋茨、李嘉誠等人的財富都很豔羨,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像他們一樣家財萬貫。其實,你要成為億萬富翁也不是沒有可能。這是一個創造奇跡的時代,人人生來都是平等的,本就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比爾·蓋茨、李嘉誠起初也是一文不名的窮人,但他們通過不懈的努力成為萬人景仰的富翁,他們致富的秘訣是什麼呢?答案就是思維,他們時刻都像一個富人那樣在思考,在行動,最終通過不息的努力,他們達到了自己人生的輝煌。康有為在“維新變法”運動中曾提出“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因此,你現在的貧窮並不可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貧窮是一種資源、貧窮是一種力量,更是一種財富,關鍵在於你要改變自己的貧窮思維,接受富有的思維,你就會像一個富人一樣思考,像一個富人一樣行動,最終你也可以成為億萬富翁。
金錢是一種思想,這是羅伯特·清崎在《窮爸爸,富爸爸》一書中提出的一個理念。隻有改變的你的思維,你才有可能富有,隻要改變你的思維,你也可以成為億萬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