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讓賺錢成為一種習慣?(1 / 3)

第七章讓賺錢成為一種習慣

隻有儲蓄財富才能水漲船高

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是:財富的增長不能僅靠儲蓄,但如果你一直做“月光族”,從不儲蓄,你也永遠不能成為富人。因此,在你開始獨立生活的初期,將你收入的一部分作為儲蓄積攢起來是完全必要的,隻有儲蓄你的財富才能使你的生活好起來,才能有進一步投資的資本。

在台灣,從小就立誌要做個有錢人的電台及電視節目主持人侯昌明,果真在29歲前買下人生第一棟千萬房子。夢想能實現,主要是因他徹底奉行自創的“防禦與攻擊”理論。在侯昌明眼裏,防禦就是儲蓄,靠著退伍後工作辛苦存下的120萬元,他順利熬過失業期;而在機會來臨時,也是靠著賬戶裏的積蓄撒網布局,為他帶來豐碩的利益。現年34歲的他,已累積超過1 000萬的資產。

小時候家境清苦的侯昌明,因為知道錢來得不容易,所以總是特別珍惜每一分錢,也因此養成他省錢的個性。看著打工賺來的錢,紮紮實實地存到自己的戶頭裏,就是侯昌明學生時代最大的滿足。當兵前,他已經存了50多萬元。

退伍後侯昌明的第一份工作,月薪才14 000多元,為了存錢,他跟了1萬元的會,因此每個月就隻剩4 000元的生活費。4 000元要怎麼過一個月?侯昌明算好每星期隻能花1 000元,為了省油錢,他把退伍後買的車子擱在一旁,改騎摩托車;同事找他出去玩,他會很直接地說自己沒錢,不會打腫臉充胖子。侯昌明知道,有多少錢花費多少,存夠了本,才有能力去創造未來。

一心隻想努力工作、拚命存錢的侯昌明,隨著主持工作越來越多,最高紀錄一個隻收入達14萬元,而他銀行戶頭數字也一路往上爬升,突破百萬大關。然而好景不長,1996年他手中的6個節目突然全部喊停,侯昌明隻好到民歌西餐廳唱歌,靠每個月不到1萬元的收入生活。還好戶頭裏的120萬元宛如定心丸,讓他得以熬過近5個月的空窗期,直到進入飛碟電台。

防禦做足了、子彈存夠了後,侯昌明開始上場打仗,也就是把部分錢拿來投資,並在29歲時,買下人生第一棟房子。即使現在侯昌明的手頭越來越寬裕,仍不改“鐵公雞”的個性,每個月收入的2/3,還是老老實實地存起來。翻開他的皮夾,永遠不會有超過5 000元的現金;資產超過1 000萬的他,隻有兩張銀行信用卡,隻要一刷卡,他一定馬上將刷卡的費用提領出來,放在信封袋內,用來提醒自己花了多少錢,絕對不動用到循環利息。

省吃儉用、努力賺錢存錢的侯昌明,已經替未來奠定了穩固的基礎,他認為許多人理財都是光想不練,而努力儲蓄,是邁向“錢途”的第一步。特別在高失業率、又不景氣的現在,理財先重守財,累積足夠的資本,才有辦法進可攻、退可守,立於不敗之地。

對所有的人來說,存錢是致富的基本條件之一,但是在那些未曾存錢者的心目中,最迫切的一個大問題則是:“我要怎樣做才能存錢?”

存錢純粹是習慣的問題。人經由習慣的法則,塑造了自己的個性,這個說法是極為正確的。任何行為在重複做過幾次之後,就變成一種習慣。而人的意誌也隻不過是從我們的日常習慣中成長出來的一種推動力量。

一種習慣一旦在腦中固定形成之後,這個習慣就會自動驅使一個人采取行動。例如,如果遵循你每天上班或經常前往的某處地點的固定路線,過不了多久,這個習慣就會養成,不用你花腦筋去思考,你的頭腦自然會引你走上這種路線。更有趣的是,即使你在動身之初是想前往另一方向,但是如果你不提醒自己改變路線的話,那麼,你將會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又走上原來的路線了。

養成儲蓄的習慣,並不表示將會限製你的賺錢能力。正好相反——你在應用這項法則後,不僅將把你所賺的錢有係統地保存下來,也使你步上更大機會之途,並將增強你的觀察力、自信心、想像力、進取心及領導才能,真正增加你的賺錢能力。

