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赫斯1899年出生於阿根廷,自幼喜歡讀書,年輕時,曾遷居日內瓦和西班牙。22歲時,博爾赫斯回到國內,開始積極組織文學運動,傳播歐洲先進的文學思想。24歲時,博爾赫斯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詩集,但由於當時他在文學界的影響力還不夠,所以,詩集是自費的。直到1931年左右,他才憑借自己的短篇小說,在文壇樹立了不可動搖的地位。
博爾赫斯讀書很癡迷,他的書房裏除了書,幾乎再也沒有閑置的地方。他的書一部分是父親留下來的,還有一部分是他在歐洲時購置的名家巨著。博爾赫斯讀起書來,通常中間不會停頓,無論書的厚薄,總要一氣嗬成地讀完。為此,他的母親在收拾書房時,會故意將一些內容少的書放在顯眼處,因為她怕累壞了兒子,尤其是博爾赫斯幹澀的眼睛,因為連夜在燈光下通讀,常常布滿血絲。
為了便於文稿的及時整理,博爾赫斯雇了一個叫瑪麗亞的女秘書。瑪麗亞第一次走進書房時愣了,她從來沒見過那麼多書,差不多稱得上一個小型圖書館了。瑪麗亞問博爾赫斯:“這些書,你能看得完嗎?”博爾赫斯說:“怎麼會看不完呢?”“不可能。”瑪麗亞說:“除非你不參加其他的活動。”博爾赫斯說:“是的,我很少參加一些應酬,因為時間是用來讀書和寫作的。”
博爾赫斯的眼睛自1955年就幾乎全盲了,但是,他並不放棄讀書和寫作。之後,瑪麗亞就充當了他的眼睛,他想看什麼書,瑪麗亞便為他閱讀。想寫作的時候,博爾赫斯會一句句念著,由瑪麗亞記錄下來。
一天,瑪麗亞問博爾赫斯:“你為什麼不讓自己的晚年舒適些呢?”博爾赫斯說:“我生下來就是為了讀書和寫作的,命運可以奪走我的眼睛,但奪不走我對文學的愛好,文學是我的事業,我要善始善終,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博爾赫斯在世界文壇獲得了較高的榮譽,比如阿根廷國家文學獎、福門托獎、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意大利共和國勳章、巴西美洲文學獎等。當然,為他博得聲譽的不僅僅是詩歌和短篇小說,還有他對文學的這份執著和追求。也正因為博爾赫斯的心靈永遠守候在文學殿堂裏,他才成為後人崇拜的大師。
1986年,博爾赫斯去了日內瓦,和陪伴他多年的瑪麗亞結為夫婦。已經87歲高齡的老人依然保持著讀書和寫作的習慣。瑪麗亞深知老人的愛好,所以,無論走到哪裏,都為他帶上幾箱子書。
博爾赫斯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這麼多昂貴的證據、塵土/使我們相信難免一死/我們放慢腳步,壓低噪音/走過一係列緩慢的墓碑/它們的陰影與大理石的修辭學/允諾或預示了那備受向往的/成為死者的光榮……
我想,這應是老人對自己百年後的期望吧。