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李普曼《公眾輿論》的新思考(3 / 3)

2、媒體格局的嬗變

眾所周知,人類的直接經驗所能感知的周邊環境畢竟是極其有限的。在傳統的傳播環境中,普通公眾隻能通過大眾媒介來了解親身經曆之外的更大的世界環境內新近發生的事件,一方麵人們無從選擇,另一方麵由於對媒體的過分依賴,人們主觀上也願意相信媒體所報道的信息。傳統媒體輝煌的昨天早已成為過去,互聯網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媒體在信息傳播方麵的壟斷局麵,掌握話語權的不再僅僅是機構和組織,甚至普通公眾個人也可以通過網絡這一公開的言論平台發表自己的意見。網絡媒體資源的無限性和表達方式的豐富多元使得形形色色的世界圖景都可以通過多彩的形式呈現在眾人麵前,而不再被報紙電視的版麵時段以及呈現方式所束縛。縱使政治政策傾向不可避免,媒體人固有的經驗成見難以徹底根除,但對相對真實客觀報道的呼籲在業界也得到了普遍認同和不同程度的實踐。雖然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尤在,網絡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往往成為傳統媒體進行議程設置的“先頭兵”,但網絡畢竟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民間聲音的誕生。這個時代,英雄再不是由國家選定的,也不必規定傳揚什麼官方精神,他是人民借網絡自發的、自我追捧的、周星馳式的。迄今為止,互聯網是最適合這種於自由交流的市場中形成輿論的媒介,雖然免不了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但新的媒體格局和角色嬗變對於公眾認知世界必定是一種巨大的進步。

3、麵對日益成熟的公眾

傳統媒體呈現的是一個單麵的平麵的世界,而互聯網向世人展現的卻是一個多麵立體的世界,雖然略顯淩亂、粗俗但確是一個更加真實全麵的信息世界。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公眾必然得以擺脫不少舊日傳統媒體意識形態灌輸下的僵化思維模式,今天的公眾在看待公共事務時無疑比往昔表現出更多的清醒客觀、精明成熟。

我們該欣慰的是,這個時代提供了太多的可能,使得李普曼所斷言的絕無可能自發形成的公眾輿論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和媒體格局的變革,以及當代日益成熟理性的公眾而有可能一步步從虛空落到實處。縱使信息審查和保密製度依然存在;新媒體在帶來巨大變革的同時不免群氓狂熱、眾聲嘈雜,暴露出一係列不容忽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雖然傳統媒體依舊還努力地在擬態環境中設置這樣那樣的議程來引導輿論,但畢竟日益精明成熟的公眾已然意識到從紛繁複雜的媒體信息中辨別真實的世界的重要性,並愈發熟練地利用網絡來發出自己的聲音。毫無疑問,有了更能接近真相的環境和途徑,少了些許的幹擾,加之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雖然有些忙亂卻更加精明成熟的公眾,那麼在此基礎上的形成的公意的質量自然會逐漸提高,隨之就必將會出現更加民主和諧的社會。

參考文獻

①②③【美】沃爾特·李普曼:《公眾輿論》,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6:62、67、259

(作者: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10級傳播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責編:劉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