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級電視台之間娛樂節目的相互抄襲現象非常的嚴重。
1999年1月20日北京有線電視台開播的《歡樂總動員》,被全國近40個城市的電視台引進播出,全國上下掀起一股“快樂”、“歡樂”熱。但是這股熱潮並沒能繼續持續下去,隨著一批批克隆節目的出現,“快樂”“歡樂”充斥各個熒屏。
2005年超級女生熱播期間,浙江地區的浙江電視台錢江都市頻道承辦了超女杭州賽區的播出。同段時間,浙江台的教育科技頻道推出“新聲奪人”選頻道歌曲演唱者的比賽。2006年,教育科技推出了模仿《挑戰主持人》同類型的節目《未來主打星》,它的目的是將比賽選出的優勝選手聘為廣電集團的主持人。雖然這些比賽目的不同,也不拘形式,針對人群也有一定區別,但是都是通過真人秀表演,主要是唱歌跳舞等才藝表演來選出優秀人物的節目形式。
幾個節目看下來,超女影響力應該是最大的,即使是後期做的幾個總結類型的專題,就是回顧海選過程中的節目,也有比較精彩的部分。相對而言,其他兩個的節目就低了一點,節目總體就是在模仿超女的選秀方式,內容也沒有大的改變。同一段時間,同一個地區,同時出現多個相同類型的娛樂節目,難免會讓人產生審美疲勞。
如果各個電視台都在同一時段推出大同小異、名稱相似的節目,它的收視率能有多少呢?盡管這些節目也有可能一炮走紅,欄目創作人員也有可能嚐到一時的甜頭,但是,這些都隻是暫時的。盲目跟風的趨勢、單一和重複的節目形態、來去匆匆的短期效應等問題會迅速出現。第一個抄襲國外的節目火了,大家又紛紛來效仿。抄國外,抄港台,再不來就是抄中央台,抄成功節目,抄來抄去,原本好好的娛樂節目早已是人們看膩看爛的節目,這樣形式單一的節目又怎麼能吸引人們的興趣呢。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另一個電視娛樂節目的特點,節目形式單一。
3.2 電視娛樂節目在一定時期內形式單一、缺乏創新
由於上麵所陳訴的國內電視娛樂節目的“克隆”現象嚴重問題,造成在一定時期內娛樂節目的形式單一,缺乏創新。
有《超級女生》就有《夢想中國》和《萊卡我型我秀》,有央視的益智類娛樂節目一來就是兩個《幸運52》和《非常6+1》,《快樂大本營》和《歡樂總動員》也是同一個時期推出的這些節目當然是不同的,但是仔細分析的類型,一個時期內受歡迎的幾檔節目其實是同一類,前三者是真人秀類,兩個益智類已經說過了,“快樂”“歡樂”兩個同屬綜藝娛樂類。《玫瑰之約》出現後不到5個月,河北電視台就以《心心相印》節目登台亮相,與此同時,北京電視台的《今晚我們相識》欄目,經過一番全新裝扮之後也改成了與《玫瑰之約》極為相似的結構類型。還有海南電視台的《男女當婚》、陝西電視台的《好男好女》、重慶電視台的《緣分天空》、福建有線電視台的《真情相約》、上海東方衛視的《相約星期六》、武漢有線電視台的《相思樹下》、遼寧電視台的《一見傾心》、河北電視台的《心心廣場》、河南電視台的《誰讓你心動》、北京有線台的《浪漫久久》等等。國內娛樂節目中央台與省台,省台與省台之間,省台與地方台之間抄襲現象是相當嚴重的,可想而知,同一時期電視娛樂節目市場會出現怎樣一個同一節目類型泛濫的局麵!在注重單純形式的時候,娛樂節目往往忽視了在文化品位上的把握。
3.3 電視娛樂節目文化品位的總體不高
雖說近年來的電視娛樂節目中不乏雅俗共賞、寓教於樂、健康向上的內容,可是真正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並值得回味的節目仍是鳳毛麟角。而為數眾多的娛樂節目仍存在著粗鄙、媚俗、平庸無聊的現象,總體上呈現文化品位不高、文化含量較低的狀態。
3.3.1 節目本身定位有問題,隻注重形式不注重文化品位
電視娛樂節目的文化品位問題也是娛樂節目麵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娛樂節目往往隻注重節目的形式,而忽略了其本身應具有的文化內涵。
以湖南衛視《玫瑰之約》為典型代表的婚戀情感型遊戲速配類節目,曾成為近年最為流行的電視節目形態之一。特別是在許多省級電視台加入了這一股強大的“速配風”之後,情感型遊戲速配類節目迅速“興旺”起來。
我們不管它是不是真正能促成幾對男女,但是就這個節目的目的而言實在是不是有點搞笑,電視娛樂節目居然做起了婚介所的工作,大家還紛紛效仿,不以為恥。這樣的速配如果真的有意義就算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需要時間的,如果參與者真的有時間來做節目的話,還不如在生活中好好與身邊的人相處,說不定能擦出愛的火花來。甚至有傳言說來參加節目的人當中有一些本來就是情侶。現在我們已經看到這種婚戀“狂歡”式的欄目類型已經銷聲匿跡了,即使已經存在也節目形式也早已麵目全非。婚姻這件事情並不是靠娛樂節目就能促成的,基於這個原因,這類速配節目存在的意義就已經蕩然無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