有位年輕人從賓州的農業區來到費城,進入一家印刷廠工作。他的一位同事在一家儲蓄公司開了一個戶頭,養成了每周存款5元的習慣。

在這位同事的影響下,這位年輕人也在這家儲蓄公司開了戶頭。三年後,他有了900元的存款。這時,他所工作的這家印刷廠發生財務困難,麵臨倒閉的噩運。他立刻拿出這900元來挽救這家印刷廠,也因此獲得了這家印刷廠一半的股份。

他采取了嚴密的節約製度,協助這家工廠付清了所有的債務。到了今天,由於他擁有一半的股份,所以每年可從這家工廠裏拿到25 000多元的利潤。

福特汽車公司成立之初,亨利·福特急需資金來推動汽車的生產及銷售。於是他向一些擁有幾千元存款的朋友求援,其中一位就是柯仁斯參議員。這些朋友皆義不容辭地幫助他,湊出了幾千元,後來因此獲得幾百萬元的紅利。

大財閥洛克菲勒,以前隻是一位普通的簿記員,他想到了要發展石油事業,在那時候,石油甚至還不被認為是一種事業。他急需資金,由於他已養成了儲蓄的習慣,而且也已被證明能夠維護其他人的資金,因此,他在沒有任何困難的情況下,借到了他所需要的資金。

洛克菲勒財富的真正基礎,就是他在擔任周薪隻有40元的簿記員時所養成的儲蓄習慣。

許多生意人不會輕易把他們的錢交給他人處理,除非這人能夠證明他有能力照料自己的錢,並能妥善地加以運用。這種考驗是十分實際可行的,但對那些尚未養成儲蓄習慣的人來說,可能就要經常感到難堪了。

羅伯特·清崎說,長久的財富都是建立在存錢的基礎上。如果你不存錢,賺錢是不會帶給你財富的;如果不存錢,即使繼承百萬錢財,也不會讓你變得有錢;如果不存錢,即使贏得彩票也沒有用。投資可以讓你致富,但是不存錢就沒有錢投資。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一定得通過存錢,沒有快捷方式,也無法繞道而行。每一位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都致力於存錢。

在今天這個賺錢是為了花錢,崇尚消費的社會裏,許多人常常因為花錢過度而陷入窘境。營銷大師讓我們相信,花錢是很酷的事,每天成千上萬的廣告轟炸我們,要我們花錢、花錢、花錢。他們做得十分成功,以致許多人困惑自己究竟是誰、擁有什麼?

缺錢不是問題,不存錢才是問題。存錢可以讓你變得有錢、獲得自由,但是多數人都被自己的花錢習慣網住。根據1998年美國統計局派翠克·普瑟所做的調查,年齡在24~64歲的勞工(660萬人)61%沒有任何一種退休存款。

很多時候,金錢上的事非我們所能控製。我們不能控製賺多少錢、不能控製課稅額度,不能控製通貨膨脹的幅度,也不能控製投資的回收。我們在金錢上唯一能控製的,就是決定花多少錢。你不能控製國家的經濟,但是你可以控製你自己的經濟。

達成財務自由不需花一毛錢,它不是禮物,也不容易做到,但它是免費的。購買東西,才是需要花錢,且讓你無法存錢、無法投資、無法進入贏家之列的行為。當你開始存錢,就是投資自己,投資愈多,愈早買到你的自由,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如果你不存錢,“艱難時日”就會不請自來,工人可能會在經濟蕭條時丟了工作;公司一破產,職員就會失業;當主人們要炒仆人魷魚,原來的仆人的生活就失去了依靠。可以想像得到,失業的人們如果一如既往地把工資收入用於消費,而不做任何儲蓄,那麼他們一定會陷入悲慘的景地。可是,他們完全可以避免這樣的遭遇——在家裏或者在銀行存點錢,至少可以保證自己在找到新工作之前比較從容,可以喘口氣。舉例來說,10 000元的積蓄雖然不是很多,但是對一個貧困中的人而言,其作用無可估量,甚至可以保證這個人順利地走向未來的自立之路。

