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知識改變命運(1 / 2)

第一卷 知識改變命運

第一章 知識經濟時代的勞動者

我們的這個時代,被學者們稱為“知識經濟時代”。為什麼這樣說呢?看看下麵的數據您就知道了。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的50多年時間內,人類社會的知識增長不僅數量極大,而且質量也有了巨大變化,人類社會的知識總量在質與量、深度與廣度、內涵與外延等方麵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飛躍發展時期。有人估計,人類社會的知識總量,有90%是近50年創造出來的,所以“二戰”結束後的50年被稱為“知識爆炸”的時代。據粗略估計,20世紀前50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遠遠超過了19世紀;20世紀60年代以後科學技術上的新發明、新發現,比過去兩千

年的總和還要多,僅在宇宙空間技術領域中,就有12萬多種過去不曾有過的新產品和新工藝。20世紀80年代每年登記的發明創造專利超過30萬件,平均每天有800~900件專利問世;全世界發表的科技論文每年為500萬篇左右,平均每天發表的包含新知識的論文達到13萬~14萬篇。20世紀70年代以來,每年全世界出版圖書50萬種,每一分鍾就有一本新書問世。而在12萬種科技圖書中,技術科學圖書有9萬餘種,自然科學圖書有3萬餘種。80年代以來,美國每年形成文獻資料的頁數約1 750億頁。另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屬的“世界科學技術情報係統”的統計,科學知識每年的增長率20世紀60年代以來已從95%增長到106%,80年代更是高達125%。據說,一位化學家要想瀏覽世界上每天所發表的有關化學方麵的論文和著作,如果每周閱讀40個小時,也要花48年。

這一切顯示,全球的知識總量正在以幾何級數的速度遞增。正如當代著名的管理學家,美國的彼得·德魯克所說:

“在當今社會裏,知識是個人和整個經濟的基礎資源。土地、勞動和資本——經濟學家所說的傳統的生產要素——其作用並沒有消失,但已經退居次要地位。隻要掌握了專門知識,那麼就能夠獲得土地、勞動和資本,並且是輕而易舉地獲得。”

然而,單純的知識並不能給企業帶來財富和發展。知識隻有在實現了與人的結合之後,才能發揮出其力量。因此,知識的日益重要,實際上意味著擁有知識的勞動者地位的日益重要。有許多學者指出,目前,人力資本正逐漸代替實物資本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源。受這種趨勢啟發,有學者提出了“智力資本”的概念。他們認為,智力資本是知識經濟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力量,並概括了智力資本不同於人力資本及其他資本的幾大特點。

第一,一個人的實物資本(財產)具有可剝奪性,其人力資本卻是無法被剝奪的。而智力資本與人力資本的明顯區別在於其受到相關法律(如專利法、知識產權、商標法、著作權等)的高度保護。智力資本隨著知識經濟社會的日益發展,其受保護的程度日益深化。因而,法製化的程度也日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