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學習炒股牛人,大牛市穩賺不賠(1 / 3)

第十五章 學習炒股牛人,大牛市穩賺不賠

中國的巴菲特——段永平

段永平,8年前以1.59億元人民幣在中央電視台廣告競標中奪冠,成為一屆標王而名聞國內;2006年6月30日,他以62.01萬美元競得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他曾經一手創建步步高電子公司,現在被別人更多關注的身份是投資家。

1978年,段永平從浙江大學無線電係畢業後分配到北京電子管廠,後考取中國人民大學經濟係的研究生。1989年3月,到中山市怡華集團下屬的一家虧損200萬元的小廠當廠長,生產家用電視遊戲機。三年之後,這家小廠產值已達10億元。1995年9月,段永平在東莞成立了步步高公司。經過十年的發展,步步高現已躋身中國DVD、無繩電話、複讀機領域的第一集團軍。

段永平深得巴菲特長線持有、價值投資理念的要領,因而也被譽為“段菲特”。2001年底,段永平開始以1美元左右買入網易股票,在一年多裏漲了50倍以上。

雖然被稱作“中國的巴菲特”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段永平表示,他絕不是巴菲特。他指出,輕易把在股市上賺到錢的人就稱作“巴菲特”,是對巴菲特的誤解。這樣的誤解既低估了伯克希爾·哈撒韋這家上市公司投資模型與技巧的複雜程度,也掩蓋與模糊了段永平的個性與偏好。國內投資界有人曾經評價,段永平對巴菲特隻是局部的學習。還有人說,目前看來,段永平做得不錯。但他還需要時間來證明自己。要知道,巴菲特的成功是讓每股淨資產在40年裏保持了年均22%以上的增長速度。而段永平目前的成功會不會有偶然性、周期性呢?

段永平說:“我這五年肯定要比巴菲特的增長率高得多,幾乎每隻股票的複合增長率都有十幾、二十幾倍甚至幾十倍。但是這不等於我水平比他高。”

對於有人關於“中國能否產生巴菲特”的提問,段永平認為,中國股市還沒有發展到能產生巴菲特的地步。他表示,因為中國投資者的心態、對投資的理解程度,以及所受的教育程度都和美國有很大的差距。

他認為,在美國,很多普通的投資者都對股票理解很深,都能“搞懂”自己投資的股票。比如他的英文家教,就能“講投資講得很清楚”。雖然講清楚了不一定能做得到,但首先“搞懂”是很重要的。而在中國,股市缺的就是“搞懂”。段永平說:“有多少中國股民看得懂股市,看得懂自己的投資行為?”在他看來,中國股民都還在“炒”股,炒股更像是投機,不是真正的投資。他認為,在不完善的中國股市“炒”股,是“炒”不出巴菲特的。

段永平說,他做投資最基本的概念就是來自馬克思的“價格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到今天,價格就是現在市場表現出來的那個過高或者過低的玩意兒。而短線隻是一種在股市“取樂”的方式,不能用來賺錢。他自己在股市上的樂趣也在於短線,但就是為好玩,隻是玩玩而已。時刻關注,買你喜歡的就好了,賺了就很開心。但短線的投入一定要在可承受的範圍內,不要因為短線把褲子都輸掉了。他還透露,巴菲特也炒短線來“找樂”,但他的公司裏,用來賺錢的地方不做短線。

段永平認為,目前被很多中國股民奉為“賺錢利器”的短線隻是在投機。真正的投資,隻有一種玩法,就是價值投資。價值投資才是在賺錢。

【股市箴言】

做投資和做企業的原理大致都是一樣的,買股票就是買公司,投資者要接受教育,要有耐心,要有研究,要有理解,要有紀律,還要恪守“搞得懂”的投資原則。

楊百萬:理念比操作更有價值

楊懷定,人稱“楊百萬”,中國第一批散戶股民。原上海鐵合金廠職工,因在1988年從事被市場忽略的國庫券買賣賺取其人生第一桶金而成名。他從2000元起步,在人們渴望成為萬元戶時,他已是百萬富翁。“股海”沉浮18年,多少股民欣然而來,黯然而去,而楊懷定卻始終“屹立不倒”。

他已把炒股當成了事業,也當成了愛好,不僅自己越炒越有勁頭,而且“傳道授業解惑”,引來全國眾多“粉絲”追隨。他現在的生活就是每天開市前瀏覽一遍網上新聞,特別是財經新聞;9點半至下午3點,邊炒股邊給學員講授心得;收市後給學員發布股市點評;4點左右下班回家。他都給學員們講什麼?對於炒股,他有著怎樣的心得與體會?

