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當今時代,女性的崛起並不罕見。越來越多的女性在不同的領域內發揮著比男性更重要的作用。“鐵娘子”撒切爾之後,能稱得上世界上最有權力的女性的,非默克爾莫屬。實際上,默克爾早已榮膺《福布斯》年度百名權威女性排行榜榜首長達3年。在世界政壇的聚光燈下,這位來自東德的女性早已演出了一曲令人擊節稱讚的舞蹈。

2013年9月22日,安格拉?默克爾,這位聯邦德國曆史上的第一位女總理第三次贏得了大選,將開始又一個為期4年的執政曆程。如無意外,執政時間將達12年的默克爾會超越撒切爾夫人,成為新時期世界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女性國家領導者。

在世界政壇中,默克爾一直都是沉穩的代表,但是人們也知道,這個女人不好惹。1989年,默克爾投身政治時已經35歲,早期在民主德國科學院的研究生活讓她在之後的政治道路中始終堅持著平實穩定的作風。但是因此說她從不冒險也不正確。事實上,每當默克爾堅持自己的觀點時都冒著非常大的風險。不過,這些風險是可以評估的,這對作為科學院工作者的她來說顯然不費吹灰之力。

作為一名女性總理,若是她的任期不鹹不淡地度過,也不會引來人們諸多關注。但是一貫低調的默克爾,被時勢推上了世界發展的風口浪尖,向世人證明了她並不遜色於任何一個出色的國家領導者。她上台之際,前任總理施羅德留給德國的完全是一片爛攤子:外交一團糟,經濟發展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德國徹底陷入了泥潭之中。對此,默克爾絲毫沒有恐懼,早在上台之初,她就仔細思索過德國的未來,在她心裏早就有一套德國變革的方案。她是真正的實幹家,在做出成績之前絕不會吹噓自己。因此,在2005年當選為聯邦德國總理時,她也隻是說了句:“願為德國效力!”

此次大選中默克爾的成功令大多數德國人非常高興。德國人愛戴他們的總理就好像愛戴自己的媽媽那樣,他們熱情地用默克爾的昵稱“安吉”來稱呼她。德國的《圖片報》就評論道:“這顯然是德國人所信任的女人的大勝,稅收、司法以及歐元都不是決定性因素。問題是:人們信任冷靜、勵誌以及有堅強神經的執政者。”趨向保守風格的《世界報》也說道:“默克爾贏了,德國人如此喜歡她,因為她謙遜而不自戀,也很少說教。而這還不夠,在第三任任期內,她可能在國內乃至歐洲推動變革。”

但是在歐元區部分國家人們的眼中,這條消息無疑是個噩耗。默克爾在歐債危機中的表現讓他們膽戰心驚。憑借出色的手腕和處理方式,默克爾守住了德國人民的利益,但同時也讓她的“惡魔”形象深刻地印在了那些深陷債務危機的國家的民眾心裏。尤其是希臘人,他們最痛恨的就是那些見死不救的德國人。《南德意誌報》也稱:“默克爾在歐元危機中的表現,就像個緊握錢袋的家庭主婦。”

之所以會有兩極分化的評價,仍要歸結到默克爾應對歐債危機的舉措。當希臘麵臨著政府破產危機之時,默克爾提出了非常嚴厲的救助政策,要求希臘必須先自己縮減財政,才能夠拿到大量借款,這導致不少懶散的歐洲人都必須開始“艱難地”勤勞工作。

政治就如同神秘的黑洞般充滿危機又遍布機遇,沒有人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得到命運女神的垂憐。默克爾緊緊地抓住了自己的機會,構築起不斷前行的藤蔓,最終爬到了最高處。從一個出身東德的科學家,到現在聯邦德國的總理,一點一滴地積累,一步一步地前進,默克爾逐步打造出屬於自己的政治高樓。與許多富有個人魅力的領導者不同,默克爾不會拋出什麼特別鼓舞人心的目標式發言,但也正是她的這種毫無特點得到了人們的信任,讓人們看到了未來過得更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