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6月20日,公司挽留對他不起任何左右,於是,便批準了他的辭職。
艱難中的崛起
辭職後的鬆下麵臨的問題是特別多的,想要開辦自己的企業,不是那麼容易的,一無資金,二無人員,三無廠房,這些問題倒還是其次的,他們親自動手,倒也克服了一些難關。
但是,最難解決的是技術問題,鬆下發明的那個新插座,其他方麵都解決了,就是外殼的材料問題,大家都沒有了主意。鬆下等人都知道那是一種合成材料,其成份大概是瀝青、石綿、滑石粉一類東西,但究竟是何比例、怎樣合成,就一竅不通了。
在今天,這類的合成品到處可以見到,不再新鮮,其配方和合成技術也大多進入了公用領域。可在當時,那是一種新型行業,不用說許多技術工藝還處在摸索階段,就是已有的資料也被發明者視為絕對機密的技術資料,秘而不宣。
鬆下在此時並沒有退卻,他認為“不懂有不懂的好處”。這是因為,不了解當然也就沒有什麼顧忌,敢於嚐試,敢於往前闖。
鬆下和幾個合作者反複實驗,找回一些生產此產品的廠家的材料加以分析,但還是不能合成。幸運的是,這時候有個舊同事出現了,他知道這種技術,終於1917年11月,鬆下終於生產出這種改良燈插座。
生產出來這種改良燈插座,可是,怎麼把他推向市場呢?推銷商一個都不認識,鬆下隻好派人試探性地到各地推銷,連續10天,隻賺了10元錢,每天最多賣出一個燈插座,連本都沒有收回來。不要說再搞革新了,大家的生計也都有了問題。因為大家畢竟都是拖家帶口的人,薪水多少倒不要緊,可是總得有飯吃。
沒有具體計劃,沒有資金,也沒有薪水的保證,鬆下的合作者深感為難。雖說他們很願意和鬆下一起幹下去,但麵對此種情況,他們很無奈,隻能另找工作謀生,暫時與鬆下分手。最後,隻剩下鬆下的妻子、內弟和鬆下三個人了。
鬆下在此時也曾有過另做其他生意的打算,但是很快就放棄了這種念頭,最後堅定了堅持近來的事業計劃。
這是因為他認為,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這種努力,一定要堅持下去。對於這項工作,鬆下內心深處覺得前途無量,特別的有信心。這種在深陷的穀地不隻是看到黑黑的峭壁,而且更看到峭壁上麵的坦途的信念,正是鬆下此次、也是以後無數次闖過難關的支柱和動力所在,是鬆下走向成功和輝煌的良好素質所在。
鬆下正是依靠這種信念來創業的,在兩個夥伴離開以後,他的小作坊就隻剩下了三人,鬆下沒有泄氣,夫妻二人再加內弟井植歲男,辛辛苦苦地操勞著。而在山窮水盡、無飯可吃的時候,鬆下就把自己和妻子的衣飾等等送進當鋪。
55年以後的一天,已經功成名就的鬆下偶然從住宅的倉庫裏保存的一包舊文書中,發現一本年輕時典當衣物的賬冊,依據賬麵上的記載,從1917年4月13日到1918年8月止,共有十幾次將他夫人的衣服、首飾等物送進當鋪。這一本賬冊,把鬆下當時生活之困窘、事業之艱難,生動地記錄下來。
他們的堅持沒有白費,終於在12月初的時候,機會來了,有個電器廠需要一種電風扇底座,材料與燈殼一樣,鬆下接下了這個訂單,賺得了平生的第一個80元。
1918年,經過改進的新燈插座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價廉物美帶來的是滾滾財源。
正如剛一開始到時候,鬆下不願意做個平凡的職員,同樣,成功後的鬆下也不會固步自封,在保持老產品暢銷的同時,他又在想新的發明了。在市場調查中發現,鬆下敏銳地發現:雖然自行車已經廣泛應用,但夜間騎車照明的問題卻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如果能發明用幹電池為能量的車燈,肯定能夠取代以往的蠟燭、煤油燈,不出所料,“炮彈型車燈”順利進入市場,獲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