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尾聲:漢末眾生相(4)(3 / 3)

劉協一笑置之:“今晚不談這些,隻管賞月……昔年朕熱衷社稷,多少明月之夜都錯過了。當初不曾與伏後一同賞過一次月,如今朕就摟著你觀賞,再不要錯失樂趣。”

他這話說得無比恬淡,就如剛從井裏打上來的水一般清亮。曹節聽了卻墜下眼淚:“若奴婢不進宮,伏後也不至於慘遭屠戮……奴婢對不起陛下……”

“別哭,朕說錯話了。”劉協安慰她,“朕現在抱的是你,愛的也是你,一切皆天意造就,就別再為過去的事難過了……天色不早,朕今晚不走了,咱們安歇吧。”

拋下殘席,劉協摟著曹節,為她擦著眼淚,夫妻共入羅帷;緊緊依偎著躺下來。劉協雖是一副清閑之態,豈能無絲毫心事?躺在龍榻上,望著幽幽宮燈,不禁遐想——

朕無負於天下!

《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漢室自孝和帝朝以來外戚、宦官亂政於上,豪強、惡吏縱橫於下,世祖皇帝中興積下的善緣早耗盡了;孝桓帝與父王兩朝昏庸無道,種惡因必有惡果,這餘殃卻報應在朕身上了。或許朕天生就是當傀儡的命,明明皇位已落到皇兄身上,偏偏冒出個董卓,又把這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的苦差事扣回朕頭上。可悲!可笑!或許朕還真是得天命啊!

董卓也罷、李傕也罷、曹操也好,走到這一步,朕誰也不怨。天不可以不剛,不剛則三光不明;王不可以不強,不強則宰牧縱橫。既然朕天命不固,豈能怨他們把朕當傀儡?當年東歸之際即便沒曹操,朕也收拾不了這爛攤子,其實漢室天下那時就已經完了。莫看袁紹、劉表他們高喊著效忠漢室,可誰又甘心放棄手中權柄?沒有曹操也會有別人充當權臣,甚至朕可能會死於軍閥惡鬥之中。曹操功大於過,若非他把朕“豢養”起來,天下無主戰亂將更嚴重,死人將會更多。當初朕年少無知,想用董承、王子服收拾曹操,現在想來太天真,除掉曹操又如何?不做他的傀儡,還是要做別人的傀儡。無力反抗,也不能反抗。孔文舉、荀文若,朕永遠感激你們,不論你們是出於對大漢的忠誠,或僅僅是良心的不安,你們對朕的庇護朕永世不忘!不過事到如今,朕已不恨曹操了,即使他欺淩朕、威脅朕,人死恩怨休,罷了!一切就當朕替無道的父王受過吧。

其實父王也非庸主,年幼入宮成為竇氏外戚養子,經曆宮變,小時候受的苦不比朕少。親政後大顯身手,借宦官之手誅滅宋氏外戚,改以屠戶出身的何氏為後;又借大臣之手整垮曹節、王甫兩大宦官,改用張讓、蹇碩等心腹;擴大黨錮壓製士紳、打擊太學,立鴻都門學培植心腹官員。宦官、外戚、黨人三大勢力都被他擺平了,細想起來,自孝和帝之後誰的皇位比他穩固?

可惜啊可惜,論心計父王夠分量,但治天下靠的不是陰謀詭計、不是平衡之術,而要有一顆厚德載物、悲天憫人之心!他是牢牢坐定皇位了,卻不是為民造福,而是為了恣意享受。大興土木、賣官鬻爵、窮奢極欲、醉生夢死……十常侍何罪也?為尊者諱耳!到頭來父王看不起的黎民百姓掀起黃巾之亂;清流士大夫寧可輔佐無才無能的何進也不擁護他;最後連代君受過的十常侍也背棄了他——這都是倒行逆施逼出來的。

治天下者若隻關心一己私利,視芸芸眾生如草芥,恣意而為盤剝百姓,最後就是這下場。報應可能會遲來,但終究逃不過劫難,而且來得越晚就越殘酷!子孫也似朕這般遭人欺淩。此乃千載之殷鑒!

至於朕……朕捫心自問,無愧蒼生。

當曹營之人索要冊封曹丕的詔書時,朕雖然無力阻止,但也可以不親自下詔,讓他擔個矯詔之名,但朕給了。日後曹丕要朕遜位時,朕也可賴著不讓,使曹丕斯文掃地,不過真到那一天朕也還是會讓。不是朕貪生怕死,而是為天下蒼生。

名不正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曹丕的聲望遠遠比不上曹操,若是朕跟他對著幹,讓他顏麵丟盡、聲威大喪,那時勢必反者四起,野心家紛紛跳出,搞得他們兄弟鬩牆,中原之地就又亂了。亂了曹家社稷事小,苦了天下黎民事大。世間王者都自詡為芸芸眾生治天下,但朕要為芸芸眾生而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