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負起如此重責大任的默克爾,在麵對強悍的輿論攻勢時,堅定不移地說:“歐元決不會消亡!”盡管尚未得出有效的應對措施,但她堅定的態度就已經讓許多歐盟成員國重拾信心。她在接受采訪時強調,歐債危機絕非歐元危機,對德國乃至歐洲來說,歐元的角色都至關重要。
盡管如此,究竟該拿出一個怎樣的解決方案仍然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事實上,當危機隻在希臘爆發時,德國並不想實施救援。彼時,德國民眾仍在實行嚴厲的節約政策,若要把這節約來的錢拿去救希臘,他們是絕對不幹的。默克爾也必然會考慮到這一點。實際上,德國國內的民意傾向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默克爾的最終應對方案。因此,2010年,德國也隻承擔了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洲央行發行給希臘的450億歐元貸款中的84億歐元。
隨著歐債危機的進一步發酵,德國無法再忽視這場危機將帶來的巨大影響。默克爾提出,德國已經為歐元區其他陷入債務危機的國家準備好救助款項,但是能否取得這項資金取決於該國是否能夠提供一套具體可行的整體財政節約方案。除非歐洲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能夠肯定這項方案的有效性,否則德國不會出一分錢。默克爾同時表示,堅決不接受希臘退出歐元區,此時此刻希臘最優先的考慮應該是如何擺脫危機,如何緊縮財政,如何保持歐元的穩定。默克爾認為,走出此次危機的最好辦法就是嚴格實行緊縮政策,穩定政府債務,再謀求經濟發展。
隨著德國的表態,希臘盡管不情願但仍必須實行嚴厲的節約。實際上,這項政策引起了希臘人的諸多不滿,隨著歐債危機在2011年的進一步擴大,更引起了大部分歐洲人的不滿。之所以會導致如此,歸根結底是德國人的國民性。自二戰以來,德國能夠取得如此迅速的經濟發展大部分依賴於人民的努力,可以說,現在的成績都是德國國民一點一滴的汗水換來的。但是歐洲其他國家就不一樣了,他們習慣慢悠悠的工作和閑適的生活,突然讓他們厲行節約,勤儉度日,他們自然不情願。
到了2011年,默克爾與法國總統薩科齊進行會談,總結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歐盟改善方案。由於此次危機帶來的問題,默克爾認為,歐盟必須要作出一定的整改,具體實現則需要通過修改《裏斯本條約》和《穩定與增長公約》來達到。其中,《裏斯本條約》相當於簡版的《歐盟憲法條約》,而《穩定與增長公約》則是為防止歐元區通貨膨脹、保持歐元區的穩定而設立的。
這項方案的具體內容是:
首先,建立一個由歐元區17個成員國及其政府首腦組成的歐洲經濟政府,這個政府的主要目的在於定期對各國的財政政策進行協調。
其次,對《穩定與增長公約》進行修改。這部分內容包括:第一,將國家負債情況與財政赤字放到同樣的高度;第二,加強預防,一旦成員國違反歐盟為各國發展指定的中期目標,立即施以罰款;第三,為了讓全體歐盟成員達到前期製定的中期發展目標,將嚴格控製各個國家的財政政策,並為此設定最低標準;第四,一旦出現經濟失衡的情況,立即引入新的解決方案;第五,建立長期危機應對機製。