1.理念比操作更有價值

楊百萬的工作室在上海北邊的一個住宅小區內。兩室一廳的房子裏,擺放著十幾台電腦,學員們三三兩兩看著上麵的行情並討論著。楊百萬坐在裏間,桌上有四台電腦,顯示著不同股票的行情。房間都沒有門,他在裏麵一發話,大夥全都能聽見。

“我每年帶40名學員,頭一個月,我不讓他們操作,隻讓他們看,讓他們感受,看看究竟什麼是股市。有些股民一來就急,尤其那些已經虧了、套了的,恨不得我馬上幫他賺錢。所以,我跟學員們都簽合同,上麵寫清楚,你們是來跟我學習的,而不是請我來炒股的。我要讓他們明白,理念比操作更有價值。炒股,重在掌握精髓,不能在乎一時盈虧。”

楊百萬說:“我經曆過4個牛市、4個熊市,‘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樣的話我們18年前就聽過,可現在,大家好像都忘了這句話,以為股市就是印鈔機。要知道,股市的風險最終還是要自己擔的,必須學會怎樣去贏。”

“什麼樣的理念會贏?”楊百萬說,一句話:“不做死多頭,不做死空頭,要做堅定的滑頭!”

2.抑製自己的貪欲

十幾年來,楊百萬見過幾百個輸得精光的人。有一個與他一起炒股的人,當初也是幾千元起家,幾年就賺到了3500萬元。楊百萬勸他:“好了,賺不少啦,拿出500萬買套別墅,再存500萬元備用,留2500萬元在股市裏滾也不錯了。”可是,那人不聽,不僅不取出來,還借了3000萬投進去,心想滾一個多月就可以上億了。結果,股指一下從500多點跌到300點,一半沒了,到現在,這個人也沒買上房子,還欠著一屁股債。

“炒股還需要寬廣的心胸,”楊百萬說,“有的人雖然拋了,可是,當這隻股票再漲上去時,他又開始後悔、抱怨拋早了,雖然賺了,也不快樂。如果大家調整一下心態,把該賺的賺了,也別賺全部,留點機會給他人,這樣心情就快樂了。隻要快樂,事情就能做得長了。”

常常有人問楊百萬:“該買哪隻股票?”楊百萬說:“我最害怕人家問這個問題,股市瞬息萬變,擊鼓傳花,傳到你是漲是跌很難說,誰又能給你一個承諾?所以,我隻能傳授我進出股票的體驗。”

楊百萬說,這麼多年他能不倒,重要的一點是信奉落袋為安,贏了錢就從股市抽出來,而不是全投進去,這需要自己抑製自己的貪欲。他對學員說,比方說你的股票由3萬變成6萬,就要把那3萬賺了的取出來,這樣就不至於丟本。

以下有幾條楊百萬的炒股語錄,以供讀者參考:

1.稀裏糊塗賺錢的人,一定會稀裏糊塗地賠錢。

2.證券市場是一個以利為重的市場,人的本質在此暴露無遺,實在是最能體現人的境界。

3.炒股要有平常心,知足方能常樂,不能太貪。

【股市箴言】

炒股,投資理念比具體操作更重,牛市中炒股,要記住,“不要做死多頭。”

林園:一個8000元到4億的傳奇

說起中國股市,很多人有一種印象,股市代有才人出,但各領風騷沒兩年。很多風光一時的炒股高手,要麼銷聲匿跡,要麼金盆洗手,可是就在最近這一兩年,卻出現了這樣一位股神,他從8000元入市,僅花了17年時間,如今已有4個億的身價。就是這個絲毫也不起眼的人,真實地創造了滬深股市的奇跡。他,就是林園。

今年43歲的林園,在進入股市之前,對股票一無所知。1989年,林園全家人共同籌集了8000元,進入股市。林園分別買入了30股深發展銀行的股票,他以88.45元買入深發展股票,之後反複操作,短短幾個月盈利12萬元。

到目前為止,林園的這些投資所帶給他的財富,已經不止4億元了,因為在這次行情中,他的投資差不多每天都在增值。那麼,林園是靠什麼投資理念掙錢的呢?

1.複合增長率創造奇跡

對林園來說,股市始終是吸引力最大的地方。盡管他現在也有一部分資金做房地產投資,但是從來沒有想過把房地產生意擴展得更大。“因為隻有在證券市場上,才可能做得無限大。”

他認為,在股市上投資,確定性是第一位的。投資者反複尋找的,就是最有確定性的投資機會。“要確定每一筆投資都是對的。”林園認為,這就是自己的製勝寶典:“我所參與的股票,沒有一隻是虧錢的,可以看我的交割單,肯定每一筆都是賺錢的。”

他認為,在股市上要追求穩定的複合增長率。他算了一筆奇妙的賬:假設一個股民最初投入1.5萬元,隻要每年保證20%的增長,40年後,這人就將成為億萬富翁。

2.要選持續盈利的企業

如何選股呢?林園拿出了自己的擇股思路。

(1)注重上市公司的財務指標。投資者需要關注的包括:每股年盈利至少應該在0.2~0.3元以上。每股淨資產,需要關注,但並不一定很在乎。公司市盈率水平不要超過25倍。企業現金流充裕,企業毛利率至少應在18%以上。

