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論哪一種坐姿,都切忌兩個膝蓋分開,兩腳呈八字形,這對女性尤為不雅。
3.坐時不要兩腳尖朝內,腳跟朝外,內八字形坐法最俗、 不雅。
4.當兩腿交疊而坐時,懸空的腳尖應向下,切忌腳尖朝天,也不能上下抖動。
5.與人交談時,不要將上身往前傾或以手支撐著下巴。
6.雙手可相交擱在大腿上,或輕搭在沙發扶手上,但手心應向下。
7.在椅子上前俯後仰,或把腿架在椅子、沙發扶手或茶幾上,都是極不雅觀的坐姿。
8.如果端坐的時間過長,人感覺到疲勞時,可變換為側坐。
9.入座要輕柔和緩,起座端莊穩重,在與人會談時,往椅背上靠是不禮貌的;正麵對坐會產生壓迫感,應稍為偏斜,才顯得輕鬆自然。
二、自信挺拔的站姿
如今越來越多的現場節目要求主持人采用站姿主持。在空間範圍較大的畫麵中,主持人移動身體、出入畫麵、采訪嘉賓、接觸觀眾,不但烘托了場麵氣氛,而且豐富了主持人的交流方式。
站是最能體現身體美的方式。節目主持人站姿的基本原則為:站得挺、站得直、站得高。
所謂站得挺,是指在站立時身體各主要部位要盡量舒展、放鬆。頭部不能偏、垂,雙眼平視前方,視線與水平線平行;頸部不能彎曲,要自然地伸展;肩部要平放,不要聳肩,也不要耷肩;胸部要挺直,不要含胸,也不要後仰;背部不能駝背,髖膝也要做到直挺,不能打彎。無論在何種場合,站立時要給人挺拔、昂揚之感。如果做不到站得挺,就會給人蜷縮萎靡的感覺。這樣的形象無論如何妝扮,都無法做到完美。
所謂站得直,就是在站立時脊柱這根中樞軸要盡量和地麵保持垂直。因此,人在站立時,胸、背要挺直。微收下頷,微
挺前胸,收腹挺腰,就能給人筆直的印象,也更顯精神。
所謂站得高,就是站立時身體重心要盡量提高。身體重心高的人通常給人健康跳躍、青春的感覺。站立時注意兩腿不要分得太開,身體不要傾斜,腰背不宜彎曲。
如果能在平時站立時注意形體鍛煉,隨時記得收腹挺胸,那麼就擁有了形體美的一半標準。
女性站立時,一種是雙腳呈“V”字形,膝和腳後跟要靠緊,兩腳張開的距離約為兩拳。另一種是把雙腳並攏,或是把重心放在一腳上,另一腳超過前腳斜立而略為彎曲,這種站姿也很自然優美。不管采用哪一種站姿,上半身一定要保持挺直,下巴要往內收,肩膀要平,腹部要收,臀部不能翹起。
站立時所禁忌的是歪脖、斜腰、挺腹、曲腿等,這些姿態都不美。
三、輕盈瀟灑的走姿
走姿與立姿往往是連在一起的。“立如鬆”是一種靜態美,是培養優雅體態的起點,也是“走如風”的基礎;正確的走姿是亭亭立姿的發展變化,是一種動態美。節目主持人邁著輕盈的步態走人演播室,恰如老友的適時造訪,對觀眾而言無疑更具親切感和可信度。
正確的走姿是:輕而穩,胸要挺,頭抬起,兩眼平視,步度和步位符合標準。
走路時應注意以下一些事項:
(一)走路時,應自然地擺動雙臂,幅度不能太大,隻能小擺動,前後擺動的幅度在45度左右,不要做左右式的擺。
(二)應保持身體的挺直,不要搖頭晃肩或左右搖擺;膝
蓋和腳踝應輕鬆自如,以免顯得渾身僵硬,同時不要走外八字或內八字;不低頭後仰,更不要扭動臀部。
(三)步點與呼吸應配合成有規律的節奏。
(四)行走時,身體重心可稍向前,以便有利挺胸、收腹、梗脖,此時感覺是重心落在前腳的大腳趾和二腳趾上。理想的行走線跡是腳正對前方所形成的直線,腳跟要落在這條直線上。
(五)走路應用腰力,要有韻律感。
行走的美感產生於下肢的頻繁運動與上體穩定之間所形成的對比和諧,以及身體的平衡對稱。要做到出步和落地時腳尖都正對前方,抬頭挺胸,邁步向前。
女性主持人穿裙子時要走成一條直線,使裙子的下擺與腳的動作顯出優美的韻律感;穿褲裝時走成兩條直線,步幅稍微加大,才顯得神采奕奕。其要領是:抬頭挺胸,由腰部直著踢腿,才顯出活力。
第二節主持人的手勢語
節目主持人用有聲語言和麵部表情傳遞信息,輔之以必要的手勢和體態能更好地表情達意。因電視畫麵較小,即使表現空間較大的場麵,主持人也較多使用中近景特寫鏡頭,動作以頭部動作和手勢為主。
