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孔子學院對發展中國家公共外交的意義(2 / 2)

戰略溝通層麵。中柬兩國關係雖然一直以來和睦發展,但是民間卻時常有著一些起起落落。例如,2011年初,柬埔寨人因為萬穀湖開發拆遷問題對中國公司產生不滿,加之境外組織煽風點火,部分柬埔寨人在中國大使館前集會抗議。2012年10月,中國女高管撕毀西哈努克照片事件引發了千人遊行。雖然這些事件早已得到妥善解決,但是難免使得中國形象在柬埔寨民間受到一定的損失。而王家學院孔子學院卻能夠起到從宏觀上提升中國在柬埔寨的積極影響,使得這些事件在中柬關係上顯得瑕不掩瑜。

柬埔寨王家學院孔子學院在漢語培訓上並沒有局限於王家學院內部,在金邊、暹粒省、西哈努克省等5個省、市均設有漢語教學點,漢語中心從2011年開始深入柬埔寨社會各個層麵,目前開設的有參議院漢語中心、金邊警備旅漢語中心、陸軍學院漢語中心、大島洪森中學漢語中心等一共八個漢語中心。從政府到軍隊再到民間,漢語普及和宣傳的廣度和深度都十分有力。此外,該孔子學院重視在中學生群體中培養漢語人才。先後多次組織了全柬中學生“中國知多少”知識競賽活動;設立了柬埔寨首個漢語水平考試(HSK)考點;並且每年選拔學生赴中國參加“漢語橋”比賽;每年選拔“孔子學院獎學金生”到九江學院留學,讓柬埔寨青少年通過漢語學習盡早地認識到一個真實的中國。這種漢語普及方式,比一般的媒體宣傳和政府宣傳更有效,影響也更加長遠。

建立關係層麵。建立關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數年甚至幾十年才能看到成效。而這一過程中所需要的是精英人才的交流。盡管精英人才在數量上非常少,但是他們更容易引起政府的關注,他們的觀點和態度對公共外交的貢獻也更大。重視精英交流所獲得的公共外交成效也更加明顯。柬埔寨王家學院孔子學院在2010年10月和2012年8月分別與柬埔寨棉芷大學和亞歐大學合辦中文係。這一係列的高校合作無疑是中柬兩國精英交流的一個極佳案例。高等院校是培養精英的地方,而其本身也是人才的聚集地。建立中文係不僅僅是將人才送出去,讓國內高水平教師和研究人員去柬埔寨高校宣傳中國文化,也可以將人才引進來,通過獎學金、交流、培訓、研討會、會議、建立現實有效的網絡並以此與柬埔寨精英人才發展多年持久的關係。

通過長期努力,王家學院孔子學院在中柬公共外交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合作範圍進一步擴大,不僅促進了中國科學院、社科院及中國國際教育協會與柬埔寨王家學院的合作,而且達成了江西省和柬埔寨暹粒省(吳哥)於2012年結為友好省。在南海問題上,柬埔寨給予了中國極大的支持。尤其是2012年,柬埔寨任東盟輪值主席國,反對南海問題國際化,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南海,特別是黃岩島問題的緊張態勢,並且為中國與東盟的和平交往作出貢獻。孔子學院作為公共外交的平台在這一事件上功不可沒。孔子學院通過召開第二屆柬中友好關係國際研討會,為柬埔寨王國政府理解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提供了有力支撐。

綜上所述,柬埔寨王家學院孔子學院是中國在發展中國家公共外交的一個成功實踐。不論從戰略溝通層麵還是建立關係層麵,其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通過考察柬埔寨王家學院孔子學院這一成功範例,我們認為孔子學院在對發展中國家的公共外交中,柬埔寨王家學院孔子學院經驗具有很強的示範性和借鑒性。孔子學院在發展中國家的公共外交作用,相對於歐美發達國家而言,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具有更重要的積極作用。但是當前孔子學院在世界的分布依然處於一個極不平衡的狀態,大量的資源投入到了發達國家的孔子學院中。因此,支持和發展孔子學院在發展中國家的建設亟需受到重視。此外,在拓展發展中國家孔子學院的過程中同樣需要注意孔子學院的布點應適可而止,以免引起當地民眾反感。而且比起數量上的分布,質量更為重要。

(作者單位:江西九江學院外國語學院)

責編 / 張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