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他人的總體印象形成上,第一印象所獲得的最初信息要比後麵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這在心理學上叫做“首因效應”。第一印象一旦建立起來,對後麵獲得的信息的理解和組織有著強烈的定向作用。
初次見麵,有人一見如故,也有人兩看相厭。一見如故的,以後兩個人自然容易成為朋友;兩看相厭的,自然兩個人以後都不想再多看對方一眼。所以,完全可以講,第一印象決定著以後的交往是否順利。
雖然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不要以貌取人,但是事實上,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我們通常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彼此熟悉,特別是與陌生人交往的時候,我們沒有機會給別人更多了解我們的機會。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爭取給別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因為第一印象給他人一種“感覺”,而這種“先入為主”的感覺決定他人對我們的態度。
盧建是一家廣告公司的業務員。經常跑業務的盧建一直認為反正自己是業務員,不是做公關,所以說話、做事、穿衣服都很隨意。
一次,盧建接到公司經理的電話,原來,經理有急事外出,讓盧建馬上替他到一家大公司去簽一份合同。公司經理特別告訴他,有關這份合同的全部細節他都已經和對方談好了,剩下的就是簽合同了。並且,經理也已經向對方公司負責人說明了情況。
接到經理的電話以後,盧建特別高興。他知道這是經理對他的信任,並且通過這次簽合同,他也可以結識對方公司的負責人。於是,興衝衝的盧建顧不得自己的形象,馬上趕去客戶公司。可惜不巧趕上堵車,盧建趕到客戶公司的時候,已經比約定的時間晚了約一刻鍾。
氣喘籲籲的盧建衝進經理辦公室,把手裏的材料往桌子上一放,大聲地說:“我是盧建,我們經理讓我來跟你簽個合同。”
對方經理上下打量了盧建一會兒,問:“您來的時候,遇到沙塵天氣了?”盧建看看自己腿上的塵土,搖了搖頭:“沒有,經理通知我來的時候,我正在收拾自己的辦公室,那些保潔人員太不負責了,角落裏根本就沒有打掃!現在我們可以簽合同了嗎?”說著還使勁彈了彈自己褲子上的灰塵。
對方經理沉吟了一會兒,說:“不,我還沒有最後想好。這樣,等你們經理回來,我們再就相關細節進行一下討論,然後再決定是否簽這份合同,再見!”
盧建被客氣地送了出來,臨出門,他憤憤地看了對方一眼,心想:“怎麼可以出爾反爾呢?”
後來,對方公司經理對盧建公司的經理說:“不是我故意刁難你,隻是你上次派來的小夥子實在讓我不敢恭維。如果這就是你們公司的實力,那我真的表示懷疑。”盧建公司的經理不得已,自己又親自去了一趟對方的公司解釋一通,最終好不容易才把合同簽成。
從盧建踏進對方辦公室的那一刻開始,就注定了他的失敗。試想,假如你是對方公司的經理,你願意和一個衣著邋遢、見麵不寒暄、約會遲到不道歉、說話大大咧咧、坐視不管不顧的人進行溝通嗎?你能夠放心地把合同交給這樣的人嗎?
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便很難改變。所以,年輕人與人交往一定要在第一次見麵上下點功夫。
1.注意儀表
年輕人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使自己的吸引力最大化,穿著打扮就是其中之一。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年輕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穿戴是否整潔、得體,個人衛生是否幹淨,頭發是否髒亂、指甲是否太長等等。
2.使用適當的身體語言
在形成第一印象的因素中,重要性僅次於外表吸引力的就是身體語言。所以,年輕人如果想要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就要學會通過適當的身體語言來為自己加分。比如,坐的時候兩腳要著地,坐和站的時候不要手臂交叉,還有要注意眼神接觸等等。
3.讓微笑拉近彼此距離
微笑可以讓你看起來親切,容易接近,所以,與陌生人見麵的時候,一定要學會讓微笑來拉近彼此的距離。這樣別人才能更願意與你交往。
4.行為舉止要得體
與人交往,恰當的言行舉止能拉近你與他人的關係,而不恰當的表達和行為則讓人心生反感。上文中,盧建使勁彈掉自己褲子上的灰塵就是很不得體的行為,這勢必會引起別人的反感。這樣的細節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比如,在征詢了別人意見之後才能進入別人的房間、動別人的物品,在經別人同意的情況下才能使用別人的電腦、坐在別人的私人座位上等等。
剛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正是展現自己的時候,求職麵試、結識新人,這些都需要給別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所以,18歲以後,想要成功,就從打造自己開始吧。
心計提示:
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社會,沒有人有時間、有精力去驗證“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18歲以後,如果你不想白白喪失機會,就一定要爭取給別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