再次,修改《裏斯本條約》。內容主要為:第一,引入自動製裁機製。一旦有任何國家違反了財政紀律,立即自動製裁;第二,對歐盟所有國家製定統一的財政債務上限,並且由歐洲法院加以監督各國究竟有沒有切實履行;第三,要求私人投資者承擔債權損失;第四,盡快建立歐洲穩定機製;第五,歐元區的各國加強來往聯係,每月進行一次會晤,會晤內容為如何保持穩定、加快經濟增長;第六,保證歐洲央行的獨立性,堅決不設立歐洲債券。
2011年12月,在召開的歐盟峰會上,默克爾的上述方案幾乎全部得到肯定,除了《裏斯本條約》中要求私人投資者承擔債權損失一項以外,原因是這項方案引來了整個歐洲市場的不安。
此次方案的通過徹底確立了歐元區堅決嚴肅財政的主要政策傾向,同時也預告在未來的2012到2013年,大部分的歐盟國家都將過上勒緊褲腰帶的厲行節約的生活。基於此,歐盟的其他大部分國家都怨聲載道,對默克爾的批評也多次見諸報端。
“施瓦本主婦”的強勢方案
麵對歐債危機,默克爾的強勢姿態給歐洲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僅如此,她提出的嚴厲政策更成為大部分歐洲人的噩夢。自那以來,對默克爾的批評之聲就從未間斷,稱默克爾對希臘“見死不救”的抨擊也時常出現。
從實際來看,默克爾的這一政策的確給希臘、愛爾蘭等國家的國民生活帶去了非常大的影響。南歐、北歐的國民長久以來的生活都非常悠閑,良好的社會福利給他們減少了大量憂慮,他們每一天都在享受生活,享受與家人共同度過的美好時光,努力工作、加班這種概念從來不存在於他們的思考方式裏。
但是默克爾的一道嚴酷法案讓他們必須打破這樣的生活方式。每個人都必須認真工作、努力工作,每天回到家不能盡情享受,減少購買零食,減少飲用啤酒。為了還清債務,每天必須要想盡辦法節衣縮食,必要的時候還得做更多的工作。這樣龐大的落差無疑讓大部分歐洲人難以適應,也是因此,歐洲充斥著對默克爾的不滿和抗議也就不足為奇了。
除了歐洲以外,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美國以及隔岸觀火的英國,同樣通過媒體對德國的表現口誅筆伐,他們直接稱默克爾為“施瓦本主婦”。
“施瓦本主婦”在諸多文學作品中總是以一個貶義的意象出現,象征那些過於節儉最終讓事情變得更糟糕的主婦形象。而在這裏,顯然大部分歐美媒體在影射德國的過於吝嗇,不肯拿出錢財去救助希臘,並指出這可能讓希臘的危機進一步加劇。
實際上,早在金融危機爆發時,英、美等國就向銀行業注入不少資金來挽回局麵,但是默克爾是少數幾個對援助金融業說“不”的人。默克爾認為,“你去問問施瓦本主婦的建議吧,她會告訴你,短期內的透支是允許的,但是未來必須要勤儉持家,若是到了入不敷出、最終還不清債務的時候,那一切就都完了。”在默克爾看來,施瓦本主婦是個非常正麵的形象,她會對目前的財政情況細細把握,指出哪些錢該花哪些錢不該花,就算自己富裕了也不能因此奢侈無度,有計劃地財政才是應該奉行的準則。
之所以始終在歐債危機中堅持“施瓦本主婦”的觀點和做法,歸根結底還是來自德國國民的影響。早在金融危機時,國家用納稅人的錢去拯救金融市場早已激起不少民眾的憤怒。在民眾看來,錢都是自己一分一厘辛辛苦苦賺來的,那些投機的銀行家不但沒有付出多少辛勞,反而擁有龐大的利益,他們把我們的錢折騰出問題了,最後還要我們出錢來幫他們解決,這是多麼的不合理啊!