(2)投資者要選擇能持續盈利的公司。選擇知名品牌,選老字號公司;選沒有競爭對手的公司,如機場、港口、高速公路等;從企業的投入產出比來看,投入一定,而產出很大、甚至產出無限的公司最理想。而對於企業要隨著市場的擴大不斷追加投資的公司,他則認為缺乏吸引力。像林園近期熱衷的旅遊股黃山旅遊,旅遊人口每增加7%,相應的盈利則增長30%。

3.怎樣選擇介入的時機

不問現時股指是多少,不作大盤走勢預測,隻注重選股因素,這是林園一直強調的基本投資理念之一。然而,究竟何時是介入企業的最佳時機,林園則以自身的投資經曆作解。

2003年,他幾乎是滿倉買入3隻股票:貴州茅台、五糧液、雲南白藥,其基本思路就是選擇在知名品牌被低估的時候買入。當時市場的平均市盈率在40倍以上,而這3隻股票的市盈率都隻有20倍左右,在國際上這樣的公司市盈率一般都在50倍左右。實際上,像五糧液,他8元多買進,很快股價就漲了一倍。

2005年4月,他拆借了1.5億元買入招行轉債。為什麼會選擇在此時介入招行,林園作了詳細解釋。他一直認為,招行是一個好公司,一直想買,但是對於招行的盈利模式,林園坦承看不清楚,直到現在,他已經花了相當多的時間把招行在全國各地的分行及主要客戶了解了一遍,仍然認為,這是他所投資的股票中確定性最差、風險最大的一隻。他買入時的平均價為102.5元,直到招行股改前,轉債價格仍然是102元左右。但是股改後,轉債一下讓他賺了30%。

“炒股一直賺錢,所以熱愛股市。”當別人問他如何才能堅持炒股17年時,林園回答說,“17年來,每一筆投資最終都賺錢。目前的投資基本原則是,買入股票後12個月內不虧錢,3年內市值翻番。”

【股市箴言】

所謂“不戰而勝”的策略,以林園的話說就是,“我隻是選擇優秀的公司和股票,如果實在找不到合適的,就決不投資。我有自己的投資鐵律,這使我每次可以在股市長期走低前脫身。”

“華爾街股神”——沃倫·巴菲特

沃倫·巴菲特被喻為“當代最偉大的投資者”,被稱為“華爾街股神”,他在投資的發展史上可謂獨占鼇頭。1956年,他從100美元起家,通過投資成為擁有440億美元財富的世界第二大富翁,創造了有史以來最驚人的投資神話。

更不可思議的是,巴菲特賴以創造超級財富和驚人業績的投資策略非常簡單。他認為,“在投資中,如果高等數學是必需的,我就得回去送報紙了,我從來沒發現高等數學在投資中有什麼作用。”他甚至告訴投資者們:“投資要成功,你不需要研究什麼是β值、有效市場、現代投資組合理論、期權定價或是新興市場,事實上大家最好對這些理論一無所知。”

巴菲特聲稱自己“從來沒見過能夠預測股市走勢的人”,那麼被稱為當代最成功投資者的他,采取的是什麼樣的投資策略呢?

“我們的投資仍然是集中於很少幾隻股票,而且概念上非常簡單;真正偉大的投資理念,常常用簡單的一句話就能概括。我們喜歡一個具有持續競爭優勢,並且由一群既能幹又全心全意為股東服務的人來管理的企業。當發現具有這些特征的企業而且我們又能以合理的價格購買時,我們幾乎不可能出錯。”巴菲特如此闡述他的基本投資策略。

“投資企業而非股票”是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巴菲特投資哲學的精要,在於投資企業的前景。他主要是進行企業投資,而不是股票買賣。

“我們的經濟命運將取決於我們所有的公司的經濟命運,無論我們的所有權是部分的還是全部的。”巴菲特的投資策略,用簡單的一句話概括就是:以大大低於內在價值的價格,集中投資於優秀企業的股票並長期持有。

實際上,投資者在股票市場中唯一的敵人就是自己。什麼樣的股票值得我們長期持有?

股票市場並非零和遊戲,也不是隻有從別人的口袋中掏錢才能盈利。戰勝市場,戰勝莊家,戰勝基金,是熱門投資書籍經常提到的字眼,而股票市場真正的敵人卻很少有人提及。貪婪,恐懼,害怕困難,不能堅持原則,沒有信心,沒有耐心,沒有勇氣,沒有目標和信念,這些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深度解剖並清晰地認清自己,克服人性的弱點,成功投資者製勝的法寶就是戰勝自我。

人性的弱點埋藏在靈魂的深處,如果我們不能有意識地進行係統分析,並針對性地防範,同樣的錯誤總會在投資決策中一犯再犯,而犯錯的驅動力也永遠不能消除。要戰勝自己,首先要認清敵人。清楚自己的弱點所在並克服它,你才會在投資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