財富的價值固然不能就金錢本身來估量,聚斂財富的貪婪欲望也應該被正確引導和遏止,但是,我們必須正視金錢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好處,沒有足夠的金錢,就不會有舒適、安全的生活,就難以實現誠實和自立。渴望成為富人過上富有生活的人們,在這裏給你們一個忠告:學會儲蓄是學會生活的開始!不管你現在生活得多麼艱苦,記得每月都要存一點錢以備將來不時之需,因此不要在一月內花光你一月的收入,不要在一年內花光你一年的收入。真正實踐這個忠告,你將遠離那些依靠別人、沿街乞討的悲慘生活。不管是哪個階級的人,不管是男是女,都應該依靠自己本身,讓自己的積蓄為自己充底氣。有這樣一句格言:“袋中有錢勝過朝中有人。”節省了1元錢你就向前跨出了一步。節省和儲蓄金錢是自我克製的謹慎和富有遠見的智慧的最好表現。這是未來安穩生活的良好開端,是自立生活的種子。

一個穿著體麵的工人在布蘭福德儲蓄銀行和銀行經理談起話來。他告訴經理,到現在為止,他有接近80英鎊的存款。但是他以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酒鬼。他之所以開始存錢,是因為受到妻子的激發。很偶然的一天,他看到了妻子的存折上麵有20英鎊,他想:“我向來這麼揮霍,她還能存下這麼多錢,如果我也配合她,那豈不會存得更多?”從此,他努力戒酒,也努力工作,謹慎花錢。最後他表示,他家能有這樣一筆存款,主要的功勞在於他的妻子和儲蓄銀行。如今,他的生活再也不像以往那樣拮據不堪了。他可以有計劃、有規律、有底氣地過著幸福的生活。

如果你沒有錢,而且也尚未養成儲蓄的習慣,那麼,你永遠無法使自己獲得任何賺錢的機會。這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事實。

我們再重複一次也無妨,幾乎所有的財富,不管是大是小,它的真正起點就是養成儲蓄的習慣。

把這個基本原則穩固地建立在你的意誌中,那麼,你將走上經濟獨立之途。

一個男人因為忽略了養成儲蓄的習慣,以至於終身工作勞苦,無法擺脫。這是一個悲慘的景象。然而,在今天的世界上,卻有數以百萬計的人,過著這種生活。

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自由”。如果沒有相當程度的經濟獨立,一個人就不可能獲得真正的自由。這是一件相當可怕的事。一個人被迫待在一個固定的地點,從事一件固定的工作,每周,每天要做上好幾個小時,而且要做上一輩子。從某些方麵來說,這等於是被關在監牢裏,因為一個人的行動已經受到限製。事實上可能還比不上監獄中的“模範囚犯”,有時候甚至比一般囚犯還更可悲。因為,被關在監獄中的囚犯,至少不必再費神為自己去找個睡覺的地方,以及為自己找些吃的東西和穿的衣服。

要想逃避這種自由被剝奪的無期徒刑,唯一的方法就是養成儲蓄的習慣。然後永遠保持這個習慣,不管你必須做多大犧牲。對於我們上麵所指的這些人來說,除了這方法之外,再也沒有其他方法可以逃避這種困境了,除非你是很少數例外中的一分子。

在獨立生活的初期,儲蓄銀行對人們的幫助是多方麵的,它能使年輕人不被債務纏身,還為他們存放了以後必要的財富,保證他們不會在突發事件麵前束手無策,還能仁慈而慷慨地幫助不幸的人們。這難道不是一件值得讚歎的事情嗎?

正直的人厲行節約,注意細水長流,不會大手大腳、胡支濫花,他絕不會淪落到打腫臉充胖子或舉債度日的地步。

——塞繆爾·斯邁爾斯

流動的金錢才能創造價值

財富的積累需要儲蓄,但如果一直儲蓄,不思投資,那麼錢就成為死錢。你雖然不會為沒錢生活而憂慮,但你也永遠不能成為億萬富翁。錢就像水一樣,隻有流動起來了,才能創造更多的價值。

一位理財學者曾這樣說過:“認為儲蓄是生活上的安定保障,儲蓄的錢越多,則在心理上的安全保障的程度就越高,如此累積下去,就永遠不會得到滿足,這樣,豈不是把有用的錢全部束之高閣,使自己賺大錢的才能得不到發揮了嗎?再說,哪有省吃儉用一輩子,在銀行存了一生的錢,光靠利滾利而成為世界上有名的富翁的?”

