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禮認為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有責任、有義務盡自己所能,去解除果農們對這些憂愁。這些年來,朱新禮帶領著彙源集團,先後在經濟欠發達的河北保定、山西右玉、吉林延邊、湖北黃岡、陝西鹹陽、重慶萬州等地投資建廠。
盡管有特別多的風險,盡管有的廠確實見效比較慢,但真正能為“三農”做點貢獻,朱新禮認為“冒風險也值!”
學習和工作是他最大的愛好
“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這是朱新禮經常掛在嘴邊的魯迅先生的一句話。
這些年來,朱新禮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已到了癡迷的程度。
有一次為了趕時間,朱新禮竟然從辦公室的玻璃門穿破而過,玻璃碎了,幸好人沒事,大白天走路竟也掉進了一米多深的下水道,因為心中想的裝太多事情了。
對於為什麼會出這些情況的時候,朱新禮說自己的兩大愛好就是學習和工作。由於 朱新禮對事業的癡迷,他幾乎放棄了所有的業餘愛好,不能撫琴對弈,不能唱歌跳舞,不能旅遊,一定要遠離紙牌、麻將。
“其實在學校,我是個活躍分子。畢業後,我當過團委書記、宣傳隊長。我愛文藝,愛交友,愛音樂。可現在,我的愛好隻有兩個:除了工作,就是學習。我們所處的是一個信息時代,社會飛速發展,如不努力學習,如不時時求新,日日求進,就會被時代無情地淘汰。”朱書記曾感慨的說道。
雖然朱新禮工作非常繁忙,可是他仍然發揚“釘子精神”擠時間學習,經常學習到深夜。周六周日朱新禮還在進行深造,朱新禮除了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外,還係統地學習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管理、中外企業的先進管理經驗等等。
朱新禮通過長期的認真的學習,使自身的政治、經濟理論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在製定公司發展戰略、設計企業文化等全局性的決策上,都給了朱新禮很大的幫助。從創業到現在,這麼多年以後,彙源沒有出現過大的決策失誤,這給集團的發展節省了很多人力物力,使企業少走很多彎路。
朱新禮自己嚐到了刻苦學習的甜頭,就開始致力於把企業辦成學習型組織,通過創建自己的培訓中心,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方法,通過考核、激勵等手段“逼”著員工去學。
朱新禮堅信:“因為你不學,就跟不上這個時代,跟不上這個行業的發展。”
有人說朱新禮活得累,但是朱新禮覺得累得有價值,累得有成就。
朱新禮動情的說:“像不像一個大老板的樣子無所謂,作為一個社會的人,作為黨的人,沒有什麼比得到黨和社會的認可更有意義的事了。”
1992年創業時,朱新禮提出了“勤奮、務實、高效、創新”的企業精神。勤奮是一切成功的前提。這麼多年的艱苦創業,多少個日日夜夜,朱新禮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個節假日,星期天,每年除夕夜都是在車間和員工們一起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