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朱新禮……彙源集團發家史(1 / 2)

我無悔我的選擇,無怨我的奮鬥。既然認準了這條道,就要義無反顧地、勇往直前地走下去!我的人生信條就是:紮紮實實做事,坦坦蕩蕩做人。——朱新禮

朱新禮擔任過農村黨支部書記、縣外經委副主任等職的朱新禮,作為一名常年工作在基層的黨員幹部,對農村、對果農有著濃濃的眷戀之情,更為“三農”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而深感憂慮。

1992年6月,朱新禮辭去公職開始創業。80年代後期,‘要致富,種果樹’一度成為沂蒙山區的開發之路,但是由於交通、信息、加工業的滯後,果農豐產單數並不豐收,是有果子賣不出。有的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成熟的蘋果爛掉,有的幹脆砍掉山坡上的果樹再去種糧。

1992年春天,小平同誌南巡講話猶如一股春風吹遍祖國大地,機遇和責任激勵了特別多的人,開始走進商品經濟的大潮。

於是,朱新禮堅決的扔掉了令人羨慕的“鐵飯碗”,決心為廣大果農闖出一條致富之路。

“我當時接手的是一個負債千萬元、停產三年、已經倒閉的縣辦罐頭廠。工人吃飯的錢都沒有,去銀行貸款更是困難,因為人家看不起你,不信任你。我們就用補償貿易的方法,用外國人的設備去掙外國人的錢。”朱新禮回憶時候說道。

1993年,第一批濃縮蘋果汁生產出來了,朱新禮隻身一人帶著樣品,背著煎餅去德國參加食品展。他請不起翻譯,就請朋友在國外讀書的孩子臨時幫忙,沒錢吃飯,就每天在賓館用煎餅充饑。優質的產品還有同朱新禮的真誠,終於打動了外國公司。第一批價值500萬美元的訂單拿回來的時候,許多人仍不敢相信這是事實。

朱新禮在這一次勝利之後,並沒有就此停止。

1994年,朱新禮帶領不到30人的隊伍來到北京順義安營紮寨。親人和員工十分不理解,剛過了幾天安穩舒服的日子,又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創業,這就是在冒險!但朱新禮有他的想法,要想為廣大果農帶來更多實惠,就要把事業做大,要想把事業做大,那就要走出大山。

北京獨特的地理、交通、信息、人才、市場優勢,都是朱新禮可以一展身手的最好選擇。

“風險肯定有,但怕風險,一輩子也成不了大事。在北京創業的日子裏,我們30多個人,夜間是車間工人,白天是營銷人員。幾輛老掉牙的破舊麵包車,跑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雖然困難重重,我卻信心百倍。因為我堅信我的選擇,堅信我的產品。”朱新禮講述了他當年的想法。

朱新禮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彙源果汁”終於叩開了北京市場的大門。從此,彙源的名字叫響了京城,叫響了全國,叫響了世界。隨著企業名聲越來越大,隨之彙源麵臨著進一步的合作。

1998年以來,各地政府、企業、甚至國外企業來找彙源投資,合作的絡繹不絕。對此,集團內部曾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一種是審慎行事,穩紮穩打,還有一種是快速出擊,加快發展。

朱新禮正在艱難抉擇的時候,看到了長白山區那漫山的蘋果梨,看到了山西右玉那殷紅的沙棘果,看到了河北保定那一望無際的草莓,看到了重慶那幾十萬畝柑桔林。朱新禮產生了一種難以名狀的衝動和激情。朱新禮非常的了解果農,他知道那種豐產不豐收的滋味,了解他們渴望脫貧致富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