“不過我並不是徹頭徹尾地反對儲蓄。我反對的是把儲蓄變成嗜好,而忘記了等錢存到一定的數目時拿出來活用這些錢,使它能賺到遠比銀行利息多得多的錢。還反對銀行裏的存款越來越多的時候,心裏相應的有了一種安全感,覺得有了保障,靠利息來補貼生活費,這就養成了依賴性而失去了冒險奮鬥的精神。”

不少人認為錢存在銀行能賺取利息,能享受到複利,這樣就算是對金錢有了妥善的安排,已經盡到了理財的責任。事實上,利息在通貨膨脹的侵蝕下,實質報酬率接近於零,等於沒有理財,因此,錢存在銀行等於是沒有理財。

每一個人最後能擁有多少財富,是難以預料的事情,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將錢存在銀行隻能保證生活安定,而想致富,比登天還難。將自己所有的錢都存在銀行的人,到了年老時不但不能致富,常常連財務自主的水平都無法達到,這種事例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選擇以銀行存款作為理財方式的人,無非是讓自己有一個很好的保障,但事實上,把錢長期存在銀行裏是最危險的理財方式。

通常貧窮人家對於富人之所以能夠致富,較正麵的看法是將其歸之於富人比自己努力或者他們克勤克儉,較負麵的想法是將其歸之於運氣好或者從事不正當或違法的行業。但這些人萬萬沒想到,真正造成他們的財富被遠拋諸於後的,是他們的理財習慣。因為窮人與富人的理財方式不同,窮人的財產多是存放在銀行,富人的財產多是以房地產、股票的方式存放。

卡耐基身上曾發生過這樣一則真實的故事。一次卡耐基的鄰居——一名老婦人把卡耐基叫到她的家中。央求他為自己辦點事。

卡耐基說:“老人家,您有什麼需要我幫助的,盡管說吧!”

老婦人說:“卡耐基先生,我知道,你是一個誠實的好人,我信任你。請你進來吧,跟我過來。”

她掏出鑰匙,打開臥室的門。這間臥室簡直就是一間密室,沒有窗,隻有一個窄窄的窗洞,門也很厚,關得嚴嚴實實的。

卡耐基隨著老人進到這間密室,不知道這神秘莫測的老婦人要做什麼。

老婦人鎖上臥室的門,彎腰從床底下拖出一隻皮箱。開了皮箱的鎖,掀開蓋子。

卡耐基定睛一看,滿滿一箱嶄新的鈔票!

“卡耐基先生,”老婦人說,“這是我先生留給我的錢,一共是10萬美元,全是50元一張的鈔票,一共應該是2 000張。可是,我昨天數來數去,就隻有1 999張。是我人老了,沒數對呢,還是真的少了1張呢?如果是真的少了1張,那就奇怪了,我從來沒有拿出過1張鈔票的。卡耐基先生,我請你來,是想請你幫我數一數。誰都不知道我私下藏了10萬美元,我相信你,所以請你來幫我這個忙……”

卡耐基感到非常驚詫。

忙了老半天,鈔票終於數完了,正好是2 000張,10萬美元。老婦人高興得像個小姑娘似的跳了起來。

卡耐基抹了抹額頭上的汗,說:“老人家,您這麼一大筆錢,為什麼不存到銀行呢?存起來的話,每年的利息都不下1萬美元呢!”

老婦人沉默不答。

“像這樣放在家裏,反而讓您提心吊膽,”卡耐基繼續對她做思想工作,“如果存到銀行裏,不必擔心會少了一張或幾張,既安全,又有利息。”

老婦人心動了,“就委托你去給我存上吧!”

等到卡耐基把存折給老婦人拿回來,老婦人把存折湊到眼前仔仔細細地看,見那上麵有一行字。

“這一張小紙條就是10萬美元麼?10萬美元,一整箱嶄新的鈔票就這麼一張小紙條麼?”老婦人嘀咕著。

沒過兩天,老婦人又把卡耐基請了過去。她拿著那張存款單說:“卡耐基先生,這張輕飄飄的紙條,我心裏怎麼也不踏實。這不會是騙局吧?”