對於美國和英國來說,歐債危機正好將國內對這種情緒的關注轉移出去,而對德國來說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德國民眾早就有不滿的積壓。他們認為,那些南歐、北歐的國家自己弄出了事兒,卻要德國人拿通過辛勤勞動賺來的錢去幫他們解決麻煩,那絕對是妄想。事實上,正由於此次歐債危機,不少德國人已經在考慮退出歐元區的事項。
從德國民眾的角度出發分析,不願意援助希臘是必然,但實際上不得不援助它。為了維持歐元的穩定,為了德國的進一步發展,政府不得不做出如此選擇。但是這著實讓德國人憋了一口氣。他們心想,德國自統一以來,這麼短短的幾十年間能夠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戰勝那麼多困難,現在經濟發展起來了,國家富裕起來了,為了解決國家財政問題,又省吃儉用度過了2010年、2011年,眼看著馬上就能享受,結果就是那幾個好吃懶做的國家又弄出這麼一大事來,搞得歐洲經濟又出了問題,結果到這時候來找我們幫忙了。可以說,德國民眾心裏堆積的對歐元區某些國家的憤怒情緒相當厚重。
默克爾作為德國總理,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忽視民眾的呼聲。因此,她提出了嚴厲改革的政策。這讓德國民眾稍感舒心:不能光拿我們的錢,其他國家也得出力,而且還要嚴格地監督。
可見,“施瓦本主婦”這種概念雖然在國際上受到諸多批判,但是德國人還是比較歡迎的。施瓦本這個地方其實本就位於德國西南部的巴符州,而巴符州是德國最發達、有錢人最多的地區之一,這個地方的人們大多非常節省,勤儉持家。他們的打拚軌跡也很普通,靠著辛勤的雙手每日勤儉節約,慢慢積累財產,有了錢也不亂花,最後由此走上富裕之路。格爾林根的人均收入在巴符州的人均收入排行榜中名列第一。
默克爾自己也很欣賞這種一步一步穩健地步入富裕之路的發展方式。全球被經濟危機折騰得死去活來之際,許多國家都陷入寅吃卯糧的狀態,他們大多債台高築,被內債外債壓得喘不過氣來,由此還引來非常不好的國際影響。默克爾認為,那些國家就該好好學學施瓦本主婦,量入為出,量力而行,不要異想天開,過多的債務總有一天會把政府壓垮。
平穩前行,主動應對歐債危機
隨著德國的表態以及歐洲應對危機措施的進一步完善,歐盟內部最終達成了財政與經濟政策合作項目。此次項目包括危機應對係統和緊急救助措施兩個方麵,主要目標是穩定公共財政、經濟、金融市場。
危機應對係統分為3個部分:為穩定公共財政而實行的新預算政策監控;為穩定經濟而實行的新經濟政策調控;為穩定金融市場而實行的新金融市場規則。其中預算政策監控體係包含“歐洲學期”、《財政契約》、《歐洲穩定與增長公約》、《歐洲競爭力公約》等內容;新經濟政策調控包括歐洲學期、歐洲2020戰略、宏觀經濟不平衡監測機製、《歐洲競爭力公約》;金融市場規則有銀行監控機構、歐洲金融市場監控機構、成員國的銀行清算和銀行重組、由歐盟主導的銀行壓力測試、更嚴格的銀行規則等。
緊急救助措施分為歐洲穩定機製(ESM),初步定於2012年7月開始實施永久保護機製;以及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其將於2013年開始運行暫時保護機製。
但是這套係統的完善過程並不簡單,途中遇到的艱難、各國的分歧、國內外輿論力量的影響都給這套措施的誕生帶去了麻煩。
隨著歐債危機的不斷蔓延,對歐元的不信任逐漸加重,不少國家已經開始準備應對一旦歐元崩潰可能引發的後果,此前采取的救助措施也不斷受到懷疑。在德國內部也是如此,隨著歐洲受難麵積的擴大,德國需要拿出的援助資金不斷增加,國內不少人懷疑究竟是否有必要采取行動救助希臘,摒棄歐元回歸馬克的呼聲也此起彼伏。但是默克爾保持了其在歐債危機中的強硬作風,力排眾議。2011年10月,達成了對希臘政府債務減半的決議,同時將歐洲金融穩定基金對困難國家的貸款金額上升到1萬億歐元。
與此同時,默克爾仍在不斷強調受難國家必須要堅決嚴肅財政,否則別想拿到一分錢的基本要求。在默克爾看來,各國政府若想要走出危機,就必須先拿回市場對其的信任。歐債危機之所以會爆發,原因在於,歐元區的所有國家盡管實行了統一的貨幣政策,但沒有與之對應的統一的財政政策,為了規避其缺陷的《穩定與增長公約》又被大部分國家違反,其中也包括德國自己,由此使得危機不斷蔓延。
為了重新取得信用,促使經濟複蘇,各國政府必須緊縮財政,減少赤字,同時進行結構性改革。為了監督各國的實施情況,還必須對《穩定與增長公約》的內容進行補充加強,完善其進行監督的整體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