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市場的調控,政府還加大了投資,以刺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商業貿易活動的活躍。新政府將投資250 億歐元用於德國未來4年的經濟建設。另外,政府還將為科研創新以及交通等全民參與的活動注入更多的資金。
許多德國經濟領域的專家曾經建議說,要想從根本上挽救國內經濟,最有用的一劑藥方應該是提高企業在技術方麵的開發和創新能力。默克爾很重視國內的技術創新,她組織成立了專門針對這項工作的委員會,還帶領政府要員和專家製定了德國的高科技發展與創新策略。
在默克爾看來,德國不但要在汽車和機械製造等傳統領域走在世界的前端,還要在IT、能源、環境、基因、宇航以及納米、通信等新技術領域引領世界。真正的科技創新要交給專業的人才,而政府在這其中的職能是為科學研究保證合適而充足的費用,為高精尖人才提供科研所需的物質保障等,當然,除了在物質上保證科研創新的順利進行,默克爾還設立了相關的鼓勵機製,同時提供法律援助和社會實踐應用方麵的支持。
如果技術隻是停留在科研層麵,那為社會大眾帶來的便利將十分有限,因此默克爾提出要將科學技術應用到生活和生產實踐中,將能夠與實際接軌的科研成果變成產業,再變成企業,從而促進德國的經濟發展和提升就業率。
另外,默克爾還想辦法吸引外資的投入。采取的具體措施有:營造公正、有效的投資環境;為企業簡化相關的稅務流程,並且大幅度地減稅;為失業的員工調整保險費率等。
保險製度改革方麵,德國原本的社會保險是由政府一力承當的,改革之後的保險將按比例分配到每個人身上。另外,新政府還公布,將從2007年起下調失業保險,上調養老保險,並從2008年起撤除醫療保險補助。德國未來幾年還將麵對日趨嚴重的人口老齡化現象,為了讓老人們沒有後顧之憂,默克爾大力推行切實可行的家庭政策,比如,增加父母金的數額,提高有困難家庭的特殊補助,以及加大對學前教育的重視。
除了從直接的經濟建設上入手,默克爾還特別關注國內嚴峻的就業形勢。按照原本德國的就業政策,假若一個人55歲不再工作,那他將會連續一年半領取到救濟金。為了減少失業率,默克爾想到要將民眾退休的時間向後延長,因此,新的改革方案中規定,50歲之後退休,救濟金可以領取15個月,55歲之後退休,可領一年半,58歲後退休,可以領兩年。
這是默克爾針對老年失業者采取的一種政策,對於那些年輕的失業者,就要給他們施加壓力了。比如,就業部門會給失業人員提供他們可以勝任的崗位,但是如果失業人員不接受工作,繼續保持失業狀態,那將會受到懲罰——減少或者免除他們的救濟金。
經濟能否增長與企業是否發展有很大的關係,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聯盟黨都認為德國企業發展不好的根本原因在於高福利給企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為了減輕企業的負擔,減少他們的勞動成本,默克爾的主張是取消最低工資製度。
她這樣做的原因在於,一旦有了最低工資標準,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市場上不同行業的工資增長,而很多企業是不願意這樣做的,因為這樣會增加勞動成本。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企業可能會采取裁員的方式,這就會直接造成全民就業率下降。基於對這種情況的考慮,除了郵政和建築行業之外,其餘行業一律取消最低工資製度。
另外,默克爾還著手發展德國最為欠缺的服務行業,為這個行業提供更多的優惠政策和便利渠道,刺激國內消費的同時增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
一旦開始改革,就會越來越深,就可能觸及到許多人的利益或者引發社會的動蕩,這些是許多政治家擔心的問題。不過,所謂改革,不就是改掉舊的、不適應這個社會的事物,用新的、合適的事物來取代嗎?不觸動本質,又何談改革?在默克爾心中,經濟改革是一個很堅定的信念,就是盡力找到適合德國現階段以及未來相當長時間內的發展之道,以保證經濟持續穩定地發展。
經濟改革讓德國跨越世界危機
2009年9月17日,默克爾再次當選德國總理,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競選。不過,和聯盟黨共同執政的夥伴換了新顏,從社民黨變成了自民黨。
默克爾為什麼會選擇和自民黨聯合執政呢?這和他們在經濟政策上的一致性有很大關係。默克爾一直希望在德國實行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製,也就是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幹預,給市場經濟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在這一點上,自民黨和聯盟黨的觀點是一致的。因此,為了完成振興德國經濟的重任,默克爾選擇了自民黨這一能夠和她並肩作戰的夥伴。
在大選之前, 每個黨派都要發表競選綱領,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在綱領中曾說,如2009年還能夠繼續當選,他們將會在接下來執政的4年時間裏將國家稅收再降低150億歐元。減稅的目的是為了推動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從而解決失業問題,“減稅政策就是經濟增長政策”。
綱領中還提出了具體的改革方案,原本德國的起征稅率為14%,改革後將下降兩個百分點;原本收入在5.2萬歐元以上就要按照最高的稅率交稅,改革後這個起征點將提到6萬歐元。還有一個重要的減稅人群是收入在中低水平以下的家庭,預計針對這部分人的總減稅額在240億歐元。中低水平收入的,標準也將會提高至7000歐元。德國還有一項社會補助叫作撫養子女補貼,改革後,每個家庭每年將多獲得240歐元。此外,新政府還將會在繼承稅、增值稅和企業稅等多個稅種方麵作出調整。
政府操持國家與家庭理財是一樣的,每年都要對具體的事務做出具體的財政預算。新政府提出要讓預算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也就是財政支出的速度不能比國家經濟增長的速度快,不然隻能麵對入不敷出的局麵。另外,所有國家收入都不得隱瞞,要公開透明地加入財政預算之中。
在社會福利方麵,新政府將繼續貫徹之前默克爾提出的政策,包括不再設定最低工資標準,維持原有的失業補助金,以及繼續執行67歲的退休年齡等。為了進一步打破東德和西德之間的隔閡,新政府將會統一管理所有民眾的養老金,不再設立不同的製度標準。
上一屆政府非常關注德國企業的發展,因為企業是經濟發展最原始的動力係統。新政府會將關注點集中在中小企業身上,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數量大、成型快、發展迅速,構成了社會組織係統和經濟發展的主力。默克爾力圖為中小企業的發展營造更加合適的會計製度和激勵措施。其中工商業、手工製造業、自由職業,以及默克爾在上一個執政期大力發展的服務業,都將會給德國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更快的經濟增長。另外,新政府在對外貿易和新能源政策方麵也將會推出一係列改革舉措。
2008年年底到2009年,全球遭遇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爆發,大部分國家沒能在這場危機中幸免,德國也是如此,原本就不堪重負的德國經濟舉步維艱,出現大幅度的後退現象。不過,默克爾領導的新政府並沒有被這場危機嚇倒,他們及時為此時的德國經濟把脈,對症下藥,快速做出應對。為了迅速從歐債危機中走出來,政府將投資1200億歐元用於振興國內經濟,雖然加大了投資,政府並不會過多幹預市場,以保證經濟發展所需的自由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