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是人的第二張名片,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會活動中,交談講究禮儀,可以變得文明;舉止講究禮儀可以變得高雅;穿著講究禮儀,可以變得大方;行為講究禮儀,可以變得美好。總之,一個人講究禮儀,就可以變得充滿魅力。
所以,年輕人與人交往,一定要注意各種禮儀,懂得禮數和謙讓。隻有這樣,你才能在社會交往中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美國心理學者雷諾·畢克曼曾經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
在紐約機場和中央火車站的電話亭裏,在任何人都可以看見的地方,放上10美分,每當有人進入電話亭2分鍾後,就找服裝整齊的人和穿著邋遢的人分別敲門說:“對不起,我在這裏放了10美分,不知道你有沒有看到?”結果,退還硬幣的比率,詢問者服裝整齊時,占77%,而詢問者服裝邋遢時占38%。
進入電話亭裏的人,在被服裝整齊的人詢問時,可能會覺得服裝整齊的人跟自己說了很重要的話,所以他們也認真對待;而麵對衣著邋遢的人,打電話的人從心裏就不想與之多接觸,所以,他們很少去理會對方的問題,甚至在對方一開口,他們就開口回答“不”,企圖趕走對方。
“佛靠金裝,人靠衣裝”這句話真是經典,所以18歲以後,年輕人要想辦成事,就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第一印象很重要,而研究發現,50%以上的第一印象是由你的外表決定的。你的外表是否清爽、整齊,是你能夠取信於人的重要條件,也是決定別人如何對待你的首要條件。
心理學家還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分別讓一位戴金絲眼鏡、手持文件夾的青年學者,一位打扮入時的漂亮女郎,一位挎著菜籃子、臉色疲憊的中年婦女,一位留著怪異頭發、穿著邋遢的男青年在公路邊搭車,結果顯示,漂亮女郎、青年學者的搭車成功率很高,中年婦女稍低一些,而那個邋遢的男青年則很難搭到車。
這個故事說明,什麼樣的儀表決定了你會受到什麼樣的待遇,而這絕不僅僅是以貌取人。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長得美若天仙或是英俊非凡,但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幹淨整潔。油性皮膚者一定要注意臉部和頭發的幹淨清爽,幹性皮膚者則要避免臉上出現令人不快的皮屑。然後還要注意衣著的整潔和得體。你的衣服表明你是哪一類人物,它們代表著你的個性和身份。通常,很多人都會通過衣著來判斷一個初次見麵的人的為人,所以才會有“人靠衣裝”的說法。
服飾隻有與穿戴者的氣質、個性、身份、年齡、職業以及穿戴的環境、時間協調一致時,才能真正達到美的境界,才能讓人看起來賞心悅目,進而願意和你交往。
年輕人平時應該多瀏覽一些時尚雜誌或網站,根據自己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有技巧地打扮自己,注意個人衛生,一定要避免給人邋遢的印象,這樣與人交往才能更容易取信於人,辦起事情來才能更容易。
心計提示:
注意穿著的得體和衛生,這是與人交往時最基本的禮貌。18歲以後,與人交往首先要打造好自己的形象,這樣才能更容易贏得別人的好感,要知道邋遢的年輕人沒有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