手勢會在許多情況下反映出人的心態,經過研究表明,正常人交往時的手勢及心態關係有如下規律:
輕拍:成人之間用手輕拍手背、手臂或背部,表示默契、理解或安慰。而成人輕拍小孩子則是愛撫的表現。
以手觸頭:手被稱為是最具破壞力的武器,而頭則是人體
最敏感易受傷的部位,因此,自己以手觸頭表明“自我親密性接觸”。
允許他人以手觸自己的頭,表明對對方信任以及彼此關係親密,如戀人之間、夫妻之間、雙親以手觸對方的頭。而男人之間以手觸頭,表明向對方伸出援助之手或給予祝福或施予攻擊。
用手指或筆敲打桌麵、在紙上亂塗抹:表明不同意對方說法,借此來消除緊張感或不耐煩的情緒。
咬指甲:這是嬰兒吮吸自己手指的延續,表明此人心理上、個性上尚未完全成熟。
玩弄物件:如打火機、手帕、頭發、首飾等,表明心理緊張或為打斷對方說話故意轉移視線,或者利用手中玩物提高自己的氣勢(如將煙灰缸、茶杯等推向對方一邊,侵犯對方的人際空間,擴大心理上勢力範圍)。
兩手並攏成尖塔形置於顎下傾聽對方講話,表明鎮靜或震懾或高傲或自信。
兩手垂於腹前:雙手交握,表明寧靜或虛心或女性化。
交叉雙腕:表明解決手的放處或防犯對方。
握拳交叉:表明攻擊或敵意。
四指交叉:表明不安或缺乏自信。
交叉雙臂身體前傾:表明批判地聽,多半準備拒絕。
手摸下顎:表示評價對方的人或所說的話。
從上到下摸臉:表明為難。
以手摸鼻:一般交談時表示懷疑;求人時對方摸鼻,表示準備拒絕。
交談時摸耳垂:表示準備插話或厭煩對方。
握拳:表示向對方挑戰或增加自己的決心或自信心。
手指:在交談或開會等場合,用手指或鉛筆敲打桌麵,或在紙上亂塗亂畫,都是利用小幅度的手指動作表示對對方的話題不感興趣、不同意或不耐煩的意思。
指尖:兩手指尖並攏置於顎下的動作是在向對方傳達自己充滿自信的信號。
手掌:手掌意味著坦率和開放,手背意味著控製和封閉。與人談話時,將手插人口袋,是為了隱藏“手的語言”,不讓對方看出自己內心活動的表現,也是不信任對方的表現。
手指指點:談話時,伸出食指向對方指指點點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舉動,表示對對方的輕蔑與瞧不起。西方人尤其忌諱別人的指點。
揮手招呼人:如果遠遠地向一個人發出召喚的手勢,正確而有禮貌的做法應該是,高抬手臂,手心朝下,輕揮手腕。如果手心朝上,並攏的四指向內側擺動,這種喚人的架勢太容易讓人想起一個頤指氣使的警察,無禮而蠻橫。
節目主持人手勢語的運用,應該是豐富而適度的。
很多有經驗的節目主持人麵對鏡頭,雙手自然分開、下垂或自然地相疊於身前,必要時輔之以單手或雙手的動作,穩中有變,顯得隨意得體,落落大方。主持人運用手勢的目的不外乎加強思想表達力度、幫助描繪事物性狀、表示禮節或態度。如需強調自己某一思想觀點、態度時,主持人會輔之以手部極具頓挫感的動作,用以傳遞強烈的情感;一些少兒節目主持人為小朋友講故事時,經常運用手勢來形容某些物體的大小、形狀。因此有人稱手勢一半是符號,一半是指圖。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另外,手掌是顯示人的態度和性格的屏幕。一般說來,手掌的姿勢分三種:掌心向上,掌心向下和手掌緊握、食指伸出。第一種表示誠實、謙遜和屈從。所以主持人應該有意
識地使用敞開的手勢,這樣對塑造美好形象大有裨益,它既使你顯得文明有禮,又給人一種坦然和真摯的誠實感。而後兩種則帶有命令和強製意味,主持人通常不宜采用。
手勢語盡管有諸多優勢,但要用得適度。有些主持人“搬磚式”或“切瓜式”的動作單調刻板卻又頻繁使用,不但不能豐富其表達方式,反而影響了觀眾的收看情緒。因此適度是主持人手勢語使用的原則,適應不同的節目情境,不同的節目內容、不同的收看對象,靈活運用,使之自然得體。
第三節主持人的目光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