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希特勒還認識到土耳其的地位十分重要,“上述決定與其軍事行動都是以使用約達10個師的兵力為前提的”。
為了加速完成必要的部署,駐羅馬尼亞的軍事機構將盡快地得到加強。戈林也奉命加強駐羅馬尼亞的空軍機構,準備在巴爾幹東南部部署德國空軍部隊,還將在保加利亞的南部邊境建立一個空軍情報站。
影響到整個巴爾幹作戰尤其是克裏特島之戰的蘇聯問題,是個大問題。指令在提及蘇聯這個問題時指出:
為了搞清蘇聯近期的態度,已經開始和蘇聯進行政治協商。無論這些協商的結果如何,有關東線作戰準備的一切口頭指示依然有效。同時,作戰準備仍要繼續進行。
至11月中旬,意軍在阿爾巴尼亞已被迫采取守勢,而且很難守住陣地。德國的首次援助是提供了一支空運大隊。但情況已很明顯,還必須提供更多的援助。
12月13日,希特勒簽署了元首第二十號指令。在指令中,他說明了德國準備進攻希臘,代號“馬麗塔”作戰計劃的作戰要點。這項指令一開始便指出:
阿爾巴尼亞日趨危險的局勢使我們感到采取這一措施加倍重要,即應當阻止英國以巴爾幹戰線為掩護在那裏建立空軍基地。因為這些基地一旦建成就會威脅意大利,威脅羅馬尼亞油田。
德國進攻的首要目標是愛琴海沿岸地區和薩洛尼卡盆地。然而,也可能有必要經由拉裏薩與科林思地峽發動進攻,進而占領整個希臘。
德國空軍的具體任務是“盡可能使用傘降和機降著陸奪取在希臘沿海諸島上的英軍基地”。
在進攻的目的全部達到之後,參戰部隊將撤退,“另有他用”。這一耐人尋味的措辭表明,這些作戰行動與計劃中的對蘇作戰具有直接聯係。事實上,5天後,即12月18日,希特勒簽署了元首第二十一號指令——“巴巴羅薩”對蘇作戰計劃。
考慮到氣候有利,原來計劃於1941年3月進攻希臘。進攻發起時間之所以推遲了,是由於德國正在與保加利亞進行外交談判,而要到達希臘必須假道保加利亞;也是由於南斯拉夫在3月26日至27日發生了政治動亂;最後是因為德軍到4月6日才能開動,而且時間緊迫隻能匆忙部署,要做好這些工作,時間又不夠。
對蘇作戰即將開始,而且作戰計劃已經堅定不移地執行。但是,即便如此,還是不得不改變1941年5月15日進攻蘇聯的原定日期。新的進攻日期定在4周之後。
直至3月末,以空降作戰奪取希臘沿海諸島的建議才進而變成占領利姆諾斯島的實際措施。攻占基克拉季斯群島隻能在占領雅典周圍地區之後。因為那裏的地形對實施進攻非常不利。
1941年3月26日,作為準備的一項內容,德國空軍命令聚斯曼特遣隊與第七空軍師的師部一同開往保加利亞。由聚斯曼中將指揮的特遣隊包括第二加強傘兵團以及炮兵、高射炮兵、工兵和通信部隊。這兩支部隊在保加利亞的任務是在第八空軍的指揮下負責執行空降作戰。但是,駐保德國空軍還需要支援越過希保邊境向希臘軍隊與英國遠征軍發動強大的進攻的作戰行動,這意味著它將無力實施傘降與空降登陸作戰,這一行動隻好推遲實施。
戰爭的進展使德國傘兵部隊不必再去奪取利姆諾斯島,但在4月26日,第二傘兵團卻攜帶重裝備在科林思地峽空投成功。科林思運河橋梁上的炸藥被英軍的一顆炮彈引爆而炸毀。但德軍很快又架起了一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