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這類無良學者是最講所謂“中國國情”的,但你同他們說到效率和公平,他們卻把真正的“中國國情”拋到九霄雲外去了。也就不講人話了。中國目前最大的國情,便是有過幾十年“天下為公”的曆史。過去中國財富基本上都是公有的,無非是大公小公之別。但近二十多年紛紛擾擾,社會財富重新組合,造就了很多自己都說不清,或者不敢說清的富人。這種富人,若是國有大企業老總,他們的權力仍是來自於公,盡管其權力的獲得途徑未必就經得住一個“公”字;若是民營企業老板,不管其經濟資源、自然資源或社會資源的占有,都沒法同“公”字剪斷臍帶。一言以蔽之,目前中國大大小小經濟利益集團或組織,或明或暗都同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脫不了一個“公”字。隻不過,他們隻沾“公”光,不負“公”責;隻享“公”的權利,不擔“公”的義務。2005年,美國某研究機構抽出全球500強企業中的26家,就其社會貢獻率進行評估,中國被納入評估的企業是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國家電力,它們的社會貢獻率排名分別是倒數第二、第三和第八。道理很簡單,企業的社會貢獻率越低,老百姓承受的商品價格就越高、享受的服務質量就越低。如此,社會公平從哪裏來?國字號的企業尚且如此,難怪有房產商公然宣稱不給窮人蓋房了。如此如此,越是財大氣粗的財佬,就越是引力巨大的磁鐵,將大把大把的財富吸了去。有了無良學者的訓誡,這些商人幹什麼都理直氣壯,更何況有些商人本身就是不法之徒呢?企業內部冠冕堂皇的效率優先,讓身居要位者腰纏萬貫,基層職工勉強糊口;兼顧公平則對內對外都是幌子,行業和不同社會角色的收入巨大差距似成天經地義。還有其他種種差距,不必細細道來,相信人們不是瞎子。
這些學者別看他們無良,人家的地位都是堂而皇之。又因多是經濟學專家,決不會做賠本的買賣。於是,他們要麼給政府做顧問,要麼在政協做委員,要麼在人大做代表,要麼在大學做校長或院長,要麼在研究所做所長,要麼在企業做獨立董事。他們的財源自然也如“黃河之水天上來”。他們還會教碩士、帶博士,還會培養若幹同類出來。可我擔心的是,有位師宗西方著名窮人經濟學家的學者,回國便無良起來,他自己將教出怎樣的孽徒呢?謬種流傳,蒼生奈何!
歡迎您轉載分享並保留本文鏈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