卡耐基說:“老人家,這不礙事的……”

老婦人緊接著說:“唉,卡耐基先生,我真的是放不下這顆心。我看不到我的錢,就覺得好像沒有了似的。不瞞你說,以前我每天都要把那10萬美元現鈔數上一遍的。兩天沒數我的錢了,我都手癢難耐啦!卡耐基先生,再勞駕你一次,你馬上就去銀行把現款給我取出來吧!”

卡耐基無可奈何,隻好照辦了。

老婦人的做法其實是可笑的,如果那筆錢一直存在她的密室裏。那錢就永遠也不會增加,活錢變成了死錢,就像活水變成死水一樣,不會長久。

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曾對資金做過生動的比喻:“資金對於企業如同血液與人體,血液循環欠佳導致人體機理失調,資金運轉不靈造成經營不善。如何保持充分的資金並靈活運用,是經營者不能不注意的事。”這話既顯示出這位企業家的高財商,又說明了資金運動加速創富的深刻道理。

有的私營公司老板,初涉商場比較順利地賺到一筆錢,就想打退堂鼓,或把這一收益趕緊投資到家庭建設之中;或把錢存到銀行吃利息;或一味地等靠穩妥生意,避免競爭帶來的風險,而不想把已贏得的利潤又返回投資做生意再去賺錢,更不想投資到帶有很大風險性的房地產、股票生意之中。從而造成把本來可以活起來的資金封死了,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傑克早年並不富有,他的生活是艱難的,但即使經濟不寬裕,他的母親總是盡一切力量在可能的時候,給他最特別的款待。無論何時她有了額外的錢,她一定會為孩子們買點什麼。也許為傑克買一個新遊戲機,或者帶他們去看露天電影。由於孩子們通常消耗的隻是生活所需,所以傑克想這也是他母親給自己一些快樂的方式。傑克認為,他們總是在一有了額外的錢就把它花掉,因此他們從來沒有多餘的錢可以存下來。

當傑克開始賺到可觀的錢的時候,他注意到一些奇怪的現象。即使他的錢夠開銷,但是似乎每到月底仍然是一毛錢不剩。

多年以前,傑克想第一次投資置產。他知道他至少需要3萬美金的現款,但傑克一輩子也沒有存過那麼多錢。所以他訂出一個時間表,想在6個月以內存夠錢。一個月要5 000美元才行。這個數目似乎很遙遠,但是傑克憑著信心就這麼開始了。

你家裏有沒有一個專門放賬單的籃子或是抽屜?一個你可能一個月會去看一次準備付錢的地方?傑克有。而他做的是把你稱作“增添期款”的新賬單放進檔案裏。每個月5 000美元的賬單看起來似乎很難達成,事實上,在最初一兩個月傑克試著想不理它。不過他還是照計劃執行,並且試試看有什麼其他方式,可以確保這筆額外的賬單可以和其他賬單一塊兒付清。

一件有趣的事開始發生了。因為傑克專心生財並且保住他賺到的5 000美元,他愈來愈注意到他常把自己的錢輕率地隨處散掉。他也開始留意到一些機會,是他以前沒有注意到的。他也想到,他以前在工作上隻會投注精力到某個程度,現在由於他必須有額外收入,他就在從事的事上投入多一點精力,多一點創造力。他開始冒比較大的風險,他要客戶為他的服務支付更多的代價。他為他的產品開拓新市場,他找到利用時間、金錢和人力的方法,以便在較少時間內做完更多的事情。借著給他自己稱作“頭期款”的賬單,他加強、放大了他一向就擁有的能力。

人的生命在於運動,財富的生命也在於運動。作為金錢可以是靜止的,而資金必須是運動的,這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資金在市場經濟的舞台上害怕孤獨,不甘寂寞,需要明快的節奏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把賺到的錢存在手中,把它靜置起來,總不如合理的投資利用更有價值,也更有意義。

猶太人的金錢法則就是:錢是在流動中賺出來的,而不是靠克扣自己攢下來的。他們崇尚的是“錢生錢”,而不是“人省錢”。有個猶太商人說:“很多人如果把錢流通起來,就會覺得生活上失去了保障。因此,男人每天為了衣、食、住在外麵辛苦工作,女人則每天計算如何盡量克扣生活費存入銀行,人的一生就這樣過去,還有什麼意思呢?而且,當存折上的錢越來越多的時候,在心理上覺得相當有保障,這就養成了依賴性而失去了冒險奮鬥的精神。這樣,豈不是把有用的錢全部束之高閣,使自己賺錢的機會溜走了嗎?世界上哪有靠省吃儉用一輩子,在銀行存了畢生的錢,靠利息滾利息而成為世界上知名的富翁呢?”

其實,經營者最初不管賺到多少錢,都應該明白俗話中所講的“家有資財萬貫,不如經商開店”、“死水怕用勺子舀”這個道理。生活中人們都有這樣的感覺,錢再多也不夠花。為什麼?因為“坐吃山空”。試想,一個雪球,放在雪地上不動,它永遠也不可能變大;相反,如果把它滾起來,就會越來越大。錢財亦是如此,隻有流通起來才能賺取更多的利潤。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資金的生命就在於運動。資金隻有在進行商品交換時才產生價值,隻有在周轉中才產生價值。失去了周轉,不僅不可能增值,而且還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如果把資金作為資本,合理地加以利用,那就會賺取更多的錢。

人的生命在於運動,資金的生命也在於運動。作為金錢可以是靜止的,而資金必須是運動的,這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資金在市場經濟的舞台上害怕孤獨,不堪寂寞,需要明快的節奏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把賺到的錢存在手中,把它靜置起來,總不如經營者用以參與市場競爭。因此,奉勸那些儲存過多金錢的人:盡管你家有萬金,你還是應該繼續努力,而不能“坐吃山空”。從這一古訓出發,你可以得到如下啟示:既然剩餘價值是從貨幣——商品——貨幣中流通中產生的,那麼,為什麼不用已有的錢財去投資經商,而把它死存呢?

當然從事經營,風險是時刻存在的。古人講:“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盈利是與風險並存的。

在金錢的滾動中,在資本的運動中,發揮你的才智,開啟你的財商,你就可能成為新的富豪。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呂氏春秋》

億萬富翁會將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裏

華人首富李嘉誠曾這樣說:“正像日本商人覺得本國太小,需要為資金尋找出路一樣,香港的商人也有這樣的感覺。說一個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根據投資法則,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隻籃子裏。”投資不能把全部希望隻押在一起,正所謂雞蛋分籃,分散風險。投資多處下手,則會多點收獲。

有這樣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非常聰明的農夫,要進城去賣雞蛋,但進城的路非常顛簸難走,他為了不讓雞蛋在路上打破,於是將一籃子雞蛋分裝在很多個籃子裏。結果到達城裏之後,打開籃子,發現隻有一個籃子的雞蛋破了,其餘都完好無損。

這個小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就是將我們的財富分裝在不同的籃子裏,投資在不同的領域,以尋求最大的回報。

聯合利華是一家有100多年曆史的老牌公司,它經久不衰並成為“世界食品工業之王”,它之所以能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與其經營方針和管理體製是分不開的。

商品多樣化和商標多樣化是聯合利華經營管理上的一大顯著特點,也是它最巧妙的經營之道。聯合利華的許多名牌產品走俏世界,但沒有冠以統一的聯合利華的商標,都以獨立的形象出現在消費者麵前。這樣,商品、商標的多樣化避免了單一、呆板的消費形象,給消費者以豐富多彩的感覺,滿足了人們好奇的心理。同時,也避免了一種商品品牌牽連公司其他商品的風險,它的每一類產品,都有幾種到幾十種的不同品牌。使公司始終處於“東方不亮西方亮”的有利位置。

合理讓利和以退為進是聯合利華發展史上多次使用並因此獲得更大利益的經營策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和獨立運動風起雲湧,聯合利華在非洲的許多小公司都麵臨著巨大的危機。當時聯合利華在權衡利弊後采取了以退為進的經營策略,較好地照顧了非洲國家的利益。雖然看起來公司為此讓了許多利,但實際上換來的是更大的經營空間和政府支持,聯合利華在這些非洲國家取得了更加長遠的利益,對公司的發展也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聯合利華有一句經商準則,即“誠實、正直地從事商業活動並尊重其所涉及的各方利益”。這也許是聯合利華成功的奧秘。

高度集中的管理體製是聯合利華製勝的又一法寶。公司體係龐大但管理機製卻非常集中,組織十分嚴密。聯合利華的管理機製可謂精簡、高效,在倫敦和鹿特丹的公司總部都隻有一名董事長、一名副董事長和一名秘書,它在全世界子公司的體係也一樣。這樣的管理體係可以統一協調市場經營和管理,提高和保證工作效率。

聯合利華非常重視人才的選拔和培訓。隻有不斷完善員工及管理層人員的配合,才能使整個公司團結起來,做最充分的人力資源的利用。

聯合利華還決定以核心事業為主,削減不必要的周邊企業,同時規定創辦新事業的標準,必須以融入資本7%的淨利作為前提。為積極開發成長型的新興市場,滿足目標市場的確實需求,對研究開發部門的改革也相當大。現在聯合利華已在全球增設50個研究開發中心,根據中心所在的市場需要,有針對性地研究和開發新產品。

“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除非你有虧不完的錢。”

出乎大多數人所料,富人大多過著很乏味的生活,他們不愛換工作,很少有人再婚,家裏孩子較少,甚至不愛搬家。富人的生活沒有太多意外或新鮮,穩定性是他們的共同特色。

表現在投資上,富人也主要采取穩紮穩打的方式。這種觀念有效地降低了富人理財的風險,為度過未來的經濟危機做好了良好的鋪墊。簡而言之,就是運用組合的手段,分散投資的風險。

比爾·蓋茨是首屈一指的世界富翁,他的財富富可敵國。

富則富矣,但蓋茨並不“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裏”,而這也是他投資聰明之處。

蓋茨看好新經濟,但同時認為舊經濟有它的亮點,也向舊經濟的一些部門投資。美國《亞洲華爾街日報》評論說,蓋茨的投資戰略令人感興趣的是:“蓋茨看到了把投資分散、延伸到舊經濟的必要性,而他的好友巴菲特卻沒有看到把投資分散到新經濟的必要性。”巴菲特素有華爾街“股王”之稱,他的投資對象都是舊經濟部門公司。

蓋茨分散投資的理念和做法由來已久。據《亞洲華爾街日報》報道,蓋茨1995年就建立了名為“小瀑布”的投資公司。這家設在華盛頓州柯克蘭的公司單單為蓋茨的投資理財服務,主要就是分散和管理蓋茨在舊經濟中的投資。這家公司的運作十分保密,除了法律規定需要公開的項目,其活動的具體情況很少向公眾透露。不過根據已知情況,這家公司的投資組合共值100億美元。這筆資金很大部分是投入債券市場,特別是購買國庫券。在股價下跌時,政府債券的價格往往是由於資金從股市流入而表現穩定以至上升的,這就可以部分抵消股價下跌所遭受的損失。同樣,小瀑布公司也大量投資於舊經濟中的一些企業,並以投資的“多樣性”和“保守性”聞名。

在蓋茨對舊經濟部門的投資中,對比較穩健的重工業公司的投資已取得相當好的成績。據報道,蓋茨通過小瀑布公司收購了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78%的股票,這些股票的價格比上一年差不多上漲了一倍。由於著名的通用動力公司宣布要購買這家造船公司,該公司的股價又上升了約24%。蓋茨對加拿大國家鐵路公司的投資也給他帶來豐厚的回報,該公司當年股價上升約33%。

和巴菲特類似,小瀑布公司也喜歡向公用事業公司投資。美國報刊認為,公用事業股雖然一般說來上漲較慢,但抗跌性則很強,是較穩妥的投資對象。蓋茨通過小瀑布投資公司已擁有渥特爾·泰爾動力公司59%的股票。這家設在明尼蘇達州的電力—能源分配公司當年的股票也有所上升。蓋茨對華盛頓州的電力和天然氣公司——阿維斯塔公司以及新墨西哥州的公用服務公司也有投資。

蓋茨的投資不少是從長期著眼的,例如投資於阿拉斯加氣體集團公司和舒尼薩爾鋼工業公司。他的投資代理人拉森就把小瀑布投資公司稱為“長期投資者”,“在這個意義上有點像巴菲特”。

紐約投資顧問公司漢尼斯集團總裁格拉丹特在概括蓋茨的投資戰略時說,投資者,哪怕是蓋茨那樣的超級富豪,都不應當把“全部資本押在漲得已很高的科技股上”。這就是說,就連蓋茨這樣的超級富豪都不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裏。

韓國高龍集團總裁李東燦早年從事過尼龍絲生產、進口貿易。起初由於尼龍絲織的衣服富有彈性,價格比棉織品便宜,市場較大,李東燦的生意較為順利,尼龍絲的生產發展迅速,新廠蓋了七八家,許多小客商都彙集在他的旗下,他當時也一門心思放在此項業務上,認為隻要借市場流行的大勢千方百計做大這門買賣,企業就會一勞永逸。

不久,市場的變化猶如一盆冷水澆將下來,先是國際市場尼龍絲生產不景氣,紡織業出現產品滑坡,原製定的出口計劃受挫,大批訂單被退回;後是流傳一種說法:尼龍絲服裝產生靜電,有害身體。這給李東燦以巨大的打擊,資金無法回籠,倉庫的貨出不去,公司又鬧內訌,眼看公司就要關門。

李東燦急中生智,決定多路出兵去借錢,先解燃眉之急,然後去找科學界澄清謠言。他派出財務上的得力人員向公司的零售客戶籌集資金,又說通了“三慶物產”公司的總裁融通了一大筆錢,穩住了生產。不久韓國官方論證也表明了“靜電有害”是無科學根據的,尼龍絲生產才開始好轉起來。

李東燦有了這次教訓以後,他決定公司多生幾個“兒子”,分為15個附屬機構,兼做石油貿易、運輸業、房地產、旅遊業等項目的生意,聯合一些大的建築公司搶占有利地域,開發旅遊設施。近年來,高龍集團把生意擴展到日本、泰國等地,都是以紡織業為龍頭,帶動其他子公司的生意。這一招搞活了公司,也有了應付突發性市場危機的支撐點。

多生幾個“兒子”的策略,日本人稱之為“分家藝術”。由大變小,企業可以永葆青春,因為每當一個龐大的企業很難達到經營效率的頂峰時,進行適當的分家,更有利於企業的發展。

企業分家,在市場尋找適宜自身發展的道路時,很像自然界的蜜蜂分群。蜜蜂在一個蜂巢裏擠滿時,蜂巢周圍就會聚集很多蜜蜂。當選出部分精銳的蜜蜂飛出去采蜜後,就會建立新的蜂巢,蜂巢再次擠滿,就會出現新的分家。

綜上所述,“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是所有成功的富人的一條成功哲學之一。要想成為億萬富翁,必須學會這條商業法則,養成習慣。

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

——商界金律

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很多人都會羨慕偉人的功成名就,可是大家卻忽略了偉人背後的故事,像愛迪生從小的時候就很注意在小的事情上培養自己的興趣,從自己動手做一個小小的衣架,擺弄一個不起眼的玩具,這些都給了他很大的啟迪,為自己將來成就事業奠定了良好的做事風範。當他發明電燈的時候,如果不是從每一個細小的金屬絲開始,一步一步地來做實驗,他就不可能成功。

小小的電燈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做事態度。不要羨慕別人,每一個人都是最佳的主角。培養自己細心做事的態度,做好小事,才會成就一番大事。

早期人們用手工製衣的時候,縫衣針的針孔是圓形的,上了年紀的老人用這樣的縫衣針非常的不方便,引線的時候由於視力的下降常常很難一下子就將線穿過針孔。

為此,一個技師非常想找出一個更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他把針線拿過來反複地琢磨,實驗了很多方法,最後他覺得把縫衣針的圓形針孔改成長條形,更容易把線穿過去。

因為針眼是一長條孔,你眼力再不濟,拿線頭往針眼上下一掃,總能對上。從圓孔到長條形針孔,就這麼一點小改動,穿針難的老問題就解決了。

他立即向工廠的領導提出了改進縫衣針的想法,領導對這個問題十分重視。欣然同意他的改進意見後,很快這一全新的縫衣針推出了,得到了廣泛的讚譽,更重要的是得到更多的市場。這種縫衣針還徹底代替了以前的圓孔縫衣針,大大提高了手工製衣人的製衣效率。

其實不論做什麼事情,加工一件產品還是做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實際上都是由一些細節組成的。綜觀世界上偉大的成功者,他們之所以能擁有傑出的成就,往往主要是始終把細節的東西貫穿於他的整個奮鬥過程中。瓦特隻是注意到了蒸汽把燒水的壺蓋兒掀起的那一細節就給了他無限的靈感,牛頓隻是注意了蘋果落地的細節,就引發了萬有引力的設想。可見,細節雖小,影響卻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